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7 22:00:58瀏覽14008|回應7|推薦69 | |
「帕西法爾」(Parsifal)是華格納最後一齣歌劇,也是他的天鵝之歌,當年他讀過中世紀吟遊詩人艾森巴赫的超大作帕西瓦爾(Parzival),深受感動與激發,經歷多年完成了這部壓軸作品,完全演出需要四個小時,他在此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理念,配合已臻化境的音樂技法,還有死亡的預感,完全獨樹一格。當時有個聽眾在看初演時不禁讚嘆:「譜出這麼非人間音樂的人,他在世的時間還會長嗎?」果然華格納一年後,就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華格納將「帕西法爾」稱為「舞台神聖慶典劇」,還指定只能在他興建的拜魯特歌劇院上演,這也是唯一為這劇院打造的作品,1882年初演正是在此,當然現在已沒人鳥他了,你愛演就演,如果有人願意買票去看的話....至於我們台灣,當然是從未上演過啦,很少人有把握讓聽眾去接受這齣宗教性濃厚,步調緩慢冗長,爭議性又高的歌劇吧,這樣的情況直到今年,才有了轉機,NSO在今年樂季,終於要推出這齣作品,將演出第二幕與第三幕。 至於從缺的第一幕主要是敘事,演奏時間接近兩小時,有大段說故事的宣敘調,大部分的聽眾對此就已感到不耐,遑論後來的第二第三幕。但若仔細聽,可發現這根本就是用音樂把森林的場景活脫脫表現出來,其中有明媚的陽光,寧靜的湖水,參天的森林,以及悠遊的天鵝,這些美景足可讓人心醉,把那些形而上的道理都先拋在一旁。而「帕西法爾」從某種角度來看,也是「崔斯坦與伊索德」的續集,因為華格納曾想到,受了重傷的崔斯坦,在焦慮等待伊索德來臨時,帕西法爾會出現在他床前拯救他。事實上「帕西法爾」這齣劇中的安佛塔斯,也有很多崔斯坦的特徵,像是受傷後自己打開繃帶,以及需要人的救贖,尼采後來批評「帕西法爾」是美與病態的結合,也是一部「救濟」的歌劇,他只說對了一半...
看上面影片,這版本是能找到與華格納原來構思最相似的了,我的文章在場景描述上,是直接翻譯自劇本的舞台指示,若有與影片不同還請見諒。剛開始的前奏曲,第一個旋律好像是從地底湧出(以下比影片標記大約慢兩秒 1:56),聽起來像是降A大調的琶音,但因為有升第四級音(2:12),反而像是降A音的里底亞調式,聽來就有點古老的感覺,這是所謂的「聖餐動機」:
這主題弦樂的一堆三十二分音符上上下下(2:50),聽來很像是聖物的光輝。所謂聖餐,是耶穌與十二門徒的最後晚餐,他交代了門徒要彼此相愛,之後耶穌就被抓走了,所以「受難」的意義相當重,也是令人感動悲傷的地方。我覺得就是以剛剛那升第四音來表達,可稱為「受難動機」,與主音降A剛好成為魔鬼的「增四度」,這問題會在全劇的最後獲得解決。 平靜後(3:57),同樣的主題再來一次,聽起來卻像是轉成小調,更增神秘感及悲涼,像是「為受難的祈禱」。回到降A大調,祈禱轉成神聖高揚的「聖杯動機」(5:57),用的是禮拜常用的「德勒斯登阿門」,充滿宗教意味,「聖杯」在傳說中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所用的杯子,也是他被釘十字架後裝聖血的器物,可象徵救世主的神聖與靈魂。