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15 04:38:54瀏覽31093|回應6|推薦41 | |
週日在TVBS創辦人邱復生66歲的壽宴上遇見李濤、李豔秋,原本是每年固定,且理所當然的行程場景。 但四個月前,她們夫妻倆「瞬間從TVBS的螢幕消失」!始終有不少報導和耳語的臆測。 直到李濤製作的「善耕台灣」才剛播出,TVBS發新聞稿也以「復出」來客氣的形容與推崇李濤。 看著久違「全民開講」的李濤,身形背望清瘦到有明顯的腰線,正面也是胸挺腹平的驚人身影;顯然這四個多月告別政論節目,在專心下鄉做專題訪問的日子裡,人稱「濤哥」的自律和毅力依舊如昔。 至於四個月前對「新聞夜總會」節目「說放下就放下」的李豔秋,也依舊讓人驚喜!「豔秋姐」的模樣始終如同得道仙姑的駐顏功力,早就是電視圈裡的嘖嘖傳奇。但昨晚餐宴上她帶來的最驚喜,是她獻唱的歌曲竟然是台語「酒後的心聲」! 我不禁想起,廿多年前我在華視初入電視圈,與他們兩位共事而輾轉至今的點滴。 無論製作「善耕台灣」或演唱「酒後心聲」,他們從來就是「始終鞭策著自己必須進步的媒體人」! 我自己之所以一直非常尊敬他們兩位,主要在那些輿論與大眾所不知與不及的信息之外,李濤與李豔秋確實這幾十年來,一直「遵循著非常高標準的媒體自律要求」!他們既沒有大撈廣告、也沒有轉投資企業拿乾股、更沒有攀交政商權貴往來奢華,他們甚至生活低調幾無應酬的,住在新北市的偏僻山海邊! 我所認識的李濤、李豔秋,他們是以這般高度自律,去奠基自身站穩於信息的道德正義,再透過電視新聞節目的製作主持專業,成為了台灣這些年引領「政論節目」的先驅。 但他們真正的目標,並不是節目本身大紅大紫!而是透過節目,藉以去推動台灣「政治檢視的多元視角」,並且透過各種批判與評論,去影響台灣社會形成某種「讓廣大民間基層,同樣擁有政治的思辯能力」! 這份初衷積蘊多年,所形成的招牌節目「全民開講」和「新聞夜總會」,卻在今年四月初遭遇TVBS管理高層要求「改革創新」的某種通牒。 李豔秋之前受訪的內容,已經不乏明示或暗示,他和李濤遭逢不同但巨大的TVBS內部壓力。 台灣政論節目的「收視率」,在非選舉或重大事件衝突時的平日堪稱相對低迷。但後來劉寶傑、戴立綱這些「新聞性『類戲劇』評論節目」的節目風格,確實帶來了揚升的收視率效果之後,原本各家電視台所謂「純政論節目」,均受到很大的質疑! 在此同時,台灣媒體大環境的結構變化,也正式浮現在「媒體經營思路」的丕變。 在王雪紅投資香港TVB,連帶在台灣則引聘張孝威擔任TVBS董事長,經過幾年的「禮貌側面觀察」之後,去年開始逐步進行管理高層的人事汰換,也逐步推動他們所期待的,全新的「產業運營模式」與「內部管理模式」。 於是,很正常的,TVBS內「電視人」與「電信人」的思路,開始出現一定的摩擦。 而所謂「老電視」與「新媒體」之間的認知、市場和願景的差異,也自然體現在「頻道風格」今後該怎麼走而出現不小的認知差距;並且直接在節目「預算、收視率、廣告」的資源配置上,慢慢形成難以解決的鴻溝。 別說那是李濤、李豔秋日夜投身十多年積累的當家節目了!任何常態電視節目一旦被外力強勢介入,而且「介入手法」與「節目創意」根本足堪被視為「外行且低劣」!到了一定地步,那就再也沒有可以兩全轉圜的空間了。 外面的「知名度影響力」就算再大,任何明星人物一旦回到媒體內部的角色關係,就仍必須受制於「人力資源配置」的管理權力。 李濤或李豔秋「這等資深」的新聞媒體人,倘若還要守望自己內心「最後的專業底線」,幾乎就只能「專業=請辭」一途! 