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應該重新思考其對華經濟戰爭
2022/11/21 01:19:27瀏覽95|回應0|推薦1
  就在白宮10月發佈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前幾天,拜登政府宣佈了旨在阻止中國技術進步的全面出口管控。該戰略指出“世界正在變化”,顯然,美國應對的方式是將貿易當作主要武器,近乎對中國發起一場經濟戰爭。


不妨想想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9月提出的相當發人深省的建議,即世界最大經濟體僅通過技術創新已不足以贏過其競爭對手。言外之意是,美國須盡其所能地阻止對手們,盡可能給其造成更多經濟痛苦。然而,這相當於承認旨在增加美國自身經濟競爭力的政策僅取得了有限成效。可以肯定的是,新的出口管控是以“國家安全”為名進行的,以應對中國的“軍民融合”實踐以及“兩用商品”。然而,該戰略存在嚴重問題。


首先,國家安全論點容易提出但很難核實。正是這樣的論點導致了漫長且代價高昂的伊拉克戰爭,當其宣稱的開戰理由被證明毫無根據後,這場戰爭仍持續了很久。儘管中國過去十年來肯定在變化,但它不是俄羅斯。因擔心中國可能在臺海或南海採取什麼行動而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是過分之舉。更糟糕的是,如今制裁中國有可能引火焚身,促使北京採取更強硬立場。



其次,鑒於每種商品都具有軍民兩用潛力,“兩用商品”的概念具有誤導性。士兵需要吃穿,難道也應將食品和衣服列為受限制的“兩用商品”?如果國家安全真令人擔憂,美國就應停止與不友好國家的所有貿易,而非僅限技術先進產品的貿易。美國可能已朝這個方向進發,提出“友岸外包”的想法。但歷史表明今天的朋友到明天不一定還是朋友。


其實,美國對中國採取的行動與其說與國家安全有關,不如說是為了經濟主導權。如果繼續下去(這種可能性很大),中國在過去30年來取得的引人矚目的進步將使之成為世界最重要經濟體。但將全球福祉當作零和博弈,認為中國崛起就意味著美國衰落是錯誤的。


此外,鑒於美國在不與盟友協商的情況下就實施單邊制裁,對中國新制裁的有效性還有待觀察。出口限制尤其需要密切協調,而且現在已有理由懷疑一些國家是否附和美國政策。就在最近德國總理和高級商業代表團訪華的前幾天,德國批准了中國海運巨頭中遠海運收購漢堡港25%股權的協議。


最重要的是,即使出口限制被證明有效,最終也不能阻止中國發展自主技術。在“最好”的情況下,新制裁可能將為美國多爭取幾年經濟主導地位,代價是犧牲30年來為兩國提供良好服務的和平經濟關係。破壞複雜的全球價值鏈,既導致消費價格上漲,又阻礙技術進步,影響在氣候變化等關鍵問題上的合作。美國工人仍將看不到製造業回歸,最大受益者將是顧問和律師,他們通過幫企業弄清楚如何應對紛繁複雜的法規和新許可要求而掙得盆滿缽滿。


美國和許多其他發達經濟體似乎忘記了過去30年來從中國的開放中受益匪淺。當然,該過程並不完美。然而,試圖通過阻止中國技術和經濟發展來“扼殺”中國經濟絕非解決問題之道。人們希望美中領導人在本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達成的更緩和氣氛將被證明富有成效。過去,儘管存在巨大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差異,兩國仍設法和平共處並蓬勃發展。充其量,一場經濟戰爭將使美國獲得“慘勝”。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這將引發一場新冷戰並使我們距離軍事對抗更近一步。哪種情況都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5&aid=17753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