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正在錯過那些動人的故事
2009/08/20 14:18:07瀏覽6105|回應11|推薦38
很難想像,台灣的「八八水災」的空前災情還不遠,如今台灣各家的新聞版面一分為二,「倒閣」的政治新聞已經佔了一半。
明明在災情損失逐漸明朗,生死兩端也從此落定之後,南台灣的災區無論「救人或被救」,照理說應該「俯拾皆是動人的故事」呀!
但顯然「風雨過後、豔陽高照」的日子一到,新聞報導跟著政治混亂下,那種「滿心不平、找人出氣」繼續成為騷動人心的土石流。
只能說,真的好可惜啊!
在「苦難遍地」以及緊跟著「愛心湧現」之後,其實這個時節在災區到處才開始真正凝結出人間的「溫暖與珍貴」,媒體的報導才正可以放下災情的緊張混亂,開始去娓娓的敘述發揮。
但顯然我們的媒體,還是習慣回到台北政壇,熱火濃醬的去烹煮那些「窺伺的、扒糞的、叫囂的、抹黑的、鬥爭放話的」話題口味。
對於災區人們還繼續流著的淚水,以及救災隊伍們同樣流著的汗水,逐漸興趣缺缺了。


媒體在第一時間報導災情新聞,雖然很辛苦,但其實是非常「容易做」的!
往往只要有一些「碎片信息」,甚至不需要細節經過與完整查證,就可以趕緊「端上桌」,拿起麥克風連線或出刊。
當年在美國的颶風災情,以及大陸的四川大地震之後,他們主要的媒體幾乎投入更大規模的人力,展開後續的專題採訪;「人性」始終是最動人的故事源頭,災後的報導去描述或還原出災難前後,那些難得可見的,並且充滿了「人性高度張力」的個案故事。
事實上,這些後續報導,觀眾看了,眼淚也幾乎還是流不停的!
但與災難當時的震驚慌張不同,災後後續的故事報導讓人流的眼淚,是一種「釋懷與癒合」之淚。


人性光輝此起彼落,甚至不用太多言詞的描述,畫面上的災民的沈默或救災的微笑,都足以撼動人心!
對於一些投入救災的軍、警、消與民眾、義工,讓沒有辦法去災區的人,也能同樣共鳴並敬佩於那些「勇敢的付出」。而對於災民們重整家園展現的努力與勇氣,尤其是災區孩子們的神情,則更是讓人同感振奮,願意想辦法去幫助他們後續的安頓。
此外,特別是許多「重建計畫」的提出與呼籲,往往也是要在這些後續報導中,被披露與說明;這讓廣大的群眾有機會去瞭解,並抉擇自己可以投身協助的角度。
只是沒想到,或者也可以說毫不意外的,如今在台灣媒體的後續報導中,顯然我們正在「錯過」災區那些真正動人的故事。
媒體並沒有努力的去「投注人力」,記者並沒有深刻的去「深入個案」,攝影並沒有耐心的去「捕捉人性」,然後嘗試透過新聞報導其實就是一份「說故事的專業」,把更多元且真實的人性光輝,去萃取彰顯開來,鋪陳在所有人們的眼前!


真希望能看到更多災區平凡人們的努力承擔,一起支撐我們對災民的祝福心意。
然而,台灣媒體隨著政治的節奏「起舞」,跟著政治人物的放話「合音」,已經是一種台灣多年來特有的無意識的制約行為。
記者到處跟著那些「備受爭議的官員們」,並且「堵」他們做反應,其實是最不需要任何新聞專業大腦的!
相較之下,在那些不幸滅村瀰漫屍臭的災區,或者繼續在災民收容中心的擁擠中,繼續觀察著、發覺著許多被人忽略或埋沒的故事,則是必須要花許多精神與意志力的。
動人的故事再多,仍然需要被仔細的「聆聽」與清晰的「訴說」!
我不知道接下來台灣有哪些電視新聞台或報紙專刊,會開始陸續推出這些「人性光輝紀錄」的系列報導?
但我認為倘若每年花納稅人大錢的「公共電視」,此刻若還是在忙亂搞著自己的董事會爭議,或者跟著其他商業頻道一樣到處攪和,而而沒有率先規劃或做一些真正值得深入的題目,那實在是說不過去的!


今天下午三點,又將出國前往東瀛的我,所幸仍然可以繼續透過網路,關心救災與重建的後續發展。
幾位到南部災區幫忙當志工的好友們告訴我,他們帶著孩子與他們最後的暑假時光,在災區去學習與體驗,他們說,這是比任何課堂或教材,都還要動人的一堂人生真實的見聞!
社會上絕大多數的民眾其實與我一樣,都必須繼續信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切心意也只能透過媒體去關懷與凝視。
儘管也對官員們憤怒不滿,也對災情的究責調查關心,但相形之下,還是只有那些能夠讓我們與災民們一起攜手笑淚的報導,才值得成為經歷了如此慘痛人命的大災難,讓我們所有人終究能從中以成長領悟,換回一份值得的代價。
但願在媒體的同業好友,以及我電視圈的學生後進們,能多體會於此!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24226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韋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更多面向
2009/08/20 16:45

本來就該多面向的提供相關資訊,而非一窩風的搶獨家,不然就只是報些負面新聞。我仍相信這塊土地上有更多溫馨感人的故事,只是大家沒有找對方法去讓觀眾知道,也讓大家得到更多正面的教育機會。

這就是大家該學到的教訓。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