但TVBS此刻面臨的最大挑戰,並不應該是「內部權力整肅」,而是如何從一個電視台,轉型成為兼具「數位行動內容的供應平台」。 與聯合報的增加影音內容,或者旺旺積極整合所屬「中時、中天、中視」正在籌創一個「新媒體平台」的背景結構不同;TVBS作為王雪紅以「HTC」為國際市場競爭的母體,並且是在「HTC千元股價的榮景與滿手現金進行時所做的投資切入」,張孝威除了必須要讓TVBS保持賺錢與收視優勢,更重要的目標,是主導TVBS能進行與「HTC發展需求趨勢同步」的產業變身。 事實上,觀察一個公司的發展變化,從它的「管理層人事變動」就一清二楚了。 TVBS除了總經理楊鳴、後來陸續聘來執行副總楊盛昱、廖福順,進行新的部門職責分管。 出身電信圈的張孝威,過去雖然沒有太多的電視產業人脈淵源,卻也後來儘可能甚至願意從「獵頭公司」去尋找他所期待,或至少能略微有別於過去電視台的經營管理人才。 而屬於張孝威或王雪紅全新對於TVBS的願景基本結構,已經很清楚了!首先, 1.「在林口全新規劃籌建一個大項目的TVBS媒體大樓」。這明顯是科技或電信思考產業長期的資本思路。其次, 2.「開發中國或國際的版權銷售市場」。自然也意味著,今後獲利乃至繼續集資進行「節目內容投資」是今後主要方向。此外, 3.「如何結合HTC,藉此開發數位行動內容的競爭優勢」。運用投資香港TVB及一切海外與周邊的各種「影音內容」或「影音技術」,規劃數位內容的各種可能(所謂數位匯流,早就是過氣的概念),進行跨領域的開發整合,也是一大關鍵。然後,一切歸因眼前最主要的目標,便是: 4.「現有的TVBS,該怎麼改?」 在TVBS整個進行「轉型」的過程,以張孝威為主的管理層最大的誤解,是將外界某些認為李濤、李豔秋的「政論節目比重太多」「立場偏藍」的浮泛說法,輕易聽從當真! 事實上,歐美日本的政治先進國家,幾乎同樣充滿各種政論節目!節目立論色彩,甚至更為鮮明!去瞧瞧FOX News當中的政論節目吧!乍聽乍看真的會嚇死人。 台灣因為小島本身,各種政治、選舉、社會的議題無不交纏。再加上政府缺乏清晰媒體政策,導致媒體過多又紛亂給人「媒體亂世」的印象。 TVBS新管理層希望透過「降低政論節目的鮮明爭議」,嘗試取代李濤、李豔秋改以「新節目、新專題、新主持人」希望帶來頻道風格翩然一新的可能。但這完全是不懂電視觀眾思路的天真想法! 我仔細追蹤了TVBS從四月以來至今,總體收視率明顯下滑!尤其在幾次重大突發新聞中,TVBS News也再也不是過去全然收視稱霸的地位。 嚴格來說,TVBS後來推出的新節目,幾乎都是「媒體管理層自己以為的清新」!首先: 1.淡化政論節目,其實是忽略所謂「政治思辯」早已是台灣非常重要的一種大眾「資訊消費需求」! 特別是馬政府的表現越來越荒腔走板,「民意抒發窗口」所具備的正面價值,遠大於一些無聊新聞傳播學者們所謂的「媒體道德偏失」。 之前雷聲大雨點小的「奮起台灣」系列,花了那麼大的精神,竟然只有社會現象美化的陳述,毫無媒體應有的嚴肅政策追蹤並且提出分析建議。看完整個系列,感覺就像看了一整齣日本動漫卡通的「勵志真人版」! 2.觀眾對於特定頻道是否具有「收視習慣」,也來自於能否自然投射出「長期的、積累的、可信賴的、優先的」選擇意識。 TVBS原先在政論節目毫無疑問是「第一品牌」,卻「揮刀自宮」讓知名度和影響力完全低落的主持人主導,徹底任憑觀眾流失! 3.電視頻道尤其新聞頻道的「品牌形象」,主要建立在「王牌新聞主持人/主播」為主的「集體臉譜」的影響力。 