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獨秀VS沈尹默
2012/04/22 13:22:30瀏覽280|回應0|推薦0

資料來源: 摘自沈尹默《書法漫談》

一、陳獨秀直說:

二十五歲左右回到杭州,遇見了一個姓陳(陳獨秀)的朋友,他第一面和我(陳尹默)交談,開口便這樣說:我昨天在劉三那裏,看見了你一首詩,詩很好,但是字其俗在骨。

二、沈尹默刺耳:

我初聽了,實在有些刺耳,繼而細想一想,他的話很有理由,我是受過了黃自元的毒,再沾染上一點仇老的習氣,那時,自己既不善於懸腕,又喜歡用長鋒羊毫,更顯得拖拖遝遝地不受看。

三、沈尹默感激:

陳姓朋友所說的是藥石之言,我非常感激他。就在那個時候,立志要改正以往的種種錯誤,先從執筆改起,每天清早起來,就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肘腕並起的執著筆,用方尺大的毛邊紙,臨寫漢碑,每紙寫一個大字,用淡墨寫,一張一張地丟在地上,寫完一百張,下麵的紙已經幹透了,再拿起來臨寫四個字,以後再隨便在這寫過的紙上練習行草,如是不間斷者兩年多。

 

四、大家之風範:

由此可見,陳先生的評價是針對沈尹默早年尚不能懸腕且習氣較重時的字
所說的。陳能直陳其弊,沈能從善如流,這才是真正的學者大家之風。

 

附錄:沈尹默簡介

資料來源:

一、生平成就:

1883年-1971年,中國書法家,早期嘗試派詩人。原名君默,浙江吳興人,出生於陝西省。

二、學歷經歷:

早年留學日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校長、輔仁大學教授。抗戰開始,應監察院院長于右任之邀,去重慶任監察院委員,曾彈劾孔祥熙未遂,不滿政府之腐敗,勝利後即辭職,卜居上海,以鬻字為生,自甘清貧,足見沈先生高風亮節。1949後歷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務。

 

三、文革受害:

1967文革期間,因擔心「反動書畫」累及家人,將畢生積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清大書法家的真跡一一撕成碎片,在洗腳盆裡泡成紙漿,再捏成紙團,放進菜籃,讓兒子在深夜拿出家門,倒進蘇州河197161,備受"文革"迫害的一代書法大師沈尹默,病逝於上海,享年88歲。

附錄1:文革前沈尹默指導過周慧珺


1962
年周慧珺 加上海市青年宮書法學習班。得到沈尹默、拱德鄰、翁闓運等著名書法家親授。以節臨米芾《蜀素帖》行書入選由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後第一次舉辦的上海市書法展覽。

附錄2:文革後周慧珺以魯迅詩選行書字帖聲名大噪:

19741月,上海書畫出版社打算出版一本字帖。囿於古代傳統的碑帖被認為是「封資修」的產物不得出版,因而只能由當代人書寫近現代人的作品。但諸如沈尹默(1971過世)、翁闓運、胡問遂、拱德鄰、任政這些大家權威靠邊的靠邊,過世的過世,誰來書寫就成為一道難題。上海書法社領導決定在「工農兵書法通訊員」中挑選一位,尋來尋去,選中了在青年書界頭角崢嶸的周慧珺。



四、新詩創作:

資料來源:沈尹默新詩導讀

五四運」期間從事新文化運,為《新青》雜誌的編輯之一,新詩作品多發表於《新青年》。《月夜》、《三弦》等白話詩篇傳誦一時。沈尹默傳世新詩可能只有18首,但卻具有獨特的魅力與文學史的價值,也確立了沈尹默在中國新詩史上的地位。其新詩特色如下:

1.在詩的形式上,以文為詩,突出詩的散文美。

2.在詩的題材與內涵上,批判社會罪惡,關懷普通人的生存境遇,突出時代精神。

3.詩意朦朧、境界深遠、人格高尚而不失幽默風趣。

 

附錄:沈尹默散文詩:三弦

中午時候,火一樣的太陽,沒法去遮攔,讓他直曬著長街上。靜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風來,吹動路旁楊樹。

誰家破大門裏,半院子綠茸茸細草,都浮著閃閃的金光。旁邊有一段低低土牆,擋住了個彈三弦的人,卻不能隔斷那三弦鼓蕩的聲浪。


門外坐著一個穿破衣裳的老年人,雙手抱著頭,他不聲不響。

 

五、書法名家:


()書藝書論:

沈尹默書法工楷書行書草書,尤其擅長行書。初學褚遂良,後遍習晉唐諸名家。晚年融會了蘇軾米芾等人的風格,用筆清圓秀潤中有勁健遒逸之姿。主張以腕行筆,反對模擬結構。著作有《歷代名家書法經驗談輯要釋義》,《二王書法管窺》等。

 

()最擅褚楷:

臺灣大學教授傅申先生在《民初帖學書家沈尹默》一文中,有楷書中我認為適合他書寫的,還是細筆的褚楷,真是清雋秀朗,風度翩翩,在趙孟頫後,難得一睹。

(
)上追宋代:

已故浙江美院陸維釗教授評沈老書法時云:沈書之境界、趣味、筆法,寫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寫到明代,已為數不多。

 
附錄:沈尹默書法作品欣賞(Google)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incipal212&aid=636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