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官本位-職責與職權的混淆
2011/07/20 17:02:20瀏覽1388|回應0|推薦0

這兩天看了某本書(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看到一半,突然有個感想,寫下來好了(讀書心得就看心情了,可能會寫可能懶得寫)

中國文化有愛做官與民怕官的遺俗,所以,只有讀書才有前途,會是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之一。

那這個官到底是什麼呢?如果以現在企業組織的結構來看,經理人,也就是主管,似乎是另一個官僚階層,文官集團囉?

這點其實還蠻容易混淆的。做官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已,就連官也有很多分別,好官昏官,貪官清官等等,而經理人的分別又更不同了,區分有效能與沒效能,腐敗的與正直這般。當官,擔任主管,或擔任領導者,感覺上好像是完全一樣的,至少就名詞的定義上至少是很接近的,但是背後的習慣思維,似乎是有所不同。

說到當官就會讓人聯想到權力。沒有權力的官只是芝麻小官,既沒有影響力,也難以富貴發達,也不會受人崇敬。這種官本位的官,其實也只是權力至上的一種管理思維而已。別說中國,美國的黑幫使用的管理思維,基本上似乎也是這一套。當老大的,有很大的權力,可以過超豪華的生活,而且表現得超屌的,成為其他眾多想往上爬的小弟的模範榜樣。這類領導人最重視的就是排場,以及對自身權力的鞏固,別無其他。這種模式是挺安定的,只要往上爬,地位與待遇就會隨之提高,爬得越高,權力與榮華富貴越是誘人。至於這種模式的影響是什麼,大就就是,組織結構會是呈金字塔型,絕大多數的人都位於金字塔的最下端。另外就是,弱肉強食,激烈競爭,而成本高昂,本身缺乏生產力。要維持頂端之人的榜樣待遇,從而讓下層的人有打拼的渴望,下層之眾,其待遇會非常差。不只是黑幫,像演藝圈也有這種味道,而這類型的領導文化之下,會產生近乎壟斷的無效率行為,激烈的競爭是內部爭奪權力的競爭,而不是提高生產或服務的投入,來創造新價值。簡單的例子,像有的部隊裡頭,老幹部可以耍屌,即是一例。當握有足夠的籌碼,也就是擁有足夠實力的時候,有的單位的老幹部就擁有特權,可以無視規定或創造規矩,然後,單位裡面會有,誰屌誰才有啪數的這樣的價值觀。不展現一下自己的傲慢,反而會被看成沒用的人,有這種文化的單位其實不在少數。這種有權力是老大的叢林哲學,自然不利於整體效率的發揮,套用管理學的角度來說,把有限資源都投入於權力活動,是缺乏效能的。

若是從管理學(這裡用彼得杜拉克的那一套思想)的角度出發,官本位,是腐敗的管理,是沒把職責與職權定義清楚的,一種高階管理上的失敗。管理的目標是追求成效,而非追求權力。依據企業使命(或個人價值觀、群體的共同利益等)不同,目標不同,判斷成效的標準也不同。組織的設計,是為了達成企業的使命,也因此才有組織架構與其對應的管理職務。管理職務,會對應到經理人,是由人來擔負管理的任務。但是,職務本身,是需要經過分析與設計的,必須要先明確定義出職務的職責是什麼。否則,難以衡量這個職務上的經理人是否做得對,也就難以有成效。而職權,也就是權力,只是為了達成目標,也就是滿足職責的需求,而必要的資源。要達成的任務相同,如果社會環境改變,所需要採取的行動會不同,而所需要的資源,也就是職權,自然也會不同。如果是以職權做為組織架構設計的依據,職權先於職責,或是未明確定義職責,自然不利於目標的達成,也就容易導致管理的毫無成效。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這種價值觀之下,權力是一種蜜糖,是一種獎賞,是胡蘿蔔與誘惑。而一個職位(),不僅有其職權,更有其職責。對於但求富貴的普通人來說,職權是獎賞與好處,職責則是負擔與壓力,追求權力,逃避責任,是很自然的行為,所以說,如果一個職位的職責沒有被分析明白,只有個朦朧的概念,那居這個職位之經理人就會很難有所成效,只會有樣學樣的做表面工夫,來保衛他的地盤。官大學問未必大,但是官大職責肯定大,越高的職位,自然要伴隨更大的責任,經理人必須向其職務的績效負責。只看權力,而不看責任,自然無法向目標前進。

所以,如果以管理的角度來看,有效的管理不應該存在官本位的文化。因為職權是因應職責而賦予,沒有那個職責,就不應該得到權力,而擁有更多權力,也意謂著明確的績效要求。相信沒有哪個高階領導人會為組織設計出一項,經理人必須要耍屌裝老的明確任務,並做為考核的KPI吧?職責與職權的明確對應(職權需要因時制宜而保有彈性,但是無論如何還是要有對應的目標任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權力濫用產生的腐敗。官本位的思想與習慣,無所謂對錯善惡,只是容易缺乏效能而已。

如果只是缺乏效能(簡稱為,無能),那倒也沒多大問題。權力競爭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僅於此。

如果競爭超級激烈,那麼,勝利者的地位將十分不穩,極度缺乏安定感。於是,站上頂點的人會目光短淺而行事極端,登上了頂,就成了邪惡大魔王。高壓專制。

中國文化的官本位問題就沒那麼簡單了。不同之處在於,上層的競爭同樣激烈,但是上層會聯合起來,愚化龐大的下層的人,盡量將競爭的程度給控制住。少數從下層翻身到上層的人,很快就會進入同一個共犯結構,試圖減少競爭者,維護統治階層的利益。結果就是造就為數龐大沒有自我意識而具奴性的人,因此能保持權力的穩定。這就是官威。民怕官。就算民成了官,官就必須有官威,民依然是民,官依然是官,換個屁股就換個腦袋,坐什麼位置就是什麼想法。很安定。安定本身也不是壞事。但將安定第一做為最優先任務時,文化會陷入一種死而不僵的活殭屍狀態,為了求安定而不擇手段,就是集體浸醬缸。這個醬缸,不是單單針對上個世代的中國文化,舉凡盛極而衰的大企業或是國家,這種醬缸味可不難嗅出,這一點,倒是不分古今中外的。

以上廢話,只是想表達,官本位思考的習俗,可能潛藏的誤導。要有使命目標,而權力是為了責任而賦予,這都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脫離了這個理所當然,那就不免於政治鬥爭(不論社會國家、企業組織、家族家庭,或是自己的內心世界),結果就是,無能而已。官威只是濫權,只有依據其使命與職責適當的使用權力,這樣的官才值得尊敬,才可能是一個有效能的官,而不是無效能,只會做表面工夫與搞政治的威權壓迫者。要做自己,要有自主的思考能力,第一步似乎不是學習西方的教育理念,而是該把這個官本位的無效能思考習慣給正本清源一下才是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5447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