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曉光老師心目中的理想國文教學(第一講)
2011/03/10 19:50:34瀏覽514|回應0|推薦3
 

       曉光在學校教書好幾個月了,其實跟自己期望中的教學方式有落差的。良心不安的曉光於是自己開始編講義,希望不要被考試的功利主義給淹沒,慘死在 沙灘之上。希望有志者看見這篇文章,能體會曉光的用心;也希望若有先進看到曉光的文章,可以給曉光意見,以供曉光進步的滋養。



國文講義 第一講



國與文



國:我國



文:文字、文學、文化、人文。



 



文字:「文 字」的要素,包括「形、音、義」。三者缺一,皆不能稱其為「文字」。文和字連在一起是一個意思。就是指「字」而言,但分而言之,卻有區別。依許慎說文解字
自敘說:「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為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據此可知「文」和「字」的區別-
-
簡言之,單〈獨〉體為「文」。象形,指事字屬之。合「雙」體為「字」。會意,形聲字屬之。「六書」是文字構造的條例,六書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文學:文 學是作者依據語言文字,表現其思想感情,通過想像與技巧的創造,而予以美的完成。科學的語言是符號,文學的語言是藝術。符號的語言,是單純、不可變易的和
強制專斷的; 而藝術的語言,則是遊移的含蓄隱藏和變化萬端的。前者是合於邏輯規則的指示,後者是一種聲音的表現,心理的暗示,動作和行為的說明與象徵。前者是嚴格的程
序和實驗,後者則是心靈的活動,和情感的流露。



 



文化:文化是凝結人在一起的東西,文化是「理想」的、是「紀錄」的,是「社會」的。文化是豐富的,卻也受到環境限制;是前人塑造的、是代代相傳的;文化是一種符號,人類透過符號形式而達成行動,並互相了解。最後成為大眾認同的價值、心態、觀點、信念、態度、藝術情操和宗教意識。



 



人文:為一種生活哲學,從仁慈的人性獲得啟示,所以人文使我們不僅僅自覺,還要覺他;不僅僅認識自己、表達自己,也要求我們認識他人他物,感覺到他人的思想與需要並據人性中真善美的指引作出決策與行動。



 



結論:所以學國文不單單只是把國文課本當中的課文熟讀,解釋背熟,考試都考一百分就叫把國文學好。而是應該從文字、文學當中的意涵,了解到我國的文化與富含
人文精神,但可惜的是,現在坊間的補習班因為功利主義(考試成績至上),往往只在文字及文學上下工夫,而不願對文化及人文多作著墨,這是我所擔憂的事情,
也是我在課堂上看到同學們只對自己的成績有反應所做的思考。



 



本文對專有名詞的定義取材自許多網路資料(如維基百科),族繁不及備載,若有侵權,請來信或回應,本人定當馬上處理、或補充說明。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invoice&aid=4967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