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針扎事故的嚴重低報問題
2009/12/04 14:49:40瀏覽2784|回應0|推薦6

兩天前的國際愛滋日(Internationl AIDS Day)剛過,醫護人員還沒開始放鬆看待"職業感染風險"之際,隔天就在這期的Academic Medicine期刊上出現一篇關於針扎事故危害醫學生的研究報告!此文摘要是從Twitter及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OSHA)查到的。

這篇針對17個醫學中心的調查報告指出,有多達59%的問卷回答者=被針扎傷者是醫學生,其中有不少位還發生過不止一次,另外有89位發生針扎的住院醫師當中,42位就自己"吞"了(吃案?),根本沒有通報。

但值得肯定的是,有92%的學生如發現他們接觸的病人可能染上HIV或肝炎病毒時則會提出報告。

再再顯現出,長久以來國內外共同的兩大問題,即是:
1.年紀輕或資淺的醫護人員含學生常常是技術最差的第一線人員,也是最容易受到針扎危害的族群
2.普遍性的低報(Under-reporting)

結論是,醫學院及附設醫院應該導入預防策略好好照顧這些學生以外,同時也需要花更多時間教導他們通報針扎事件的重要性!

這種文化的改變非常需要,因為通報的文化(Reporting culture)與Speak up的心態都是病人安全的絕對條件。

以往的報告是護士最多,護生加實習或住院醫師也都佔很大宗。

一般而言,醫療人員被認為有1/8的機率可能遭遇針扎危害的風險,職業感染症的86%來自針扎,其他為血液、體液暴觸及尖銳物扎傷。

一般最受人注目的感染源是HBV、HCV、HIV,其次是梅毒等20種微生物。

美國推估一年有60-80萬例針扎,英國則估算每年有10萬,國際間可能有些差異,但每100床大約是11-14例。台灣的數據並不多,最大的問題是醫院300多家當中,僅有30多家教學醫院願意加入通報系統。

歷年累計至今才只有2800例左右,雖然也曾有護理人員每年每人平均發生1.2~2.8次針扎,或全台每天22起的數據,不像美國在柯林頓執政的時代就已立法通過:Needlestick Safety and Prevention Act,而國內目前仍未針對針扎防治制定法規。

因此,上述的國際登錄系統EPINet(Exposu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Network)的中文版,雖然在2004年11月就已被受權使用,目前仍有很多大醫院不捧場,甚至有的只有加入但未實際通報。

EPINet的原創者(1991)是維吉尼亞(Virginia)大學的Janine Jagger教授,所以EPINet也就常被比喻是該大學的註冊商標(Trademark),她所規劃的3種提報單分別是:
1.血液&體液暴觸事件報告單
2.針頭&銳物扎傷事件報告單
3.針扎&血液暴觸後追蹤報告單

基本上與National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Healthcare Workers(NaSH)類似,但很多使用者均反應太複雜且太費時,因此全世界仍只有二三十個國家愛用它。

日本在1997年就開始用這套日文版本的軟體,但加入的醫院(目前約八百多家)還是跟台灣一樣不夠普遍!

但這不代表大家都不重視,因為申請職災,醫院評鑑都需要這些資料與管理辦法,只是為何如此低報?且為何EPINet不受更多醫院引進使用呢?

通報的內容除了who、what、when、where、how以外被要求太多時,配合意願就逐漸下降,不知有何好辦法?

在此無法探討它的接受度問題,只能强調病安工作者不能坐視不問,更不能把針扎事件完全推給勞安室或感控單位!

對醫院而言針扎事件,一定要做好風險管理,建議針扎事件也可用RCA的手法做檢討改善,經營者更要捨得投資(教育及安全器具衛材),這也是重視安全文化、醫療品質及員工福利的一個指標。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355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