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放下與提起
2017/07/12 10:42:44瀏覽477|回應0|推薦0

日常生活是二元法,修習佛法亦是一種二元遊戲──

或說從此岸到彼岸,或說離苦得樂,

或說離有為入無為,或說止惡行善,

或說斷煩惱證菩提,或說轉凡成聖。

這些說法是為引導三界有漏凡夫做到自力增上而施設,

所以為學者知道假名有之法句僅是引導工具,

亦是芸芸眾生脫離苦海之依怙,如救生圈。

經上說出離三界的解脫境界裡,

二,已是不二;是離了言,絕了句,一切完全寂滅止息。

也明白指出一條自淨其意,開發般若的覺悟之道──

乃由有漏界有相修而入無漏界無相行,

再由無漏界無相行而入心物生滅止息。

 

為學之道,在於勤;體法之道,在於慧。

釋尊的最後一生,可說是一趟為法忘軀的生命旅程。

體現出一個真心實願的行者,在二元的人世間裡,

如何覓道、修道、覺悟、說法;更以自身體法的經驗傳達

一份至聖的生命實相──緣起、無常、苦、非我及我所。

他以著堅忍的深廣正行體悟了實相,且在直觀境地中,

二與不二,此岸與彼岸,苦與樂,煩惱與菩提,凡與聖,善與惡……

皆消融了,皆止息了。識滅,一切滅故。

爾後,他應世之需,緣大悲心再提起那欲界的心意識,

再提起六根作用,僅是一種法隨法行,不執著不捨棄的中道生活。

亦即善用根境識為教化工具,於流動的來去法宴裡「處中而說」

可以看出他覺悟後的日常生活,是呈現了「說二,非二,是名二」的隨緣安居情態。

 

歷來至當今的高僧大德們總是這樣讚許著:

一個人於八苦正當頭時,仍能心繫行道的願心,

依舊能夠優雅從容,盡本分做當做之事,美哉!

而盡本分之念,不僅是為己求安樂,也為了具足協助眾生離苦的能力,

這樣的「本分事」轉成一種「菩薩道業」,善哉!

更把那「為佛教,為眾生」六字箴言,轉化成為生生世世的志業,

於所做,於所受,唯心甘情願、歡喜安忍,真哉!

集聖言量而得知:一個人的生命實踐與超克,乃由美而善,由善而真,由真而入聖者之流。

可以說這也是指出一條為法忘軀,自淨其意的覺者之道。

 

想,為法忘軀,是一種自我實現,也是一種自性化的過程,更是一種宗教情操。

對凡夫僧如我來說,心往之,然吾深知:只有在病苦、死苦面前,

才能真正檢視那隱而未顯的所謂「真心實願」與「宗教情操」啊! 



~2017.07.12 夏安居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