隨後的號聲,則是「信仰」的動機(6:28),像是對救世主復活的信心,也是降A大調,卻結束在導音G,並開始轉調,到了D大調時,卻又升第四音G(7,10這又是里底亞),並以等音變換成為降A,由此一下轉為降e小調,信仰的動機到此成為懷疑了嗎(7:26)? 聖杯動機立刻以降e小調的關係調降G大調的下屬調降C出來「救駕」(7:36),信仰主題開始變奏,由長笛開始(7:54),法國號則跟著,再來是整組弦樂,這裡又再度升了第四音,不用說還是個里底亞調式,最後信仰動機轉回降A大調(8:39),終於到了比較肯定的結果。 哪知聖餐動機再現時(9:44),里底亞又跑出來了(9:57),我們又陷入剛開始的古老神祕當中,還不時混入小調(10:44),並由「聖矛動機」(11:23),導引出「悔罪動機」(11:37),又是個升第四音D,降A音的里底亞。最後以高揚的聖餐動機(12:33),結束於降A大調的屬七和弦上,這裡反而力度變弱,等待著解決... 他們要迎接被兩個騎士抬出來的國王安佛塔斯(15:58),他因為要討伐魔法師克林索,而中了美人計,連聖矛都被奪走,還被克林索刺傷~這「聖矛」是耶穌被釘十字架時身體被刺傷的矛,現在已在克林索的手上了。安佛塔斯的傷很奇怪一直無法復原,常常痛苦哀嘆,只能藉著藥物或沐浴減輕痛苦,現在他就被抬到森林裡去了... 古內曼茲問騎士說,吃了珈凡(16:41,派去找藥的騎士)拿回來的藥後,國王的傷有沒好點?騎士說怎麼可能那麼快,古內曼茲覺得自己很笨(17:19,愚者的動機),但又暗示說只有一個人能救他(17:50)就是那位「愚者」,同時也奏出「愚者的動機」,和聲是從F大調的第三級九和弦,轉到F大調主和弦,相當神秘...古內曼茲也不願講是誰。不久卻突然加快,大家驚呼(18:11),原來是流浪女騎士昆德麗來了,舞台指示說她是黑眼黑髮,穿蛇皮腰帶,她的動機(18:35)最後有大幅度的下降音階,象徵她的狂野及下馬的動作,這與悔罪動機的前面部分相同,暗示帶給安佛塔斯痛苦的美人難道是?... 她從阿拉伯帶了巴松藥(不是巴拉松)回來,要醫治國王(18:57,侍奉動機)。巴松藥這裡用了增六和絃(19:02),但沒解決,給人詭異的感覺。然後她就說好累(19:48),倒在地上了...
安佛塔斯還在呼叫珈凡(23:17)。騎士告訴他珈凡出去找能醫治你傷的藥了(23:21),安佛塔斯認為這樣太冒險了(23:46),擔心他也被魔法師克林索陷害,說自己只等待一種東西~那就是「因慈悲而得領悟的人」(24:39,愚人動機),又再度暗示那位「純潔的愚人」(24:58),和聲一樣是從第三級回到主和弦,國王覺得好像快找到他了,這「純潔的愚人」,難道就是死亡嗎?... 古內曼茲聞言給了他昆德麗拿來的藥(侍奉動機,25:31),國王問這是從哪來的(25:42)?古內曼茲說是從阿拉伯(25:52),他向昆德麗道謝(26:16),昆德麗卻突然從地上跳起來(27:00,昆德麗動機),不太領情,要國王快回去沐浴。 古內曼茲說就算她過去是這樣(30:11),但那是前世的事了(輪迴來了),現在她只要幫助我們(31:03,愚人動機),就可以贖罪(信仰動機,31:09)。但隨從仍然不諒解她,到底是為什麼呢?
