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1 15:48:28瀏覽249|回應0|推薦1 | |
昔日,佛陀在菩提樹下,結跏趺坐,內思安那般那(出息入息)。 時至,天台智顗大師於都下瓦官寺說出六妙法門。直指六妙門, 是內行之根本,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得道之要逕。妙,名涅槃。門,名能通。入於涅槃之法門,有六種禪觀法,故稱六妙門。
六妙法門,即一數息門、二隨息門、三止門、四觀門、五還門、六淨門。 數、隨、止是屬定學;觀、還、淨是屬慧學。 雖分述有六,然六者是次第相通。 1) 數息門,即初學時,端身正坐,善調身與息, 專注數入息或出息,由一至十,復由一至十,以數攝亂心。 2) 隨門,即不加勉強,保持警覺心, 隨呼吸之長短,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暖,皆悉知之。 3) 止門,即寬身放息,制心凝寂,止諸憶慮。此時心安明淨,毫無波動。 4) 觀門,即要觀心分明,知身、受、想、行、識等五蘊之虛妄,破顛倒想,及我見等等。 5) 還門,即轉心返照能觀的心,知能觀的心是虛妄無實。 6) 淨門,即心無所依,妄念不起,不住不著,洞然清淨。
智顗大師在《六妙法門》說明,云何名自體相攝? 謂行者修六門時,於一數息中,任運自攝隨、止、觀、還、淨等五法。 當知於數息中,即有六門。隨止觀還淨等,也一一皆攝六門。 此則六六三十六妙門。所以者何?如行者 善調心數息之時,即體是數門。 心依隨息而數故,即攝隨門。 息諸攀緣,制心在數故,即攝心(止)門。 分別 知 心數法及息,了了分明故,即攝觀門。 若心動散,攀緣色、聲、香、味、觸等五欲,悉是虛誑; 心不受著,緣心還歸數息故,即攝還門。 攝數息時,無有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法等五蓋,及諸粗煩惱垢,身心寂然。即攝淨門。
行者一心攝於六妙法門,安心立命,不難也。 也許,對這些理論一時無法明白,只要花些時間找相關圖書或線上資料閱讀,就能明白。 但是,每日送給自己十分鐘獨處,端身正坐,斂目,專注感覺呼吸在自然流動著, 十分鐘,讓呼吸和緩,氣和,心也就暫時平了。 這是最簡單 有感 有力的行動,開始吧!一日坐來一日功。 若要非暫時心平,那就需再加入閱讀、思考、沉澱,長養智慧,以智慧回應事件。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