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8/02 12:41:47瀏覽345|回應0|推薦2 | |
共讀章節:選讀《改宗與皈依歷程》頁161-頁162
她說自己一直是在順境中長大的、漸老的。那年離開校園轉入職場,就選擇公職應試,長時間在公部門工作,而有更多機會認識各宗教團體,從中看到了宗教團體正面的社會功能,也看到了一些負面的形象,而這些正負面的觀感是一直安靜地躺在自己心底。
後來,有一位同事選擇依止佛教而出家了,D8在這位法師介紹下親近北投農禪寺。當她第一次參觀農禪寺時,就對領導人聖嚴法師有了美好的印象,返家後細細閱讀領導人的著作,並心生改宗進入佛教的想望,因為聖嚴法師詮解的佛法,將「何謂行善?」講得有次第且分明,於是就與丈夫一同參加農禪寺的皈依典禮,夫妻正式成為佛教徒。
改宗後的D8逐漸地承擔起策畫與執行道場的信眾教育工作。從事義工服務過程,與聖嚴法師有了更深的互動、體會,她說:「早期農禪寺的信徒人數沒有現在這麼多,而我是負責所有的信眾教育訓練工作,也就更有機會直接跟聖嚴師父互動,自己在接觸過程裡有一個蠻大的感動,那就是有時我們在講一個企劃案,我發現師父雖然年紀長,但是他非常有創意,而且是與時俱進的人;尤其,他在處理事情方面,我看到一個有修行的人,他本身自然散發一種威德或是一種讓人家信服的力量。(D8-03-01)」除此之外,還開始參加道場舉辦的修持活動,如禪淨共修會及禪一、禪二、禪三、禪七等,也因長時期投入參與,D8的人際網絡有了轉變,她說:「自己一方面不斷地參與義工工作,另一方面信眾教育訓練也要參加。所以,這十幾年以來,我的整個社會人脈、家庭關係幾乎都是圍繞著法鼓山,以佛教、法鼓山為主軸。(D8-04-01)」
長期在道場義務服務,她看出信徒有著不同的屬性或種類,她說:「我在法鼓山待久了,就看到非常多不同屬性或種類的信徒,譬如有些人就是到處跑不同的道場,也有一種叫基本教義派的人,除了聖嚴師父這裡,其他法師的教法絕對不能去學,其他人的說法不能去聽,對其他法師不能去供養。那我是比較中立的人,但我不隨便跑不同的道場,可是我會從佛法書籍裡去了解其他法師們的修持特質,而如果我有時間就會去親近觀察,值得我去供養的、去學習的法師們,我不會排斥的。(D8-11-01)」
又D8對佛法的認知是什麼?她如是說: 我覺得佛法最核心的精神思想,是最起碼在自己的生命智庫裡,一定要知道、儲存著「無常」跟「空」的觀點,這是浩瀚佛法裡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譬如說吃飯這事,佛陀的教法就告訴我怎麼修吃飯修持法,就是你要對每一個關於吃飯的心念與動作要清清楚楚,知道你的身心在做什麼。又譬如你的手放在水裡頭的時候,請你注意到每次水碰觸到你的手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什麼?而那專注在當下那個念,是我把「空」的觀念放在當下,也就是把「緣起性空」的概念活在當下裡面;如果你沒有「空」的觀念,就不會知道「當下」的意涵是什麼。這些核心思想與精神,說明了佛法是日常生活可以真實地實踐的、體驗的。(D8-18-01) 後記: 讀者來訊問:為什麼說 "如果你沒有「空」的觀念,就不會知道「當下」的意涵是什麼。" ? 版主如是思: 對已證空性者來說,當下僅是離言絕句的正見覺知。變動的時間與空間,皆是無自性(空性)狀態。日常生活的一切行,只純粹地如實觀照,以正見的覺知去觀照一切行。而手及水的關係,是互為主客關係。手與水,兩者屬色法、空間。而當下的概念,屬心法、時間。色法與心法、時間與空間,手與水的法性,皆是無自性(空性)。塵境僅僅是一種因緣法而隨緣生滅的暫時存在,存在剎那相續中......是故,手與水的交互運動,只有無住心觀照著,那流動的當下是清朗的、是沒有時空或人物等概念的心念擾亂或預設立場的干擾。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