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翼下和風
2014/11/03 16:02:02瀏覽280|回應0|推薦0

共讀章節:《生命轉彎處,遇見禪》,頁91-96

 

翼下和風

 

通常我們在生活中面臨到的境界,是根、塵、識三者在作用。

根、塵、識開展起來有十八界。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是色、身、香、味、觸、法,

六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這個源頭就是一個心。

六根對六塵加上六識作用,

在根塵識和合作用的當下,

你的喜怒哀樂都在這個時候作用。

 

舉個例說明,我現在如果稱讚你,你會怎樣?馬上反應高興了。

我現在如果罵你,你會怎樣?馬上反應不高興了。

這就是根塵識的立即作用。

所以你遇到問題是在根塵識的作用,不是在其他地方。

不管是在這空間或回到家裡與家人相處,你遇到的都還是根塵識的問題。

 

一般人大都會撿擇他喜歡的,不會選擇他不喜歡的。

你要過一個禪味生活,當一個不同的修行者,

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把你的生活廣度打開,

不再只選擇你要的,當你有不再選擇的廣度,

你的修行才會比別人快,禪悅境界才會比別人多。

 

人的生活方式是群居的,不管你在公司、家裡或工作中,每個人都是群居的,

而每個人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不同,一定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也就一定會有很多不順你意的、不如你意的境界出現。

所以說只要你在人群裡,在任何一個角落,就算是基層人員一樣會遇到「八風」。

甚麼叫八風?

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稱是稱讚的話,譏是諷刺的話,

毀是比較嚴重的毀謗,譽是好的名譽,

利是利益你的事情,衰是會讓你衰退、衰敗痛苦的事情。

為什麼叫八風?

因為這八種境界都會撼動或吹動人心,面對這八種境界都會讓你的心起伏,所以叫風。

大部分的人都要稱讚、名譽、利益、快樂等順的四種,不要不好的四種,對不對?

但你要禪味生活,就要八風通通面對,並且視為翼下和風。

為此做了兩句偈語「世間冷暖覺禪機、酸甜苦辣長菩提」來說明。

 

第一句,世間冷暖覺禪機。

你有沒有遇過人情冷暖?

不管你從事甚麼工作,或在甚麼樣的環境。

大部分的人都會遇到,而且大部分的人遇到時都會生氣。

菩薩禪行者卻把人情冷暖,變成覺悟的助緣及養分。

覺悟不是要對這世間灰心,

而是要讓你對世間有更深的體悟及更深的洞察,

所以要覺禪機。

阿羅漢對無常的體會是甚麼?

是失望、是消極、是毀滅;

他看到花開想到花謝,就將這世間的無常都歸於毀滅,

所以要離開人群去修行。

但菩薩對無常的體會卻不一樣,

他看到花謝會想到花開,看到無常是代表著希望、光明及未來。

 

這裡講的是菩薩禪法,

所以希望你透過世間冷暖去覺悟禪機,

對世間、對生命有更深的體會,對無常也有更深度的體會,

無常是希望、是光明、是未來,不是一種消極。

 

第二句,酸甜苦辣長菩提。

為了對照大家的生活,所以用「酸甜苦辣」形容。

這不是煮菜的酸甜苦辣,

是請你遇到酸甜苦辣境界時不要生氣,讓它來長養你的道行。

 

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

藉由這酸境、甜境、苦境、辣境來長養你的菩提。

定、慧是個很抽象的東西。

沒有境界時你也許會說「我沒有執著」,

可是當境界來的時候,你才知道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不要害怕境界,要借著境界來驗心,那是最寶貴的。

並且要感謝那些境界,讓你能更深層地清楚了解。

這是第一步「借境驗心」,知道你的狀態在哪裡,知道你的層次在哪裡。

除了這樣之外,

你要把所有的境界都當成是修煉去「借境練心」。

不再讓它輕易流過去,不再撿擇這是我喜歡的、這是我不喜歡的。

每一個境界來時都借它來修煉,

當酸境出現的時候,你就借它修煉酸境,

當辣境出現的時候,你就借它修煉辣境。

每一個境界對你來講都是有用的,是修道的助緣,是生命的養分。

 

為什麼講說「酸甜苦辣長菩提」?

你有那個境界來幫助你修煉,讓你長菩提,那就是生命的養分啊!

用酸境、甜境、苦境、辣境等等借境驗心、練心,然後你就會慢慢明白你的心。

所有的境界通通都對你有幫助,

而且會讓你「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掌握了這些,你的生活就一定會有禪味,

如果你不能掌握這些八風,就算是離開人群,一樣會起煩惱。

所以要把修行方式打開,把修行的廣度打開,

就在生活中去面臨這八風,借境練心。

它來你就面對它,把所有的境界當成是有意義的,對你是有幫助的。

你一定會知道自己的修行還有多少是要克服的、是要提升的,借境界來檢驗是最好的。

你修行一定想要有成長,就讓境界來檢驗最清楚。

如果同樣一個境界,現在的你不會像三年前那樣憤怒、那樣痛苦,這就是進步了。

 

蘇東坡參禪也有過三個過程。

第一過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很清楚可以知道,他這個時候的心境是在「有」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到了這個階段已稍有體會了。

第三個階段「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示人。」

他一樣有過程,一樣經過前面所講參禪過程的三階段。

蘇東坡最初跟佛印禪師講了大話「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是道友,佛印禪師為了幫助他而說「放屁」之語,結果是「一屁打過江」,

這個時候的東坡是還沒有入門的。

 

禪行者不用害怕過程,有這些過程是自然的。

透過真實的修煉,借境練心、驗心、明心,你會發現所有的體現都在這一念心。

所有的境界都在根塵識所開衍出來的十八界裡,快樂煩惱都在這個地方。

十八界的外圍就是一個心,而心藉由六根、六塵、六識在作用。

境界的形成及流轉就是如此,

不論你是甚麼身分,不分你是上班族或公務員,

因為有迷惑、有造業,所以感招苦果,這是必然的。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uietdharma&aid=1866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