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19 10:11:12瀏覽996|回應0|推薦0 | |
由於敗血症(Sepsis)是住院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應大力推廣公眾意識,又因全球推估每年有多達2600萬人陷入這個緊急狀況,有些學術及熱心公益的團體,早自多年前就已推出國際共識包含全球認識運動(Global Awareness Campaign),如一向都很有作為的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及Global Sepsis Alliance。 根據美國AHRQ的統計,每年就有100萬例以上,其死亡率則介於28-50%之間,而英國的敗血症死亡病例每年則有37000例(Daniels, 2011),即便是如此可怕且從新生兒至老年人都有可能發病,但美國最近的報告顯示:只有44%的民眾聽過敗血症這個病,相信國人對此病的概念可能更生疏。 以下簡單介紹關於敗血病的一些基本知識與新知。 敗血症的大部分是因細菌感染所引起,但有少數情形的感染源是由病毒(Virus)或黴菌(Fungus),但甚至是寄生虫(Parasites)惹禍,敗血病的定義即是宿主(Host)面對病源體(Pathogen)所產生的一連串反應,而這些反應可能導致身體組織及器官受傷甚至危及生命。 敗血症的防治關鍵是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相關文獻實在很多,我只能建議有興趣的格友,至少可先瞭解所謂的Early Warning Signs,SOFA,及CHFT Sepsis Screening Tool,在治療處置方面,請參考The PIRO Concept,前述SSC所提倡的2種Care Bundles及英國學者Daniels於2010年修訂過的"Sepsis Six" Care Bundles。 近年在病安領域已經流行一陣子的Rapid Response Team,雖然仍沒有足夠的學理根據要求每家大醫院一定都要成立,但快速反應是病情惡化中的病人家屬所期待與託付的事,站在以病人及家屬為中心(PFCC)的立場,醫療團隊應該盡量提供這樣的服務。 欣逢Sepsis Awareness Month(廣宣月),以下有5點新知,特別在此簡單介紹: 1.根據賓州大學的研究,敗血病病人如在經驗豐富(High-volume)的地方接受治療,其存活機率較高。 2.Detroit醫學中心發現: 教導醫護人員如何診治敗血症可降低病人死亡率,也可降低醫療花費。 3.新奇發現~同樣是敗血病病人,肥胖者較體重正常者的預後為佳。 4.導入電子病歷(EMR)系統並分析生命徵象,有助於早期診斷並降低死亡率。(UC Davis & NY Mt.Sinai) 5.華盛頓大學(St. Louis)發現,罹患敗血症的病程一旦拖久,潛藏與體内的病毒可能出來作怪(再活化),故建議改變治療方向比較有利。 <Recommended Resources for References>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