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1/06 15:31:29瀏覽277|回應0|推薦1 | |
一、慧學分享 以虔敬心禮敬世尊及三皈依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Buddham Saranam Gacchāmi. Dhammam Saranam Gacchāmi. Sangham Saranam Gacchāmi.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rn Gacchâmi.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Sādhu~ Sādhu~ Sādhu~
一) 楊郁文老師,《阿含要略》C〈增上信學〉「2-0-0見出世的聖眾」,要點摘記:
(一) 諸佛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
1.《增壹阿含34品3經》釋尊云:「人間於天則是善處;得善處、得善利者,生正見家,與善知識從事,於如來法中得信根,是謂名為快得善利。彼云何名為安處善業?於如來法中而得信根,剃除鬚髮,以信堅固出家學道,彼以學道,戒性具足,諸根(信進念定慧等五根或說無漏的三十七菩提分之道力)不缺,飯食知足,恒念經行,得三達明(得三明:宿命明、死生智證明、漏盡明,達心解脫、慧解脫),是謂名為安處善業(圓滿善業)。爾時,世尊便說此偈:『人為天善處,良友為善利,出家為善業,有漏盡無漏。比丘!當知:三十三天(欲界天)著(耽著)於五欲,彼以人間為善趣,於如來法得出家,為善利而得三達(三明),所以然者?諸佛世尊皆出人間(在人間成佛),非由天而得也。』是故,比丘!於此命終當(勿)生天上。」
2.《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78 (大正27,0892a26)記載論師們討論:天趣或人趣哪一趣是最適合修學佛法而成佛的環境:
1) 問:何緣菩薩於最後有(補處菩薩-等覺菩薩:成佛的前一生),唯從天(兜率天彌勒內院)歿,不從人來?答: (1)有說於諸趣(六趣)中(以享福而言)天趣勝故。 (3)有說從天來時有神變事(感應事,如摩耶夫人夢白象入胎),從人趣來無如是事。 (4)有說人中無有如是壽量(壽命)如覩史多,與善根熟時相稱可故。(於此長壽天中與有緣天眾廣結法緣。而只要人間還有佛法流傳,補處菩薩是不會下生人間)。 (5)有說覩史多天樂法(兜率天內院天眾喜歡親近補處菩薩聽聞佛法),菩薩業增上力,令此菩薩必生彼天(生兜率天內院)為說法故。 (7)有說若菩薩頻生人中而成佛者,則(人間有情)生厭賤(厭惡、輕視)不受化(教化)故。
2) 問:何不即於覩史多天(兜率天)成正等覺,而必來人間耶?答: (1)隨諸佛(常)法故,謂:過殑伽沙(恆河沙)數諸佛世尊,皆於人中而取正覺故。 ( 註:隨順諸佛常態-法爾如是-法性使然-隨順緣起法:諸佛最後一生皆是由兜率天下生人間成佛;諸佛以人類社會、人類的生活模式而修成佛。另根據南宋.普潤法師著作《翻譯名義集》也云:「諸佛唯出人間。」而此說乃受《大智度論》所云之啟發:「若菩薩行般若者,在人中,世世以四事(四攝法)故攝(取)眾生。三惡道眾生不得修道業。既得此人身,當勉自(他)利益。」) (2)復次,天趣身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依止故。 (3)復次,唯人智見猛利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只有人的智見具智慧的力量,如慧炬之猛、慧劍之利,能斷盡無明煩惱,成就無上等正覺) (4)復次,諸天(六欲天)耽著妙欲(五欲:色、聲、香、味、觸)。於入「正性(聖性)離生(註:出離有漏的生死三界;將入正性離生者,乃已走在須陀洹道上或須坨還向者;已入正性離生者,乃須陀洹果以上至阿羅漢果。)」得果(四沙門果-四雙八輩)、離染(斷十結)等事,非增上故。 (5)復次,人趣根性(指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猛利(指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多分(大多數者)能受(信受、承受、接受)如來正法,天趣不爾。 (6)復次,「最後有菩薩」必受胎生(補處菩薩-等覺菩薩下生人趣-善男子身分,當生必定成佛-妙覺的佛陀),天趣(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唯化生故。 (7)復次,有二事處,佛出世間,一有厭心(厭離心),二有猛利智,當知此二,唯人趣有。 (8)復次,人天並是法器(勘受-承受-勘行佛法之器),為欲俱攝(為了想要攝受人趣、天趣勘受佛道)故來人間。若在天上,則人無由往(如果佛陀在天上成佛,人無法升天趣親近佛陀聞法修法);又不可令天上成佛來人間化人(教化人)當疑佛,是幻所作不受法故。是以「菩薩」人間成佛。
(二) 釋尊之色身是人父、人母所生之肉體;既是「人數(人類之一份子)」,也當有老、病、死等無常相,乃至接受宿世惡業之果報;然,佛陀能借著有漏的人身修證漏盡的解脫,乃至成佛後仍以平等心接受宿業果報 (如頭痛、背痛等等),及至究竟涅槃。故,佛弟子能隨順法緣而信樂「誓願學佛、成佛」,歸敬三寶後克己力行怹之教法,歷長時正向涅槃法次法行,並於每一次實修後迴向:圓滿初發心「誓願成佛」,如是及至究竟解脫、究竟成佛。
1.《增壹阿含26品6經》釋尊云:「如來亦當有此生、老、病、死,我今亦是人數,父名真淨,母名摩耶,出轉輪聖王種。……有四法在世間人所愛敬,云何為四?少壯之年世間人民之所愛敬、無有病痛人所愛敬、壽命人所愛敬、恩愛集聚人所愛敬。復次,比丘!復有四法世間人民所不愛敬,云何為四?比丘當知:少壯之年若時老病世人所不喜、若無病者後便得病世人所不喜、若有得壽命後便命終世人所不喜、恩愛得集後復別離是世人所不喜,是謂,比丘!有此四法與世迴轉,諸天、世人,乃至轉輪聖王、諸佛世尊,共有此法,是為,比丘!世間有此四法與世迴轉。若不覺此四法時,便流轉生死,周旋五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云何為四?賢聖戒、賢聖三昧(禪定)、賢聖智慧、賢聖解脫……;我今及汝等以覺知此賢聖四法,斷生死根,不復受有。如今,如來形體衰老,當受此衰耗之報。是故,諸比丘!當求此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恩愛別離,常念無常之變,如是,比丘!當作是念。」
2.《增壹阿含38品5經》釋尊云:「一切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為食,耳者以聲為食,鼻者以香為食,舌者以味為食,身者以細滑為食,意者以法為食,我今亦說涅槃有食。涅槃者以無放逸為食,乘無放逸,得至於無為。世間求福之人,無復過我,如來於六法無有厭足,云何為六?一者施,二者教誡,三者忍,四者法說、義說,五者將護眾生,六者求無上正真之道,是謂,阿那律!如來於此六法無有厭足。便說此偈:『世間所有力,遊在天人中,福力最為勝,由福成佛道 (依般若智慧行福業,廣結眾生善緣)。』」
3.《增壹阿含43品2經》釋尊亦云:「汝優波離莫作異觀;爾時,寶藏如來時,長老比丘豈是異人乎?爾時,燈光如來是也;爾時王女牟尼,我今是也。時,寶藏如來立我名號,字釋迦文,我今以此因緣故,說此八關齋法,當發誓願,無願不果。所以然者?若彼女人作是誓願,即於彼劫成其所願也;若長老比丘,不發誓願者,終不成佛道。誓願之福,不可稱記,得至甘露滅盡之處。」
1)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但願了解如來所說的真理實相義)。
2) 青丘沙門太賢集,《梵網經古迹記》卷下載,願有四種,盡攝諸善: (1) 得好師等者,親近善士願。 (2) 常教我等者,聽聞正法願。 (3) 使我開解者,如理作意願。 (4) 如法修行者,法隨法行願。
3) 由「四弘誓願」到「四聖諦」: (1) 眾生無邊誓願度—苦諦—誓願度眾生—苦聖諦 (2) 煩惱無盡誓願斷—集諦—無邊煩惱斷—集聖諦 (3) 法門無量誓願學—道諦—無量法門修—道聖諦 (4) 佛道無上誓願成—滅諦—總願成佛道—滅聖諦
