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男人與小男人的事
2008/04/03 03:38:07瀏覽5364|回應1|推薦15
前些日子拜訪朋友多坐一會,親眼目睹這位在外以好脾氣出名的友人,面對兒子固然沒到喝斥的地步,但嚴厲的模樣倒也讓客人當場愣住。
我形容他眼神像雷達鎖住敵機似的,才移開客人身旁十五度,就盯準快步經過的兒子不放。朋友太太一面打圓場,一面也稍抱怨著「就都這樣,回到家孩子什麼話都藏起來了。」朋友則一臉無奈說是自然反應,還引算命批八字的話說,和孩子不對緣。

成長心理學提到家庭中父親的角色,是男性建構角色認同乃至社會價值的重要指標。特別是現今仍以父系成就取向,主導家庭的功能運作,許多實例都顯示,父親角色性格的有無親疏,對男性歷經社會化過程的穩定度有直接的影響。
有關親子關係的討論中,針對雙親或母親的角色卻往往較為具體。周遭為人父的朋友深聊起來,總對嚴父與慈父之間如何拿捏沒個準頭。「應該如何」也並非不明白,但狀況往往就是瞬間出現,反應就出去了!久而久之,反應便成了慣性。

讓爸爸抱抱親親對男孩子來說,大概都是五歲前的記憶。特別耐人尋味的是,大男人和小男人之間的距離,好像在某個晚上隔天就形成。從此父親儼然就得栽培勇者,小兒子面露怯懦或哭泣哀傷就準是白眼怒目伺候。這個距離的動機很單純,但距離卻從此漸成鴻溝。
男性朋友間聊起來,極少人會說「我爸是最了解我的人」,而大多是說「我了解我爸的用心啦」。了解其實源自於關鍵時刻的參與。男性的成長歷程中,關鍵時刻莫過於青春期的身心動盪以及失敗的危困沮喪。但確實很少父親在此時會挺身而出,教教孩子我們這個男人的軀體到底是怎麼回事,或在失敗時以拍肩擁抱代替責罵嘆息。

孩子們於是幾乎轉向同儕朋友求助一切的身心訊息,「父親」變成一種被迴避或觀望的角色。很快地,孩子甚至不到廿歲,父子之間只能聊聊「家常」,而沒有任何心裡話了。
「倘若父子間只有對望,你嚴厲的慣性會促發他們表面服從的慣性,你會看不見他的!」或許有感而發,那天我對朋友提出沈重的勸告:「你會看不見他的潛力和資質、他的人際狀況或問題,乃至他對自己或環境的認知呀!」
朋友提出電視廣告中許多「嚴父篇」來反駁。只是,嚴格父親那些小動作,總要到歲月讓往事沈澱到「樹欲靜、子欲養」之際,才浮現出懷念之情。我笑問他,打算那麼快就讓孩子懷念哪?

那天作客最後在朋友太太的數落聲中收尾。她說,身為現代婦女已經夠多事讓人牽腸掛肚,倘若家裡的大男人與小男人之間少點事,多點和諧相處,那就足以回報她們的辛苦了。我知道那是夾心餅乾的心聲呢!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174894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很不錯
2008/04/04 12:11

身教的影響,看不出來,但其實孩子看眼裡.

惡質政客,反省沒下文,煽動先上菜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08-04-04 16:00 回覆:
是啊!
教育方面,男人相對比較粗率。作父親的很少能在當下以同理心體會孩子,大多是事後略略後悔,又趕緊掩耳盜鈴的趕緊忘記失敗經驗,沒放心裡去。
這種心態,又一代男,傳一代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