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4 06:14:06瀏覽3618|回應0|推薦129 | |
金剛經第二十一品釋解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佛乘宗第三代法傳人 李善單 導師 金剛經三十二品三十二幅畫作, 題名:金剛經第21品—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這一品分成兩大部份,第一部份是關於法的問題。經上說,你不要認為「如來有所說法」,我們知道也提醒過各位,「如來」在金剛經裡,指的是佛性。不要認為「我當有所說法」,這個「我」指的是釋迦牟尼佛。金剛經中凡是講到「我」、「佛」指的就是釋迦牟尼佛,講到「如來」指的就是佛性、法性。所以我釋迦牟尼佛在講整部金剛經時,是住於我的佛性即自性佛位中所說;這個時候──我釋迦牟尼佛現在的這個存在是法身、報身、化身,三身合一的狀態。以這個狀態在說(法),這三身合一就是佛性的「體」。 這個「體」的狀態有沒有說法?沒有說法。為什麼沒有說法?為什麼說我(佛)有說法,就是謗佛?因為事實上,真的沒有說!有說的這個「法」是理大的相大。但是你如果真認為我(佛)現在是在理大中的相大裡面,那你就是著相,就是謗佛。 釋迦牟尼佛現在講的層次、境界是在法身的本體裡面,在佛性裡面而說,既然它不是理大的相,它是在「體」裡面。如果認為有所說法,就是著相,著相就是謗佛。因為佛並不是一個相,如果你認為是一個相,就是謗佛;如果你認為佛是一個體,這個「體」是十大具足,十大一如,就無一法可說、完全沒有說、一句也沒說。所顯現的,不過是一個相而已。在「體」裡面是如如不動,在如如不動中完成了,完成了這一切的法。一切的法是來自於法性。法性具足萬法的情況,是不說而說。 何謂不說而說呢?金剛經講完後,會發給各位「法性論(一)」,「法性論」是我修行到實証(入法性)之前的整個過程。「法性論」目前只有第一品,後面還有。發給各位「法性論(一)」後,你就開始看,開始等,等到你人離開娑婆世界了,我都還沒講「法性論」。你會覺得奇怪,那發「法性論」給你做什麼?我都沒有講?告訴你們──我已經講完了。 為什麼?因為「法性論」是用來印証的,你修行到什麼程度,看「法性論」就瞭解到什麼程度。你的內法界修行實証程度愈高,你看「法性論」就愈看愈懂。你程度愈不夠,你看「法性論」看到某一句就停住了,看不下去、看不懂。因為整本「法性論」,講的都是實証。你實証了多少,你看「法性論」就看得懂多少。第一品「看」得完,就是証完相似法身初級要進入(初入)相似法身第二級的時候。這就是不說而說。不說而說,即一切在本體當中,你對本體印證了多少、實証了多少?自然而然就明瞭多少。佛性即是如此! 釋迦牟尼佛講的金剛經是在本體裡面講的。其中一切言語表達出來的不是佛性,而是藉由言語表達出來以方便眾生印証。所以,不可能藉由這個文字相讓你即可証入佛性。因藉由文字相、文字理即一般所謂「法」的觀念;而想要來瞭解佛性,是永遠不可得的,做不到的!為什麼?因為你已經違背佛性。所以,一切文字相的敘述,都是用來印証的。即自求內証(以自己內法界)對佛性實証到多少?藉由釋迦牟尼佛、你的傳法師……所講出來的,若相應上來了,便知沒有錯,就是這樣子。 舉個例子來說。打坐會氣動,這氣動的現象是會前後搖動或上下跳動或會熱、會麻……聽都懂,為什麼?因為大家有這個「實証」。但若再往後講,講到靈能狀態、心能狀態等,你還沒實証到,所有講出來的,對你而言都只是文字理、一個相而已。它的目的是要聽聞者、受法者去印証:自己的成就到什麼程度? 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大家,他講到現在根本都沒有說(法),因為他是本體裡面;本體無所不包,這佛性涵蓋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無量,你到底修到多少?當你面對佛性、面對這個「體」的時候,自然會映射回去你的內法界,你能感受到多少?他沒有講,完全沒有講,有的是你自己印証出多少?