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05 20:30:00瀏覽240|回應0|推薦1 | |
20180905 月光部落—異地同時靜坐共修 日誌
一、慧學分享 以虔敬心禮敬世尊及三皈依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Buddham Saranam Gacchāmi. Dhammam Saranam Gacchāmi. Sangham Saranam Gacchāmi.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rn Gacchâmi.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Sādhu~ Sādhu~ Sādhu~
一)《阿含要略》:0-03.0.04【研習阿含】,要點摘記:
1. 正式進入這個課程之前,楊教授再次提點課程旨趣,好讓聽聞者在知、情、意各方面都準備好,然後緩心隨著課程的腳步,一起研讀聞《阿含經》、思《阿含經》,展開覺者之道的實修與自作證。課程旨趣,如下―― 01) 科目:阿含學 /《阿含經》之研究。在於說明《阿含經》的研習 ―― 研究和學習。 02) 主旨:學習「原始佛教 = 佛法」(從初發心至究竟成就無上等正覺)。研習《阿含經》最主要的目的何在?就是學習原始佛教―― 狹義的佛法;是從初發心開始,由如何發心學佛 乃至於究竟完成無上等正覺、完成佛道。 03) 方法:以「教」、「理」法義為『緯』,「行」、「果」次第為『經』,來探討「原始佛教」之佛法。這樣的經緯比喻,是要提醒學佛人把整個佛法,視為一個球體的形式來理解它、應用它,而不是點或線或一個平面而已。 03-1 有了對佛法的基本理解,而要依「阿含 道次第」,也就是由我們生而具備的「生得慧」,也就是讓我們分別善-惡的「良知」開始,再將它提昇,而有「向上心、菩提心、出離心」,這就是所謂的「良心」。 03-2 有了「良心」,自然會尋覓道跡,尋找足以究竟解脫的涅槃道跡,這才算走上佛道的修習;然後順著四預流支,成就四不壞淨,得見道,生為入流者,從此踏上聖-出世間八支道,而修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等三無漏學;然後有一一的解脫,解脫世間貪-瞋-癡所有的纒縛,最終自作證涅槃,乃至於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成佛。 04) 課程:課程的安排,是按照增上善學、增上信學、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正解脫學等六個學習階梯。 05) 成就:所謂成就,當然不像學校考試一樣,是打分數。 05-1 首先是要成就多聞者,是隨信行。而真正的多聞者應如《雜阿含.25經》所說,所聽的,已經足夠產生厭、離欲、滅盡的心態,這樣才算是多聞者。 05-2 再來,成就如理思惟者,是隨法行,或者觀法忍。 05-3 接著要提昇到法次法向者,走上法次法向就具有信解脫、見到者、身證者的成就了。 05-4 最後 完成見法涅槃者,即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者。 06) 課本:除了《阿含要略》外,還可延伸閱讀大正藏 / 第一冊、第二冊-阿含部等原典經文。
2. 研習《阿含經》之宗趣 01) 由阿含學六個學習階梯,逐步擴大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01-1我們常說生活要有品質、要有意義,但怎樣才算是有品質、有意義?我們有引業引來總報,而這個引業決定了你一生的壽命;由結生或生有,一直到死有或死心為止,就是我們一期的壽命。雖然,一期生命的長度已經由宿業決定了而不能再延長,但是我們還有滿業會帶來別報。什麼是別報?包括長相、人緣,還有身體健康的程度、腦部精神反應的敏銳度,這些都是別報;因此有辦法擴大生命的寬度跟高度,而這要靠修福-修慧,即福慧雙修。 01-2修福,生命就有價值,人緣就是有一種價值;而意義是透過般若慧來呈現的,生活能展現般若慧的覺悟、解脫的生活,就是生命意義的所在。所以,雖然一期的壽命不能再延長,可是時時刻刻,若我們在待人、處事、接物的過程中,能夠記得修福-修慧,就會擴大我們生命發展的力量。而《阿含經》、阿含學的次第修-習,就是擴大我們生命意義、價值 最實際、最有效的方式。
二)【根本佛教講座】-《阿含要略》0-03.0.04-楊郁文老師談佛法
二、異地靜坐 接下來是靜坐時間,我們繼續修持止禪「安般念」法,以培養穩定的「覺知力」;一段時間後,在觀察呼吸的過程裡,漸漸感受到鼻息進出範圍的身受或身體其他部位的身體表層上的感受,若覺知心還算穩定,就切換觀察的對象(所緣境),如實觀察這些感受僅是一種生滅活動,沒有恆常不變的,從中增長些許「平等心」去接受各種感受的來去,不管是樂受、苦受等。就從原點出發:收攝心意,集中精神力觀察鼻孔前的「入息與出息」;入息進來了,知道吸進來了;出息出去了,知道呼出去了。各自用功……
三、〈寂靜之音〉回向 四、結語 獻上深深祝福── 願 您與親人家眷及所有眾生, 於生時,身無病痛,心不顛倒,一切善願得遇善緣成就。 臨終時,正念現前,心無罣礙,往生善趣,遇法緣,續修菩薩道,圓滿佛菩提。 更願 您於日常落實「淡、緩、靜、止、觀、行」的清淨功德,皆成解脫涅槃的助緣。 我們下周再見~
五、與佛共眠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