「帕戚瓦爾」與「提圖爾」 昆德麗說我不幫助任何人(33:04),可以想見又被隨從們罵翻了,小調的聖餐動機開始(33:22),相當陰暗...古內曼茲開始講故事,說那聖矛怎會被壞蛋所揮舞(33:58,聖矛動機)?這是何等的聖物?國王拿著它要去消滅魔術師克林索(34:41,E大調的領主動機),沒想到被美女所引誘(34:50,魔法誘惑動機),結果聖矛被搶走,一聲慘叫(35:19)!克林索刺傷了國王,大笑後走掉,這都是我親眼目睹的。 一個隨從又問古內曼茲,你是否認識克林索(36:13)?森林的動機出現(36:29),國王比較好了,大家坐下來,準備聽古內曼茲講故事。 古內曼茲說先王提圖爾(37:07),和克林索非常熟。那時王國遭到野蠻的異教徒威脅時,某個神聖的晚上(37:34,信仰動機,注意又是升第四級音),神派使者到來,把耶穌基督最後晚餐時(37:58,聖餐動機),裝有被釘十字架的聖血之聖杯(38:39,聖杯動機),以及刺傷祂的聖矛,都交給先王,先王建造了聖殿加以保管(39:36),大家也受此感召,再加上聖杯的神力,從罪惡中得到救贖。
這段音樂很長,但伴奏部分貼切,到聖物時有像聖光一樣的唯美管弦樂法,說到克林索時氣氛又轉為邪惡,以保持聽眾對音樂和劇情的興趣不墜,這齣劇神秘的地方正在此~音樂總是像從幕後奏出來一樣,好像為每個場景打上燈光。兩位隨從誓死奪回聖物,注意又升第四級音(44:16),這已成為本劇的招牌了。最後古內曼茲說國王曾對聖杯誠心祈禱(44:23),聖杯現出光輝(44:53),顯示的字是:「由慈悲而悟道的純潔愚人,才能解救他們」,四個隨從於是以愚人動機合唱(46:13),從降E大調第三級七和絃,解決到降E大調主和弦,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扣除花之少女段落外,這劇極少的重唱之一。 然後就闖進了一位不速之客,法國號先吹出他的降B大調動機(46:32,帕西法爾動機),長笛吹出發光般的屬音F(46:34),弦樂非常活潑的快速升降,相較下隨從們卻都降了半音表示驚恐,弦樂卻不畏懼上升直到主音降B。這樣的陣仗是要迎接誰呢?他就是本劇的主角帕西法爾,他是一個獵人,在用弓箭獵捕天鵝,但這王國的人大概都是動物保護協會派來的,他們對此獵捕行為非常惱怒,而且國王認為看到天鵝是吉兆(47:10),怎可射殺?古內曼茲指責,這位彷彿是魔笛中捕鳥人再現的帕西法爾卻說:「我能射任何能飛行的動物(47:35)」!古內曼茲說天鵝是多麼高雅的悠遊在林中,怎可以去獵捕他,這段又出現了極為寫實的森林音響,好像看到了天鵝在湖中的情景(48:28):
悔罪動機響起(49:53),古內曼茲認為殺生是一種罪...這段不造殺業的演說基本上是佛教徒性質的。帕西法爾聽了後很慚愧,把弓箭折斷(50:47,帕西法爾動機),古內曼茲又問他是從哪來的(51:33),他也不清楚,連自己名字都不知道是哪個...只是一直在尋找母親,古內曼茲認為這人只是個笨蛋(52:24)。安佛塔斯王的動機響起(52:35),他要隨從們去照顧沐浴的國王,隨從則把天鵝放上擔架抬走,樂團奏出「心痛的動機」(53:15),這動機有特色的七度上昇音,是脫胎自「愚人的動機」,和聲也大致類似,只是最後變成降b小調沒解決(53:26)...
鐘聲的動機響起(59:45),古內曼茲說國王沐浴好了,要帶帕西法爾進城吃聖杯騎士的聖餐。帕西法爾還問聖杯是誰?(1:00:21,聖杯動機)古內曼茲無法說明,這要自行體驗,而且一定要聖杯引導,用走的是進不去的,感覺好像是個「聖杯會員制俱樂部」,古內曼茲又說在這裡「時間已成為空間」,具有科幻超時空的意味...古內曼茲認為他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愚人,這裡本來就不是誰都可以來的,他要試試帕西法爾看到聖杯後會不會有所領悟。 