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31 10:30:08瀏覽6011|回應11|推薦21 | |
暌違回到台灣,依舊循例到幾家電視台的媒體「老巢」摸摸嗅嗅。 驚覺這次電視台的結構變動之大,應屬空前。也遠比影劇版記者能知道的、能寫的,還要多得太多了。 大批中高階經驗與職務的電視媒體人志願或被迫離職,開始一場空前規模的生涯版圖遷動或流離。 從國曆年前到農曆年後,台灣電視圈的資遣風、大搬風、跳槽風,這般電視媒體生態結構的「風雲變色」將到最極致了! 結算一下: TVBS的李四端、潘祖蔭等一幫「四端人馬」走了。 東森的張樹森、馬詠睿等一整脈「王家勢力」走了。 中天的王健壯、陳浩等一幫「中時老臣與文人勢力」也正在陸續走了。 還有呢?還有嗎? 這些原本在電視台,主導整個「媒體經營」特別是「新聞思路」的人都換了,讓人忍不住猜想「覆巢之下完卵依舊」? 或者再這麼委婉的說吧!倘若連收視率依然屢屢掛帥的鄭弘儀,都要被「三立」檢討整個「政治立場」的不良效益了,電視媒體人的「貢獻價值」,在新的經營團隊介入之後,不會被重新論斤計兩? 李濤、李豔秋是否會步上李四端「剝了行政再剝節目」的後塵? 張雅琴、陳文茜的「節目規格或個人待遇」,會完全不受影響? 盧秀芳、王佳婉習慣的時段寶座,不會有「外來客」一瞬間佔位子、拉下馬嗎? 在上述的名單中,我故意放入了一些魚目混珠的信息啦! 但確實根本無須拿八字或者對星盤,接下來直接碰觸觀眾層面更為熟悉的幕前人物,他們的後續變動,應該不用掐指就可以算出了。 但這一次不能看待成為「電視媒體人的跳槽風」,因為整個台灣電視生態是從「換老闆」這個老天崩塌的層次而起。 幾個大集團的「資金結構」變動,連同某些老闆破產或老闆被關等等,許多關鍵的機緣,推波助瀾之下造就了這一波的超級大洗牌。 我並非要分析媒體權力內幕來故做權威,這幾天的深入理解也不為別的。 要觀察台灣電視媒體,以及其今後的變動走向,此刻確實都得要開始認真瞭解,眼前充滿「新人笑、舊人哭」的整個電視產業的「勢力結構」。 儘管有很多的角度,足以切割或分析這個猶然Dynamic變動中的媒體局勢,但還在無法下定論的階段。 一向對被視為最重要或最關鍵的「兩岸影響」「政治控制」「言論箝制」「有沒有中資」的部分,我自己是最沒興趣的啦! 包括這篇文章,我只是對於這當中所涉及媒體好友們的生涯變動有強烈關心,以及包含媒體歷史如同朝代更迭中的能量變動與流離人性,有比較深的思索。 至於整個購併媒體的過程高潮起伏,如今充滿「新的、一廂情願的」商業經營思路,除這當中了必然隨後在媒體內部出現人事鬥爭,以及持續的外部產業競爭之外,所有老媒體的新人新政,能否真的在媒體的「人心市場」依舊獲得同樣或更好的評價?也讓人忍不住好奇。 包括未來即將介入的「壹傳媒」黎智英之外,在「中時」集團硬是被「旺旺」的蔡衍明奪下之後,包括之前「東森」因為王令麟入獄逐步被外資凱雷全拿,王國逐漸崩解;「TVBS」在邱復生賣掉股份後,T台更為港人港化的經營一路看下來;毫無疑問,台灣電視媒體各方面更顯得「純粹商人,純粹經營」的比重越來越高。 媒體產業的經營,開始被商業數字更徹底的擺佈。 對此,網路上可搜尋到的這一篇 《中國時報》易主記 (應該是摘錄自商業週刊改寫的文章),應該是敘述早先整個台灣電視產業幾個「引爆點」,最詳盡的文章了吧。 話說回來,台灣媒體的產業結構遷動,眾「商」雲集,此刻點點繽紛。 我認為接下來只剩「壹傳媒」的黎智英,何時正式能跨入電視媒體領域?買了哪家電視台?將會決定最後的生態比重。 「中時」集團在「旺旺」取代「蘋果」而匆匆入主之後,草莽的經營思路與媒體文人的價值不留情的彼此碰撞,比想像中嚴重更多。 「早知道『蘋果』還比『米果』好」,正在逐漸傳開。 