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25 04:14:44瀏覽2039|回應2|推薦17 | |
果真和媒體報導中所說的一樣,那幾個對話與鏡頭一開始,便忍不住笑了! 兩個小鬼一路奔跑的天真、悲喜與分離,也讓人隨之沈吟。 然後是梅芳的一切聲線一切表情一切演技,完全是百分之百打進心坎裡。 以及馬志翔那緊壓心口的嚎啕大哭,讓這麼以鐵石心腸著稱、還正一邊吃著空中餐點的我,也不忍怦然落淚兩滴。 電影最終,於是有種理解著、過來了、安慰吧、揉合成一股不住緬懷的情緒,在最後那幾幕參雜現實與動畫的滑水鏡頭之中。 其實說起來真窘,直到週五從雅加達飛回台灣的途中,我才第一次看到「囧男孩」這部片。 華航飛機上國際航線上視訊隨選的片子,囧男孩被放在「世界精選類」。 我考慮了大半天,還是決定趁著長空的夕陽波光,一路看到飛機降落的夜色籠罩時刻。 真希望這部片子能夠長期的放在飛機上呢! 而且,華航應該給投資拍片的李烈,以及導演楊雅喆的版稅,可千萬記得持續付下去呢! 一直沒有看這部片,是因為一直希望能進戲院看。讓多一張票的票房能計算其中。 很多朋友與我的感覺一樣:與熱鬧但相對單薄的「海角七號」相比,「囧男孩」這部片對於我們這般同時保有童心卻不免感受滄桑的人,帶來更多也更深的觸動。 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何NHK願意斥資購買這部片的版權在日本播放。 那種屬於「童年與成長、人性與環境、摸索與激盪,以及最終殘酷現實與勇敢夢想」的思想與對話,完全是日本文化美學中特別能理解與共鳴的一種風格。 我好想當面抱一下李烈喔!多謝她的投資。 其實當初片子還在拍攝過程中,就已經在某個影劇新聞中看到李烈和導演的專訪。 印象中新聞應該是針對李烈的吧!對於這位「烈女子」決定斥資拍攝這部片,她敘述了自己的轉折與決心。 詳細內容已經記不得,但當時李烈的堅定眼神,以及Trailor中「2號」小鬼的豐富眼神,就已經捕捉住我浮光掠影的印象。 而導演楊雅喆身兼編劇,他說故事的能力與手法,以及嫻熟的運鏡構圖,是台灣年輕一輩至今我僅見,唯一一位難得能夠冷靜傳達故事核心的導演。 對於他在由破碎鏡頭所組成故事中的完整人性,其分寸掌握,尤其是鮮少與誇張的特寫鏡頭採取「捕捉」,而是一種安靜在旁的「悲憫旁觀」,我真的非常非常欣賞! 儘管在之前這一波國片熱潮中,「海角七號」取走了絕大部分的票房資源與目光,但我相信,楊雅喆今後一定還能拍出更棒的作品。 特別是日本方面的肯定。能「說動日本人」的功力,可不容易啊!日本人只對「說動了人性、說穿了歲月」的文化深度,給予外人慷慨認可。 今後難保不會有一些獨特的國際機緣,觸發新的可能呢! 囧男孩的故事,最吸引人的,是劇中每一個角色無論主角配角,其實都有更進一步的無言的延伸。 任何故事中的人物之所以被視為栩栩如生,都是因為能有一種尚未說盡的情緒猶存。書已闔上、鏡頭已過,但笑容與眼淚仍留在觀眾的心頭作響或作痛著。 這部電影之中,沒有去刻意遷就觀眾的理解程度來「說戲」,因此讓很多情節更能接近真實人生的許多場景脈絡。 畢竟人海之中與成長之路,造化機緣究竟是如此慷慨多情或絕然無情,端賴自己在某個時光的節點或盡頭佇立之際,驀然回首,才得以真正知曉。 囧男孩的1號與2號,以及所有看著電影當初的男孩們,如今在魚尾紋漸深的此刻,必然已經開始了然於胸。 與返鄉班機上囧男孩的故事一起降落之後,緊接著就又是一個年頭的逝去與迎來。 每年一路歡慶耶誕、熱鬧跨年,卻總是要到農曆年節的來到與結束,生肖的繼續遷移與太歲的重新交集都確定之後,才會開始真正感受到歲月的遞嬗流離之感。 也都是在這般一個個從小到大的年節假期,與整個寒假的無聊與張望之後,男孩成為男人了,所有心中青春囂張的無畏情懷,才逐漸凝結成一些無以言喻的苦笑嘆息。 從商務艙的前端機艙一鑽出,我拖著行李,逐漸加大步伐十公分。 這幾近全滿的乘客中,我必須擊敗包括歐美的大步長人在內的近卅名商務客,才能率先衝過海關,行李拔得頭籌,第一個走出海關出口到大廳! 從小時候第一次出國開始,多年來總忍不住想表情平靜壓抑,跨步却用力誇張的在全機乘客中「衝第一」,也不知道在擔心緊張或巴望得意些什麼? 倘若卡在海關的長龍中,特別是眼巴巴看著同機的機長與機組人員、亮個護照名單就揚長而去,最讓我氣急敗壞。 這是我自己的囧男孩。 每回下機衝刺,無論在台北、北京、香港、東京的任何機場,無論我多成熟、應該多端莊、一定要多禮貌,我甚至連所有同行的朋友、同事全都丟在腦後,只想一路前衝,但神情還要故作優雅安然呢! 如同最後一幕,阮經天緊握卡達天王手機、緩緩起身的背影一般。 到最後我們才明白,原來「夢想」始終不是別的。 夢想自始至終,都不是終點,也不會有終點。 因為夢想只是人生最初,用來蒐集一路的微笑與悲傷、理解與張望、掙扎與領悟的一切一切的「起點」。 而人海中的囧男孩們與他們一路上的多情無情,儘管都已經相距遙遠了,但始終還是會剩下某個依然青澀、圈住眼睛、微笑眺望遠方的「囧」的夢想姿態,仍然留存在某些熟悉又暌違許久的動作之中!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