「全民開講」所具備對觀眾的「社會影響力」,和「關鍵時刻」內容「只有收視率而無影響力」相比,其實乾脆何不兩方都同時與「後宮甄嬛傳」比收視率? TVBS高層忽略了觀眾之所以收看且信賴所有TVBS新聞時段,是因為包括李濤、李豔秋、詹怡宜、方念華、詹慶齡..在內的多年專業表現,所累積的無形信賴資產。而絕對不是「誰播、誰收視率高」這種蛋頭愚蠢的推論! 沒有了李豔秋的幾十年專業,如今替代的是形象清新的夏嘉璐。但誰能告訴我們,「觀眾為什麼要看菜鳥夏嘉璐的節目」?跑新聞根本沒幾年的小姑娘,就足以清楚說明各種新聞的內涵、意義、背景? 對於一個電視台來說,「頻道品牌的專業信任」來自許多關鍵主持人們無數分秒的具實積累;陪同觀眾走過急難爭議事件,引導觀眾們進行社會的觀察參與。 張孝威擔任TVBS管理高層幾年,嚴格來說「還沒看懂電視」!或者應該說他並「不懂電視觀眾」! 否則張孝威就應該會理解,在全世界電視多元的價值元素中,「經典(Classic)」始終是文化擴散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也是再如何以顛覆創意,所無法取代這個由時間打造的厚重價值!這也尤其是造就電視出現不同「族群吸引力」與「收視習慣」的主要成分! 李濤、李豔秋某方面已經成為TVBS除了「政論節目」之外,某些深具「經典意義的人物元素」。 因此,面對新的「數位內容行動應用」的趨勢需求,「抹煞兩人的特色價值」而誤以為可以重新創造新的頻道風格,在我看來是「集合各種蠢念之大成」! 無論電視或廣告,真正的創意,是應該思考如何「創意於『經典』之中」! 比如,李濤除了「全民開講」節目中多年的Call in型態,其實也可以後續加上「民眾影音短評」上傳,或「民眾評名嘴」這些適合行動載具進行互動的單元設計。 至於李豔秋的知性風格與「新聞夜總會」在中國大陸其實民間收視率與粉絲非常多,TVBS至今也根本沒有對於主持人兩岸或華人世界有任何「活動經紀」的規劃思路,堪稱將電視文化的「人之資源」浪費又落後。 事實上,TVBS高層以眼光短淺的「節目型態/收視率」驅走了李濤、李豔秋,今年亟欲發展HTC中國大陸市場的王雪紅和張孝威大概不知道,他們因此失去了多少「中國大陸產官學決策高層、民間知識份子」的支持觀眾了! 很多人不知道,對於從衛星收看且渴望瞭解台灣民間輿論意向的大陸、香港觀眾來說,李濤、李豔秋的節目「非常具備指標性」!與其它許多「耍嘴皮子、傻發問題」的政論節目主持人不同,台灣政治社會的觀察解析,始終需要主持人擁有長期的格局視野。 包括國台辦、台灣研究智庫的許多官員學者,都曾私下打聽「雙李不主持了,是怎麼回事兒」? 想要開展今後中國市場影響力的TVBS和負責主管,竟然眼中只有操作非常低端的「賣版權」? 而不懂得去參考類似鳳凰衛視模式:藉由「新聞資深主持人」與「評論節目」去捕捉華人社會高端決策影響階層的共鳴,再由此取得廣告客戶中屬於高端品牌形象的定位贊助。 未來台灣逐漸開放以「金融、電信」等為先行的大陸廣告、不是李濤的「全民開講」或李豔秋的「新聞夜總會」之流,TVBS還有什麼主持人的哪些節目,夠「份量」打企業的形象廣告呢? 而這些都只是凸顯出,TVBS作為媒體本身,卻對自身所處的「媒體市場趨勢」與「改革創新關鍵」毫無深刻的認知。 特別是,至今並沒有從「媒體V.S.科技」「電視V.S.電信」的圈圍中,找出真正關鍵的突破! 倘若仔細觀察,「政論節目」與其說是電視頻道普遍收視低迷、太差太亂,真正應該改革的,也其實是「名嘴評論的水平確實良莠不齊」所致! 若蓄意將一切收視率的問題,敝帚自棄的歸咎於自家頻道「政論節目有問題」!