因為究竟是被老媒體人視為「低俗新聞品味」的蘋果,還是連「任何新聞品味都不放在眼裡」的米果,對於整個傳統新聞價值堅持的殺戮更大?此刻的老中時人,恐怕才恍然大悟呢! 而以「中時」體系為主的大批人才,最近也開始大量流離而開。 除了部分直接投向「蘋果」陣營之外,包括東森、TVBS、無線老三台,甚至親綠的三立、民視,將可以有機會「吸納人才」,或者「趁機整理(肅)現有人事(成本)」。 因此,媒體人若不是走了去擠掉別人,就可能是留在原處,而被別人擠掉。 這裡還有一個挺無聊卻也有意思的角度,在於媒體內容立場方面。 儘管選舉結束、兩岸安定了,但看來各家媒體今後「親藍」「親綠」「親中」的態勢,反倒將由於經營者的意識傾向更明確,新聞報導與評論的角度將會更為鮮明。 我想,我個人今後越來越仰仗聯合報報導的中立態勢,也會更明顯。 對此,這一篇 「台灣媒體的一統趨勢」 可以延伸閱讀一下。 毫無疑問的,電子媒體新勢力當中的「黎智英與蔡衍明」,是其中最動輒觀瞻的人物。 不只是因為他們「資金」的彈藥夠多。更重要的是,他們相形之下夠狠! 這次「中時」的匆忙託售,買方根本沒時間仔細計算負債與資產,對於一起上百億的交易如此輕率到搶紅了眼,簡直是天方夜譚! 蘋果輸了!對於早就被中國大陸給開除,但確實在「媒體經營」上打敗台灣各方而旋然勝利的黎智英,如何在全球「影像媒體、立體佈局」的必然趨勢下,儘快奪回媒體戰略的電視至高點,頗有時間上的壓力。 米果贏了!至於還沒真正有媒體經營能力或經營班底的蔡衍明,在台灣奪下「中時」、緊接又在香港拿下ATV「亞視」之後,是否真的就能「砸錢,就擁有媒體王國」?背後真的沒有北京授意(不必說啥「中資」啦!)的思路在,同樣值得好好繼續觀望一番呢! 如果單單砸錢,就以為可以把媒體辦好,也同樣未免太天方夜譚! 儘管媒體生態如此縱橫擺盪,在這一波全球金融風暴後,確實造就新的介入機會,但畢竟最終最終,還有兩大真正的「牛頭馬面」,持有真正號令媒體經營成敗的生死簿。 一是「政治勢力」,一是「市場人心」。 馬政府怎會不碰媒體,無論在媒體控制上,毫無疑問已經展開了即使不是蓄意,也是渾然天成的政治介入或必要酬庸。 而兩岸的開放,此刻在政策中產生各種的天平傾斜,一旦北京當局直接從「媒體意識」中排山倒海的貫穿介入到台灣,這對於馬政府有任何「政治戰略」上的價值?令人懷疑。 否則,我那之前也為此奉獻多年輕青春的「鳳凰衛視」,怎麼還不讓落地台灣呢? 除此之外,政治江湖上也難免有「俠女劍客」之流。 媒體作為「特許」的產業,連同其對影響社會價值文化的特殊地位,從「執照」到「營運」的裡裡外外,脖子上可是有NCC隨時幫民眾架著把刀,媒體想扭曲報導或置入行銷,可別囂張太甚呢! 那令我激賞欽佩的,此刻奮勇在NCC當主委的的彭芸教授,嘻嘻!我那政大新聞的彭老師可不是任何蠢蛋商人或無知政客可以影響操控的「省油的燈」呢! 「政治」對媒體的影響力尚且如此,至於更關鍵的媒體「市場」之力,更是最足以讓品牌形象一日乍起、一夜崩盤的力量。 普世價值中,過去的商人們最蠢的,就是把民眾(觀眾)當蠢蛋!直到近年,才知道,原來一切利益都是要靠「服務」民眾(觀眾)才能獲得。 特別是做電視節目,不是賣糖果。觀眾的節目口味、形象意識,以及手上的遙控器變化莫測,難道可以只是被隨便個百來億資金,就可以輕易改變嗎? 很多媒體的商人老闆們,內部直嚷嚷著要「裁減人事,嚴格控制降低節目製作成本」,但台灣的電視節目製作成本之低,已經在亞洲名列前茅,而觀眾們蠢到會不知道沒有其他頻道節目可選嗎? 只注重成本,不注重創意的媒體老闆,應該很少去注意,台北三重很多小吃攤販店裡的電視,除了播個新聞,其他時間若不是一直放「大愛」台,就是會放「Discovery動物星球頻道」了呢! 旺旺的入主,最近開始引發各界對中資傳聞的疑慮。 蔡衍明解釋,這可是便宜「好價錢」的入場時機,但市場上的算盤卻是: 在如此「媒體本業負債」與「廣告市場低迷」的時節,挾著資金介入的目的為何?