並不是釋迦牟尼佛告訴你,讓你懂的,並不是這樣子的。是你已經修到哪裡,藉由他所說的,你相應上去了,就懂到了多少。 因此,才會說你若說釋迦牟尼佛有說法就是謗佛,因為你著相了,著了法相。住於自性佛位中,在本體裡面根本沒有說法!為什麼?因為你一切之所以懂,是你自己內法界的印証而懂,並不是釋迦牟尼佛告訴你,你才懂!而是你自己到了這個程度,印証而懂。你懂了多少是你,佛沒有多加一點給你,沒有讓你的佛性多瞭解什麼?是你的心能夠體會到多少? 也就是說「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咐本心」是非常正確的,最後,你能了解了,整個「體」都了解。 已証佛者對未証的眾生,一切法的傳授,都是在告訴你的佛性及這個本體,只是如此而已。一切法的傳授,都是告訴眾生對自己的佛性、本性瞭解到多少?而這傳授的過程就是五寶──佛、法、僧、師、自性,最後融於你的本體、自性。你對自性愈瞭解,對前四寶就愈瞭解,愈能圓融,五寶合一,五寶一如! 「師師密咐本心」,所有代代相傳的傳法師,都是在告訴你這個「心」(佛性),這個根本是什麼? 就佛乘宗來講,一開始,是告訴你十無量心。再來,告訴你十無量心裡的「習氣心」、「道元心」;「習氣心」即自己缺點所在,「道元心」是你宿命中那一個心做得最好,最是你修行中最要把握的。 到了十無量心的第三階段,就如這次在日本閉關所修的,即「法要序」中第二句「圓証一心」。將十無量心統攝成為一個心,這個「心」既非是你的習氣心也非道元心;因為你的習氣心、道元心都是你的「過去」,你因緣的「過去」,來加強你的修行。當你修行到某個程度,即準備要超三界也是要出相似法身的時候,必需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要做時空統一。 三世要合一,就是進入第三個層次。這「圓証一心」就是將十無量心合為一心來告訴你。這一心,每一個人不同,而且是你想像不到的那一個心,你想不到的那一個心,正是你三世統一的那一個心。 你唯有把這個修會了,不用意識來明瞭它,相似法身就「跑」出來了。不因意識明瞭,因你一動意識去思惟這個心究竟是什麼時,你就有念,有念就有因果,有因果就出不了相似法身,因為你超不出三界。所以到了第三個層次,不能用意識來推測,而是要用你的「心」來直接明瞭這個「心」,便能相應。用你本身來明瞭法的這個心,一圓融了,馬上就明瞭。那要到何種程度自己才知道明不明瞭呢?即相似法身出來就是明瞭了,所以這即是關鍵所在。到了第四層次,等你們証相似法身,再告訴你。以上是第一個部份,關於法的問題。 第二個部份是關於眾生的問題。何謂「彼非眾生、非不眾生」呢?即在如來(佛性上)來說,所謂的眾生,不是眾生也不是不是眾生。就佛而言,所有眾生的存在只是一個相,十法界內的一個相,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與其同體。但又怎麼說是「非不眾生」?是因為他們不明瞭本身的佛性,而現出眾生的相。所以,他們也不是不是眾生,就是因為它同時存在這兩個現象(眾生、非眾生),這樣的佛性才完美,這個「體」才完美。是眾生、不是眾生,善不善法平等,即一合相,真正的一合相!你如果否定了眾生的獨立相、無明,這就不對了;但如果你看眾生時,儘著在相上面,那也不對呀! 再看看佛乘宗的「法要序」:「眾生自性之體、相、智、德、理、事、能、用、時、空之十大,與 大自在王佛之大,本為同一理量,為無明惑業所障故,致未能顯用。」為什麼「未能顯用」?就是因為眾生不明瞭自己的本體與佛性與 大自在王佛是合而為一的,了解這個就可以與前面所說的相印証。 所以,這經文的意思是:一切眾生的存在,他的本體上都是眾生、都是佛性,兩者是一體的,這眾生的顯現只是一個相。但因為眾生被無明所障礙,不明瞭自身的佛性,無法與佛性合一,因此眾生的這個相還是存在的。 故釋迦牟尼佛在這裡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整個十法界都是一個體,一個大自在常寂光極樂淨土,但如果整個法界只是這麼一個體,就是一個死寂的狀態。