那些在TVBS內部曾經提出,應該要捨棄「李濤路線」而改走「劉寶傑路線」的傢伙,只能說實在是無知、無能又無恥了! TVBS在台灣如今面臨收視下滑的問題,與香港TVB本身近一年來明顯同樣收視下滑,因素略有不同。 但這對於王雪紅寄情於「數位行動內容平台」,盼能有助於「HTC」長期發展的共業投資,竟如同最近HTC被屢屢下殺的股價,腳步與方向已經開始紛亂。 「TVBS」再也不是邱復生創辦之初的組成與風格,但背景更強大的HTC「資本母體」,並不表示一定就會有同樣對等的「創意強度」與「執行人才」。 我並非因為身為TVBS開台的一份子,而對李濤、李豔秋的退出有所感慨。 台灣媒體經營與創意的「枯竭」以及對今後兩岸媒體市場的「誤解」,並不只是單單TVBS一家所面臨的挑戰而已。 現今的TVBS經營,只是體現了某種與大環境中同樣到處可見的「無知的沈浮」!在某些荒謬卻成為高層點頭稱讚的耳語之中,媒體揚棄了自身的深度和資產,卻去追求並重塑著膚淺與破碎,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仔細閱讀這次TVBS「深耕台灣」的新聞稿,文句語氣中那種客套堆砌、排除撇清的用詞,李濤的「復出」兩字,顯然也只是虛晃的公關應對說法罷了。 TVBS倘若就此容不下李濤與李豔秋,怎麼可能不是「特定人為因素」?大眾怎麼會是白癡? 離開TVBS之後的兩人,幾乎沒有對TVBS有任何直接的批判或爆料,謹守著多年專業的份際。 但我身為老電視人,對於必須嘎然捨棄自己畢生日夜投注心力的節目,那種難以想像的「撕裂感」,終究不是生涯跑道轉換幾個字,可以輕鬆帶過。 直到昨晚親眼見到李濤的精壯回春身材,和李豔秋依舊直率犀利的笑容,我對TVBS高層連這兩位優秀主持人的「經典元素」,都沒能力操作與創新的各種其它乍看的大筆投資佈局;我只想聳聳肩: 竟然連原本「鎮台之寶」的價值都能看走眼也不會用,當今的TVBS管理層憑什麼自認可以看清楚媒體人心市場、看清楚觀眾真實需求,看清楚今後兩岸媒體趨勢及行動數位發展的前景? 或許,「先看看TVBS和TVB,港台雙方先能整合出什麼碗糕再說吧!」以我長期港台兩地媒體的深入瞭解,如今的TVBS內沒有任何人,能夠如當初邱復生這般具備「打動」邵逸夫的創意和遠景。而中國版權市場認的,也是「積累多年聲譽」的香港TVB!從來都不是也不會是TVBS。 昨晚邱復生的壽宴,TVBS現職且過去歷年都來的同事,幾乎屈指可數。 媒體圈總有著那種「迴避且敏感的氣氛漂浮」,也恰好對照著TVBS此刻內部,正在進行各種人事變動與節目調整的肅殺氛圍。 隨時「上面就這麼決定了」!再也不是過往TVBS媒體文化當中,一種從老闆到行政小妹都可以為了節目創意共同「集體激盪構思」的屬性。但某方面來說,TVBS力求整頓變動,倒是和HTC前陣子內部人事大變動,堪稱風格同步就是! 對照著我所深知兩岸三地媒體市場的洶湧發展,與其說我批判,倒不如說我同情於TVBS如今的摸索轉型。「電信科技業」的經營管理思路,究竟是「挹助了電視媒體業的成長動力」?還是「肢解了電視專業的核心價值」?TVBS的後續發展,將會驗證於廣大觀眾和他們的遙控器,如何看待這個轉捩點。 但我更祝福「離開路更寬」的李濤、李豔秋,台灣媒體所有資深與堅持著的人,如今都只剩「無愧於心」可以堅持!然而只要願意,以他們自我鞭策的努力,或許終將會有面向兩岸及華人更大舞台的可能呢!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