4.《雜阿含550經》云:「聖弟子念如來、應、等正覺所行法淨(清淨圓滿),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聖弟子念如來、應、等正覺所行法(佛隨念法)故,離貪欲覺、離瞋恚覺、離害覺(此處「覺」是尋思,合稱:三不善尋);如是,聖弟子出染著心;何等為染著心?謂:五欲(對色、聲、香、味、觸等五塵之欲)功德;於此五欲功德離貪、恚(瞋恚)、癡,安住正念、正智,乘於直道,修習念佛,正向涅槃。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第一出苦處昇於勝處,一乘道淨於眾生,離苦惱,滅憂悲,得如實法。」
5. 宿世之業報森然。延伸閱讀:《佛說興起行經》(大正第4冊) ,二卷,共十則/經。 1) 佛說孫陀利宿緣經。 2) 佛說奢彌跋宿緣經。 3) 佛說頭痛宿緣經。4) 佛說骨節煩疼因緣經。5) 佛說背痛宿緣經 。6) 佛說木槍刺脚因緣經。7) 佛說地婆達兜擲石緣經。 8) 佛說婆羅門女栴沙謗佛緣經。9) 佛說食馬麥宿緣經。10) 佛說苦行宿緣經。
(三) 佛弟子當「轉相繼法,佛種不斷」,令正法得久住人間。 1. 是人王(轉輪聖王)的相繼法,即太子臣民奉行世俗的十善業道。 經文載:「太子!我今為汝轉此相繼之法,汝亦當復轉此相繼之法,莫令人民墮在極邊。……太子!若此國中傳授法(世俗的十善業道)絕,不復續者,是名人民墮在極邊。太子!以是之故,我今為汝轉。太子!我已為汝轉此相繼之法,汝亦當復轉此相繼之法,莫令人民墮在極邊。」
2. 是法王(佛陀)的相繼法,即佛弟子實踐離漏無漏的十善業道—八支聖道。 經文載:「阿難!我今出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我今為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我今說法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我今得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慼,我今已得脫一切苦。阿難!我今為汝轉相繼法,汝亦當復轉相繼法,莫令佛種斷。阿難!云何我今為汝轉相繼法,汝亦當復轉相繼法,莫令佛種斷?謂: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為八。
二) 靜心聆聽-《阿含要略》C〈增上信學〉「2-0-0見出世的聖眾」: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第41集
第42集
第43集
第44集
第45集
第46集(~36:14止)
二、異地靜坐
日日靜坐時間,自我練習〔靜坐共修三部曲〕:遍身放鬆法、止禪、觀禪。 第一部曲:用感恩心、柔軟心遍掃全身每個部位,從頭頂開始往下至腳趾,關注每個部位並作意「感謝祢、放鬆下來」;讓忙碌一天的身體修復,令生命回到鬆、靜、平、和的狀態。 第二部曲:練習止禪的「安般念-純粹地觀察出息入息」;培養穩定的「覺知力」,達到一種清醒的明覺狀態,令生命回到靜寂的心聖殿裡安居。 第三部曲:在練習安般念一段時間後,若心識還算平靜、平穩,就可切換觀察的對象(所緣境),由呼吸轉到自身的身心狀態,以平衡、平等慧如實觀察(實觀)自身的身心,明確地體知每個當下的感受或心念僅是一種生滅活動,沒有恆常不變的實體存在;從身心實相中漸漸增長「平等心」,以明覺的智心去接受各種身心感受的來去,不管是樂受、苦受、捨受,及內在念頭、想法之生生滅滅;修習過程之要領在於「觀察身-受,檢視心-法」。 此刻,讓我們從原點出發:收攝心意,集中精神力觀察鼻孔前的「入息與出息」;入息進來了,知道吸進來了;出息出去了,知道呼出去了……。
三、〈寂靜之音〉回向 獻上深深祝福── 願 遠方的您與法親眷屬及所有眾生, 於生時,身無病痛之苦,心不顛倒妄想,一切善願得遇善緣成就。 臨終時,正知正念相續,心無罣礙,往生善趣遇正法緣,續修菩提道…… 願 您於日常修習「淡、緩、靜、止、觀、行」的清淨功德皆成為解脫涅槃的助緣。 共勉:為法身慧命,各自珍重-守護根門!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