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3 00:02:23瀏覽1872|回應10|推薦27 | |
關心著救災進度,一邊向著螢幕上哭泣的人們與被掩蓋的土地,空投佛號祝福。 如今每天在電視新聞中,我也努力溫習著那些曾經無比熟悉的地名。 靠海的林邊、佳冬,靠山的甲仙、六龜、寶來,這些都是我這十多年來,每年三、四次開車環島時都要經過的鄉里。 當年車窗外從碧海藍天旁的魚塭,一路來到層疊翠巒的山勢中;車裡抬頭望一下路標,低頭對照一下地圖,時間緩慢而奢華的一人旅,偶爾停下車來在路旁的原住民小店吃一盤野菜,甚至索性面對山色脫個精光、泡個溫泉放鬆身心,然後再繼續走。 那一段為我的年輕歲月,隨時可以遠離台北,或者多年後之從海外,回台灣環島尋訪舊友的路程,這麼一整片伸出了溫暖慷慨的故鄉土地,如今卻是在莫拉克颱風之後,滿眼泥石,景況殘破。 今年六月初回台灣時,我又做了一次環島。 從台北出發,沿著靠山脈的三號省道,緩慢自在的往南走。 在台中與南投日夜潭過了三夜,第四天到達白河之後,我先到「關仔嶺」泡了泥湯,隨後第一次彎往久仰多時而未曾到訪的「曾文水庫」。 在曾文水庫星夜滿天的救國團活動中心住了一晚,第五天我繼續沿著繞進山裡的道路,由「三民」、「甲仙」,經「六龜」彎到「寶來溫泉」過了一夜。 再隔天一早再折返,沿著荖濃溪經由東岸的「高樹」、「三地」、順著沿山公路經內埔,到枋寮吃午餐;午後再順著「佳冬」、「林邊」的沿海省道,回到高雄朋友家過夜。 第七天向南,經南迴公路到東台灣的「大武」,照例在大武市區路口城隍廟上方的觀音殿禮佛,繞進「金崙溫泉」泡個溫群並唱唱投幣卡拉OK;當夜住在「太麻里」的朋友家,但在入睡前,先短程繞去「知本」免費的公眾溫泉「忠義堂」泡個湯。 已經難以再去描述,每一次環島的旅程,特別是六月這最後一次,我在許多突出的山側台地,眺望遠方夕陽的金黃壯麗;也在蜿蜒的山路轉角,伸手接裝一壺山泉水或仔細端詳一片綠竹林。 但我從來沒想過,這樣一路平順且隨興的路程,竟然會成為我自己幸運的,有機會對這美麗南台灣的最後一眼! 六月這趟旅程上,許多映在我眼底的地名場景,都已經從這座島嶼上消失了吧! 在這次颱風徹底的摧殘後,要到何時,才能有機會再度看見,那滿眼的碧翠山色與清澈山溪呢? 山色的背後是碩大的土石,山溪的背後是滾滾的洪水,那是如何美麗卻又殘酷的真相?台灣以其縱谷地形成就了無數的美景,卻在大自然的風雲變色之際,成為最絕命無情的殺手。 美麗的恢復無比困難,至少需要一大段漫長的時光,但更殘酷的,是那些被無情淹沒的村莊與人命,面對電視上到此刻依然有數千人待援,可能最後會有上千人喪命的事實,這要如何從包括我這個經過的旅人在內,以及所有鄉人的驚聳與親人的傷痛記憶中,完全抹去呢? 對於所有環島的旅行,十多年來我從沒有拍照的習慣。 因為這座島嶼的每一個角落,始終都是讓多年漂泊異國的我,得以返鄉棲息片刻的胸膛。 如此的讓人安心鬆暢,讓人重新整理自己,讓人得以思索眺望夢想;所有的刻意紀錄,似乎都是多餘。 而如今這一切成為一片充滿傷痕的土地,只剩記憶裡那些悠閒自在的美好,既是殘存,也是支撐,訴說著最後一眼,我那美麗又殘酷的島嶼之上,如何讓人在日夜繼續救災的希望與絕望中擺盪。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