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02 10:48:25瀏覽680|回應0|推薦1 | |
看財經新聞時,有二個詞總讓我特別礙眼:市占率和收入(或業績、營業額等同義詞)。 以我有限的財經知識,這二個詞背後,我認為其實在談同一件事:極大化經濟規模。但台灣企業達成的手段,往往只是降價等壓縮利潤的方式得來的。 在商戰中,用價格戰方式衝業績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但企業如果老是用這招,著實會讓我覺得是在粉飾太平,欺騙投資大眾甚至員工。這裡面的數字遊戲,可玩的的招術實在不少:
合法甚至不合法的招數還有很多,且應有更多我也不知道的。 不過讓我礙眼的真正原因是,用這二個詞的新聞稿,往往就幾乎沒提到利潤及價值創造,甚至未來發展的願景;感覺就好像在吹一個大泡泡,愈吹愈大,但裡面是空的。那天泡泡一破,就是個大災難。 電腦業有另一個讓我感冒的現象。像新一代的CPU/平台或OS出來後,各家就開始依此強調新一代產品的長處,而我心裡頭就一直問號......用相同的CPU或OS,別人不是也都能做出相同的效果嗎?講這麼漂亮的東西,大家都只是"Me Too",有什麼意義呢? 比如Ultrabook的輕薄,是CPU/Chipset所引出的效果;有的品牌直接用此作為特點打廣告,我就覺得非常沒有意義,誰的Ultrabook不輕薄?但有的品牌在此基礎上,加上一些自己獨特的特色或設計,我感覺就會加不少分。 現在是有不少企業在檢討追高市占及收入的問題,而有在加強研發、服務、行銷等加值,但很多人可能是在用舊思維想這件事;很多人可能只談投入多少錢研發、有多少人力、有多少專利......好像有這些,就可變出絕佳創意,做出受歡迎的產品。我比較期望看的是:
最後我很想跟這些企業說,可不可以不要再炒短線了!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