每月動輒上億的人事營運支出,真的是「撿便宜」? 原有負債數字的利息支出,這個全球廣告景氣冷縮的時刻,收入能夠打平?節目收視率,難道只是用食品的企業口號,就能喊成「旺旺」? 這些市場疑慮,就算在商業競爭的手法中,也當然不能輕忽。 當一個熟悉的中時老招牌,旁邊掛著一個可愛的旺旺過動兒,再加上「紅色資本」的流言耳語如同阿飄開始散向輿論與基層.....;最近「中天」頻道總體收視率的下跌,意味著什麼呢? 在台灣這十幾年的電視媒體發展中,曾經出了許多位媒體經營奇才。 但自從邱復生在財務上大傷元氣,王令麟被迫獻祭而身陷囹圄之後,再加上余建新溺水於國際金融海嘯中,台灣原本的「媒體經營者」所共同擁有的「媒體+文化+商業+使命」四大氣質的身影,已然蕭瑟許多。 已經很少人再去說媒體的「文化與使命」了!也難怪這次回台灣,我聽到最多的結論是:「商人來了,媒體人還能留嗎?」 事實上,商人們自己在媒體發展趨勢中「留不留得住」?才是大問號! 從國際電子媒體經營的趨勢來看,除了這一波因為景氣海嘯的眼前衝擊之後,廣告市場的「收入寒冬」才正要開始。在此同時,歐美媒體產業也早已經斷論,電視媒體真正的未來敵手不是彼此,而是以網路為主來自群眾自製、大量多元的「免費內容」(Free content)啦! 所有媒體與非媒體,正競逐著人們「停留的時間」,有學者研究甚至認為「線上遊戲」,是傳統媒體最大的敵人!也就是說,任何由「時間」(收視)轉換成為收入與影響力的來源,都是媒體的競爭者! 而在隨著「網路(電腦)」與「行動(手機)」早已成為普羅人們真正的終端設備與基本需求之後,此刻還有多少人蹲坐電視機前看電視?今後的年輕人有多少人願意花時間在電視上?不嚴肅思考這個關鍵問題的媒體經營者,絕對是蠢到死不足惜的傢伙! 對於台灣電視媒體再怎麼多方勢力湧入,在我這個飄出台灣市場規模的方外人士看來,其實只是「長青俱樂部的老人們,在搶著公園座位看夕陽」呢! 毫無疑問,媒體經營如何在「低成本,優產出」(Low invest, Rich content)中找到新途徑與新的經營思路,才是今後媒體生存的王道。 特別是,過去媒體人「仗著新聞價值的道德高度,只管花錢不管賺錢」的時代,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從媒體老闆到媒體成員,整個產業由上到下多年來缺乏「財務思路、財務管理能力」的普遍窘境,何嘗不是這幾波媒體老闆起起落落的因果,在此全然顯現。 因此,我還真希望此刻在電視媒體中,正在經歷著大批生涯波動的諸好友們,別忙著沮喪氣餒,趕快調整步伐、結算經驗實力,重新準備奔向新的媒體價值與經營型態,才是生涯新出路。 媒體的時間與空間的價值,已經從整個市場結構中的優勢,改變成不足惜的稀釋,這也意味著身處其中的媒體人,看待自己「生涯時空」的原有架構,應該要徹底調整了。 坦白說,經常報導「失業」的媒體人,倘若自己失業還比人家市井民眾還更不堅強,那也真說不過去。 用更多的自我整理,去驅趕許多無謂的不確定感;用更多的思索,去歸納並看待自己在趨勢發展中的價值。萬一真的還是想不出來,就轉行吧!也不必多棧戀昔日光芒。 畢竟,媒體中的老闆們與主管們「誰來,或誰走」都不重要,自己「能留,或得走」也全不由己。 媒體人什麼都懂,卻也沒別的專長。倘若還要繼續從事於此,那就只有努力站在趨勢結構的浪潮上、用心站在人心市場的需求之中,不斷吸納與鍛鍊自己無法被取代的專業與實力才是。 而在此媒體的寒冬中,特別是要能擁有「驅動數字」的真正專業實力的人才最吃香(無論放大收視率、增加收入、減少支出),不妨自己衡量衡量。如此,才能有機會管他什麼人都來了,自己卻成為真正不敗不退的關鍵媒體人!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