所以「法要序」說「一法之生乃法性之一大緣起」,整個法界就是這麼一個剎那所變易生化出來的。 「法要序」又說;「因賅果海三界安立,果澈因緣三世平等」,整個法界是一剎那因果之間的關係而產生的;整個法界回到本體,也是這麼一下子明瞭,就「回來」了。即「法要序」上說:「因緣果報變易生化之理事」,都是從佛性而來的。對佛性而言,整個十法界是它一剎那變化出來這一切眾生,而這一切眾生都在它的本體裡面,所以不存在,都還在它的體裡面。對於眾生的獨立相來說,是因為眾生不知道他在本體裡面,好比數學上講的「充分和必要」條件的問題。每一個眾生都在本體裡面,但每一個眾生相不能完全代表本體。當一個眾生修行到與本體變成等號的時候,即成充分、必要條件,兩者合而為一,同一理量。 經上又說:「眾生眾生者」,是說眾生是無量的因緣交替變化出的。怎麼樣地因緣變化的呢?請看看「法要序」:「法界萬有皆由之變易生化而然」、「因緣果報變易生化之理事,一法之生乃法性之一大緣起。」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須菩提:眾生、整個法界,都由佛性這個「體」所變化出的;其中交替「因、緣、果」產生不斷的生易變化,而形成後續的種種變化。佛性在完全常寂(即「空」)的狀態,產生「妙有」,這妙有交替因緣變化。 任何一剎那的緣起,就是無量的因緣,整個法界的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就完成了。那「眾生眾生者」是指眾生無明的這個念不斷在動。眾生的顯現、眾生的產生,是他的念、行為不斷一而再,再而三的變化,且都是從佛性而來,所以說善不善法平等。 眾生不管做好做壞,都是運用佛性中本自具足的力量去行使的。只是自己不曉得做得對與不對?真正對與不對的標準,不僅僅只在於人世間善與惡的判斷或法律的判斷,而在於宇宙觀的判斷。沒有正確的宇宙觀就沒有正確的人生觀,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就做什麼都是錯的。 我們在「佛乘宗弟子正確的人生觀」那堂課就講過,為什麼要弘法?是為了告訴眾生正確的宇宙觀,因為有正確的宇宙觀才會有正確的人生觀。正確人生觀並非建立在你的社會背景、教育程度、環境…,而是建立在眾生每個人的宇宙觀上。整個宇宙觀就是一個「體」的觀念(這個「體」,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也就是對於佛性的瞭解有多少?你對佛性瞭解得愈深入,實証得愈深入,你做的事就愈對。所以說,當你住於自性佛位的時候,你做什麼都是對的!為什麼?因為住自性佛位時,你已經有完整的宇宙觀,完整正確的人生觀,當然做什麼都是對的。於是我們也說,你對九字禪瞭解多少,你的實証成就即有多少? 釋迦牟尼佛在這裡之所以會這麼說,就是眾生對佛性不明白,所以因緣果報不斷生易變化。眾生會在八道中輪迴,就是眾生不明白本體;而當眾生明瞭本體時,就不再是眾生,而是回到本體。前面講的眾生是各自的獨立相、差別相,回到本體就是一合相。 如何離開獨立相、差別相回到本體呢?即,你能夠將法界內所有眾生與你合而為一,便能回到本體。你愈跟眾生合為一體,你就愈不是眾生而愈接近本體,你的法界觀、宇宙觀就成就理事愈來愈圓融,成為一體。以上即這段經文在佛乘宗的精義。
--------------------------------------------------------------------------------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感謝造訪寒舍-東陵心坊- http://blog.udn.com/qqbat405 【新藝境】寶勝畫廊 http://arts.sundon.net/taiwan/index.html 台北市敦化北路207號B1;台中市南屯區東興路3段167號1樓 營業時間:11:00~22:00 ( 週四~18:00 週日~20:00)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