於是第一幕的重頭戲來了(1:01:32),剛開始是降D大調的鐘聲動機,舞台上森林慢慢消失,換成了通往城堡的道路,兩人走進去了,調性也頻繁轉換,到後來竟出現了悔罪動機(1:02:38),後來往上半音轉調(1:03:45),描述了安佛塔斯王心中的痛苦掙扎,好不容易轉到降E大調,鐘聲動機再度升第四個音(1:04:23),六支小號與六支長號吹出強大到令人驚恐的聖餐動機,這是一個讓人敬畏的儀式。城堡的鐘聲由低音開始(1:04:40),轉到C大調,古內曼茲要帕西法爾好好感受(1:05:13),聖杯的動機也同樣壯大奏出(1:05:29)。 聖杯騎士們開始合唱(1:05:59):「接受聖餐的恩典!領受這高貴的禮物!」(1:07:22),後來女聲合唱卻唱的是悔罪動機(1:08:09),這是e小調充滿經過性的半音,隨後卻硬拉回C大調(1:08:27),這樣手法剛剛已出現好幾次了,她們祈求的罪人因為基督流的血而獲得赦免,少年們則在屋頂的高處,轉到劇中最神聖的降A大調,以信仰動機唱出(1:09:50):「基督神聖的使者鴿子在飛舞,這是為了你們而流的血,喝了這葡萄酒,以及生命的麵包。」西方中世紀神祕而古老的氣氛在此已完全聲音化了。
1882年首演時的聖杯聖殿 安佛塔斯此時已就位,聖杯被放在一個小櫃子裡面。從安佛塔斯座椅後方傳來先王提圖爾的男低音清唱(1:11:21,像是從墓中傳來),只帶了幾聲鼓,他說因為聖杯的法力,才能維持不死,但我總要死的,也沒法得到救贖,安佛塔斯聽了面露不安... 隨後他竟然情緒爆發了,唱著悔罪動機(1:12:35)~說自己受傷後有多麼痛苦,希望父親(先王)能主持聖餐儀式,至於自己...去死死好了(1:12:56),陰暗而激動的音樂與前面的神聖氣氛成為鮮明的對比。但提圖爾要他主持(1:13:09),快快揭開聖杯。 但少年們在看不見的高處唱著(1:20:53):「因慈悲而開悟,純潔的愚人...等待吧,那是我揀選的」,又是愚人動機,以及第三級七和弦轉降E大調主和弦,這感覺像是救世主的聲音...提圖爾也不理安佛塔斯這種自私又消極的想法,要他快打開聖杯(1:21:54)!他只好停止哀嚎,乖乖主持聖餐儀式,聖餐動機響起(1:22:36),聖杯終於現身,此時黃昏將近,最後成為一片黑暗,一道耀眼的光降到聖杯上,聖杯放出紫色的光,顏色越深但柔和的照耀,安佛塔斯拿著聖杯舉高高,向著四面揮著,這段音樂弦樂那快速的琶音音型(1:24:22),具有發光色澤的效果,對後世的音樂家,尤其是德布西影響是很大的:
鐘聲動機又響起(1:28:23),少年們唱著(1:28:47):「最後晚餐的酒和麵包...那是聖杯主人,曾藉由憐憫的力量,將之變成自己的血,以及身體。」這又是聖餐動機(1:29:18),也同樣把第四音升半音。大家開始領受酒和麵包,象徵領受耶穌的寶血與身體,正和天主教彌撒的領聖體儀式一樣,但帕西法爾看傻了。年輕人們從高處又唱(1:29:33): 「吃了麵包,讓肉體有力與強壯,至忠至誠,不怕苦難,達成救世主的偉業!」 大家最後合唱(1:31:59):「信主的人有福了,友愛的人有福了!」,弦樂高音奏出信仰動機奏出(1:32:33),安佛塔斯沒領聖餐,他的傷口又流血了,隨從們趕快把他放在擔架上,少年們並把聖杯放好,大家都整齊列隊(1:33:46),悔罪動機出現非半音階的形式(1:33:59),但很快又轉為原來充滿危機感的半音階形式(1:34:29),象徵安佛塔斯的消沉沒任何改變,弦樂則演奏鐘聲動機與之交錯,愚人動機也與此結合(1:35:03),隨從與少年們都離開了。 然而在一旁的帕西法爾先前聽到安佛塔斯的悲歎時曾經激烈的不能自己,但現在全無表情的站在那。古內曼茲問他看完有沒什麼感覺(1:36:35)?帕西法爾抽搐了一下(顫音,1:37:10),但搖了搖頭...
文下接:華格納的最後歌劇:帕西法爾(下)‧2018年新版‧NSO演出部分 歌劇原著的文章:帕西法爾原著‧騎士聖杯傳說/帕西瓦爾(Parzival) 上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