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10 10:54:40瀏覽673|回應0|推薦1 | |
共讀章節:選讀《改宗與皈依歷程》頁159-頁161
D6從事保險業服務,時常自省自己心性上是偏向不以追求名利為從業目的,這樣的從業態度與保險業的職場環境是衝突的;於是為了求得精神上與現實經濟生活的平衡,所以開始從書上找答案、找一條心的出路。某日,在同事介紹下,她來到農禪寺聆聽聖嚴法師講授《六祖壇經》,聽經聞法後,再次檢視對自己堅持不為利求的從業態度,是正確的堅持;而且自己在工作場所上更安住。經過一段時間,她因為聞法對佛法的認識而確立自己的宗教信仰,進而參加皈依典禮改宗入佛教。成為佛弟子之後,也就更積極地投入聽經及閱讀佛教書刊。其自述:「其實,我一開始並不把佛教當宗教看的。所有的法會,我都不曾參加,禪修我也不曾參加,我就只是來聽佛學課,然後我要漸漸把我的腦中那些根深蒂固的俗世觀念梳理清楚,就只是這樣子。我已經親近道場那麼久了,我都不知道大悲懺是什麼,當然我也沒給寺院工作人員有機會來介紹,我皈依後的兩年裡是很快樂、很單純的不跟人互動;因為我知道我為什麼要來聽課,所以我聽完了課,我就走人了,而我心裡是慢慢得到平靜與踏實,所以我更知道我要怎麼做了。當然慢慢地有旁人跟我介紹其他道場的一些活動法會,我都不去,因為我覺得親近一個道場我都已經學不會了,我還要跑幾個地方,我就是這樣子持續聽著師父講經,然後自己閱讀師父的書,就這樣子一路走了十五年!(D6-03-01)」
為什麼她是選擇從閱讀經論典籍下手?她說:「要叫我拜佛,我要知道我為什麼要拜?你要我朝山,我要知道我為什麼要朝?我到底在朝什麼?因此學佛的開始有經典上的佛教觀念的認識,讓我接受了佛教的觀念,我就會有一個立足點。(D6-05-01)」並且,於聽聞佛法後會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推敲與檢視,「我是佛教徒了,我就相信佛陀所說的。《金剛經》裡面也講說佛不是妄語者,佛是實語者。所以當生活現實跟我所理解的佛法是相違背時,我就定論說一定是我錯,佛所說的沒錯。到底我要修正哪一個錯呢?譬如:日常生活當中,我一天到晚拿一把尺告訴別人說你不可以這樣子,不可以那樣子;我這樣做真的會讓別人起煩惱,所以我就會想到聖嚴師父講的『慈悲是對他人用的,智慧才是照自己』,我就開始像是年度體檢自己一樣,把每一件事情檢視自己的看法、作法,這樣對嗎?這有利人嗎?(D6-05-02)」
D6由聽經聞法與習法的過程裡,漸漸地認識自己,也自認自己的性格是適合出家的,她說:「事實上在最初學佛的時候,我已經尋得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我為什麼跟人的互動是這個樣子的答案。一段時間後看到自己的個性適合出家人的生活,但是由於現實條件的因緣不具足,我接受現實,我隨順俗世其他因緣,明白在哪個地方成就道業都沒關係,重點是不要荒廢了、壞了我的道行。(D6-03-02)」之後,也積極地參與道場一些解行的修持,如禪七、佛七、道場的義工工作。
當更投入於道場活動後,她建構起一幅佛法地圖,也從一次「佛七」的修持體會到「彌陀淨土就在人間」,她說:「民國八十五年開始,我就更進一步的去安排我自己要配合道場的解行修持,投入的那段時間所得到的佛法跟我的現實生活是結合的,因此我就很放心的開始參與禪七、佛七的修持了。一直到今年今天是我最happy的時候了,因為這一次的佛七過程裡,把我從經論上所知的佛理,我自己對佛法地圖的掌握,我已經認清楚各種佛理所在的位置。從今天起,我的人生遇上什麼困難、境界,我都可以從我學習到的佛法地圖去找到相對應的法藥來給自己服用。甚至,今年這個佛七是讓我貫通了彌陀淨土就在人間,那貫通的當下我真的很開心,我確實得到那種法喜無限!感到非常的踏實。(D6-04-01)」
當生命底蘊有了一幅不失壞的佛法地圖,此後的生命情態會如何?她說:「我自己的個性使然,總覺得說,如果只是在佛前磕頭禮拜,除此自己都不去實踐體驗佛法,就只是憑著這種虔誠的禮拜就會轉變我的命運。這樣的說法我是不相信的。(D6-06-01)」因此,D6選擇不斷地深入經藏、體解大道的方式來自我進修,尤其:「我不會去揀擇這個課程我已上過聽過了,我只覺得每個時節的生命層次,面對每一個狀況、佛理都會有不同的體會;深入並體解佛法的重點,是我要讓佛法成為我心性的一部份,所以我不斷的「薰」,然後一直內化,內化到我要求自己是自然而然做出來的,就是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是對的行為。所以我必須浸泡在佛法裡面,因為我覺得我很鈍。雖然人家說我很精進,我說我才不精進,只是我餓死了,我比你們都餓,我比你們都渴!(D6-08-01)」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