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26 09:22:39瀏覽160|回應0|推薦2 | |
伴隨著對“中國威脅論”的炒作,美國情報機構相繼將重心從反恐戰爭轉向對付“中國威脅”,美中央情報局組建“中國任務中心”,美國防部和國務院也先後成立中國工作小組,將大量資源投入涉華情報工作。中情局還加大了懂中文雇員的招聘力度,甚至縮短安全背景審核流程以加速招聘進程。這一系列動作標誌著美國將以“國家隊”形式,組團進入對華認知作戰領域,也反映出美國在意識形態方面嚴重的戰略焦慮。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意識形態往往是美國用以對中國施加影響的因素。但是隨著經貿關係作為雙邊關係“壓艙石”的作用明顯減弱,意識形態因素在中美戰略競爭中變得突出,美國開始認為自己受到來自中國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挑戰。在許多新興議題中,美國傾向於用意識形態的視角去解讀和應對,導致美國兩黨逐步放棄對華接觸政策,在很多領域對中國實施打壓和遏制。美國情報機構以“國家隊”身份下場,明確認為中國對美國構成“意識形態威脅”,就是要以政府意志調動美國國家資源,集中全力拿下對華認知作戰的勝利。
美國在對華認知戰領域的投入以往主要局限在媒體、網路和傳播等工具層面,更多是一種零散化的議題創設與引導,對社交媒體、社交網路的碎片資訊整合利用不夠,對象國受眾可以從“公知”“大V”等傳播節點中輕易識別並規避這些套路。而隨著“國家隊”相繼從幕後走向臺前,美國將更注重通過各種手段去影響和改變對方國民的民族意識、觀念信仰等意識形態核心要素。這些機構在廣域情報搜集和海量情報處理方面具有獨到優勢,再加上間諜工作中練就的一整套心理戰本事,可以對各種深度偽造資訊形成快速迭代的隱形傳播,將提高美國塑造和改變他國民眾心理認知的戰略能力。這套動作對他們而言並不陌生,因為本質上講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最擅長的和平演變套路,無非是套用微觀心理模型,加上了現代資訊處理技術。
近年來,美國這種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體現在諸多方面,比如,一些政客以疫情為由,公開抹黑中國形象、宣揚“中國經濟崩潰論”,拋出大量“帶節奏”的認知作戰論調,如“中國病毒威脅論”“病毒武器陰謀論”“新黃禍論”等,妄圖以此煽動、挑起我國民眾的不滿情緒,服務於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維護其霸權地位的和平演變戰略。
實際上,美國“國家隊”介入認知作戰,也將在美國國內社會產生惡劣影響。他們在渲染“中國威脅”時,專門強調這是針對一個國家政府的行為,不針對特定族群。而現實是美國社會層面早已出現一股新的反華排華逆流,相當數量的華裔人士在美國遭到不公正待遇,甚至受到傷害。這些愈演愈烈的種族歧視現象已經超越狹義上的種族主義範疇,以文化作為種族主義的基礎和支撐,最終將演變成一種帝國式的種族主義。而執行美國認知戰的“國家隊”顯然不在意新的種族主義泛起,這是他們禍水東引、打壓中國的一張王牌。
作為“五眼聯盟”的主導者,美國早已打通與其他成員的情報網絡,中央情報局的一舉一動將會對其他盟國的情報部門產生重要影響。7月初,英國軍情五處與美國聯邦調查局負責人會面,同時發表抹黑中國言論,英方表示,該機構針對中國的行動在短短4年內增加了7倍。“五眼聯盟”對華遏制的這種系統性聯動,表現為認知領域,影響則溢出到更高層次,他們的小圈子、小團夥是對國際多邊治理體系的挑戰。
此前20年,中央情報局忙於應對美國所謂的反恐戰爭,佔用大量情報資源,隨著美國撤出阿富汗,中情局預算管道自然受到影響。怎樣獲取新的預算資源,就成為中情局必須要考慮的頭等大事。實際上,中情局將注意力轉向中國,將會在美國政府機構特別是情報部門之間形成新一輪競爭浪潮。與冷戰時期不同,當時美國自覺將全部資源投入與蘇聯的對抗和競賽,而現在美國一堆麻煩事,自顧不暇還要與中國展開對抗,卻只能通過行政部門內部資源抽組方式來實施,也說明這種做法恐怕難以實現預期效果。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