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2/28 19:37:21瀏覽4211|回應8|推薦72 | |
西貝流士的第四號交響曲在我看來,是他最悲觀的作品,但也可能是最有深度的,甚至是最新潮的,以至於一九一一年在赫爾辛基的首演並未成功,讓許多人一頭霧水,但是與此相反,音樂專家多認為這是西貝流士最好的作品。 作曲當時他正受到喉癌的陰影侵襲,這也是曲子顯得悲觀的原因,我個人習慣稱這首曲子為「北大荒交響曲」,因為讓人感受到在荒原的艱難,或是說人生的艱難,偶爾的歡喜就更彌足珍貴,像是寒夜中的火光(當然演奏起來也是相當艱難)。 這首曲子我最喜歡的版本是由Berglund指揮赫爾辛基愛樂,掌握了全曲的精神與架構,若看譜就知道能演奏的那麼好簡直神奇...第一樂章剛開始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雖然帶著弱音器,但仍像旱地拔蔥般,從C音勇敢踏步往上,在荒原中走出自己的道路,但出現了升f音(0:03),與前面的d音成為大三度,也打斷了光明C大調的可能性,加上遲疑的切分音,聽來就像一層陰影,這也是整首曲子的氣氛。
大提琴陰沉的,從升f音開始獨奏出琶音的主要主題(0:31),這樂章基本上不是傳統的奏鳴曲式,並沒第一第二主題(個人觀點)。這主要主題,衍生出寒顫似的三連音(0:57,1:20),另一大提琴又奏主要主題(1:20),其他樂器開始模仿,到小提琴也以弱音器加入(1:50),有逐漸明朗的感覺,但升c音響起(2:17),這是與主音c極不搭的,好像喚醒的是憂慮... 隨著兩次的強大,銅管的半音上升,配上定音鼓滾奏,從陰影般的升c音,作為屬音,跳上升F大調(2:43),那種強大而清澈的能量讓人印象深刻,主要主題的琶音隨後出現(3:46),到此總算鬆了一口氣,陰影似乎都過去了,豎笛吹出小結尾的句子(4:15),主音升F上的十一和弦好像暮鼓晨鐘(4:23),主要主題開始花燕紛飛(4:25),然後序奏的上升又出現(4:45),進入發展部。 主要主題的琶音由大提琴獨奏(5:03),隨後也有序奏的上升音階,並出現了那序奏中,在進行裡升半音(5:25,5:38),造成大三度的手法,以及切分音節奏,由於只有蓼蓼的弦樂,加上這些半音,造成十分荒涼的效果。大提琴以序奏的上升主題加入(6:05),在這無調性的寒風吹襲中,木管不斷吹出序奏的上升音階(6:43),我是想到芬蘭神話中的鬼魅:
發展部很快結束,強大的銅管半音上升又來到(7:22),進入了再現部,轉到了A大調。主要主題隨後舒緩的出現(8:14),小結尾的結束句出現(8:43),然後再把主要主題飄搖似的展開(8:56),然而最後以a小調結束(突然把c音還原,這正是曲子剛開始的音,9:12),前面那個降b音(9:20),弄得很像是a音為主音的弗里幾亞調式,滿曖昧的,最後就以小結尾的旋律結束(9:22)。 第二樂章滿活潑的快板,相當於交響曲的詼諧曲,剛開始是大提琴震音似的音形(9:40),雙簧管在其上吹出F大調的曲調,像是春天來到的鳥鳴,在寒風中流轉,這是主要主題。
然後三拍子活潑的跳躍,充滿一長兩短的節奏,滑下來後又接到銅管的半音(10:50),第一樂章的陰影又出現,經過幾次重整旗鼓後才恢復活潑的跳躍(11:27),長笛又演奏變調的主要主題(11:35),並轉為降E大調,並輕描淡寫轉回樂章開頭的F大調主要主題(12:00),也同樣是雙簧管吹出,不斷有弦樂的顫音音形伴奏,又像是在寒風中的舞蹈。 後面是將主要主題不斷的變奏(12:49),中提琴又奏出第一樂章序奏的上升音階(13:09),與主要主題的變奏交替,在不經意之中突然結束,原來這春天的舞蹈只是暫時的假象,之後寒風還是繼續吹著... 第三樂章相當於交響曲的慢板樂章。剛開始長笛的上升,也出現了大三度(14:38),立刻就讓人想到第一樂章的序奏,再加上長笛的高音與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的音高疏離,那種北大荒的感覺又出現了,這上升音階正是這樂章的主要主題。
到第四小節才比較穩定在b小調(15:06),但很快又迷失了,幾個木管樂器演奏剛開始的上升音階,但並沒任何方向性,任其迷失。銅管則吹出琶音(15:43)~不用說,這正是第一樂章的主要主題,也出現了銅管的半音上行(16:19),現在看來,此樂章是第一樂章的變體。隨著中提琴再度奏著上升音階(17:26),我們再度回到了樂章剛開始的情境。
在弦樂的顫音中,主要主題在低音出現(18:32&20:57&22:00),先是升c小調,再以各種方式出現(豎笛20:14,低音管20:21…),上面疊以不同的樂器,展現某種"雪國的浪漫",最後以弦樂總奏(22:36),再次用升c小調,看似要痛痛快快的發洩苦悶一樣,低音與高音的走向卻相反,相當掙扎,第一樂章的定音鼓滾奏再現,只是為時不長,很快就只剩下由各樂器接連演奏的回聲(23:27),一切化為雲煙...中提琴不斷奏出主音升c,幾個結束句與第一樂章的結束句滿相似(23:46&24:05&24:14),相當有意思,最後以升c音結束樂章。 終樂章是快板,剛開始就出現第一主題,第一個音也是升c(升c小調,24:33),從上一個樂章承繼過來的,也是上升音階,升A大調第四級音,又讓人想到第一樂章序奏。
但節奏是活潑的22拍子,可聽鐘琴清脆的聲音(24:52),其所用的旋律~其實就是第一樂章結束句的另一種形式。接下來快速的音階由大提琴(25:04),小提琴等獨奏接力奏出,這裡是考驗音色的美感時刻,也算是樂章的第二主題。 開頭主要主題變成疾馳(25:24),而在快意的A大調進行中,卻出現怪異的長笛與雙簧管跳升(25:49),發展部開始,這不禁讓人想到第一樂章的發展部中段,但清脆的鐘琴仍然堅持著A大調,化解了可能來到的寒意,長笛與豎笛也不時開懷的仰頭疾馳(26:01,26:33),這都是把交響曲開始的上升音階給"歡樂化"了,第二主題也更可愛了(26:20)。經過半音階的下降(27:26),上升(28:05),完成一個循環後,昇華為C大調(28:28),終於有撥雲見日的感覺,第一主題又出現,相當於再現部的部分。
但C大調竟沒繼續獨走的能力,還是回到了A大調主導(29:17),這是關鍵轉折…第二主題這次由雙簧管有些遲疑的奏出(29:51),隨後才由小提琴流暢的開始,並轉到降B大調(30:01),又靠著怪異的跳升(30:41),把從三個降記號的降B大調,反過來成三個升記號的A大調,不斷出現銅管的跳升(31:17,31:28,31:38...),這當然是之前怪異跳升的延續,直到跳到E音,才正確轉到西貝流士要的主調~a小調。 從半音下降開始(31:52),曲子向著a小調,配合長笛的呼喚(32:09),大提琴又以交響曲第一樂章開頭的c音往上(33:54),並跳至a音,也有切分音,但無能為力,最後樂章就以a小調結束,就這樣回返冰雪大地,一切復歸無可言喻的平靜。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