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拜鬼求神
2012/12/19 00:44:23瀏覽209|回應0|推薦2

拜鬼求神

為政第二

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白話:
孔子說:「不是應當祭祀的鬼神卻去祭祀,那就是諂媚;應當做的事不去做,那就是沒有勇氣。」

Q曰:
敬畏鬼神可說是東、西方共同的心理。人死變鬼,尚未投胎轉世之前,魂魄遊蕩人間,有時出來作祟。神呢,好像也是人變的,最頂端的神是創造萬物,無所不能的上帝,最底端的神大概是土地公吧?孔子在這裡雖只講鬼,但神也是包括在裡面的。鬼神有靈異能力,像人一樣有正有邪,有好有壞,人不去招惹鬼神,雙方相安無事,一旦有求於鬼神,便是招惹鬼神了,吉凶禍福全在一念之間。

中國民間自古敬畏、迷信鬼神,但代表儒家的孔子對鬼神則是採取保留觀點,亦即對鬼神的存在沒有明確肯定,也沒有明確否定,他所採取的態度是「敬鬼神而遠之」。(見雍也篇)所以子路問如何事奉鬼神時,孔子嚴厲轟回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見先進篇)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已經不被孔子容許了,何況是「非其鬼而祭之」,無端去祭拜不相識的鬼神,可能招來「請鬼容易送鬼難」的窘境,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鬼神是祖先死後變成的,早期祭祀鬼神的原始意義是飲水思源,後來才逐漸變質,變成祭祀鬼神是為了有所企求,例如求平安、求健康、求升官、求發財(明牌)、……求事事如己所願。清代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有一副對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小人事事不知足,所以心裡經常煩惱,見廟就拜,供上一些祭品就要求這個求那個,真是貪得無饜,品格會高尚嗎?拈香膜拜,三叩九跪,卑躬屈膝,低聲下氣,嘴裡喃喃有詞,這不是幾近諂媚了嗎?

見義不為」的人膽小怕事,只管自掃門前雪,難免教人瞧不起,但時下人心可畏,新聞報導常見有見義勇為的民眾被受害者冤枉,或被迫打官司,或被迫賠錢了事,難怪有些人心存顧忌,不敢見義勇為,這又好像情有可原了。不過,見義勇為總是好事,婦孺老弱馬路跌倒,熱心趨前扶他一把;強盜搶劫婦女錢包,正好路過將之扭送警察局。………社會有正義,人間有溫情,何樂不為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90243&aid=715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