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12 16:29:02瀏覽3831|回應1|推薦28 | |
幾天前,《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作東,為我和另一位也已決定離開報社的同事「餞別」;我並沒有待過電子報,至楨如此盛情,我內心十分感謝也感動。 席間,不免有人問起為什麼離開的問題;我問:現在才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會不會太晚了。 我在報禁開放的前一年、一九八七年進入報社工作。(之前在雜誌社、唱片公司工作)。在過去的二十一年裡,前三年在《民生報》,後十八年在《中國時報》系。在中時,我待過日報的採訪組、文化中心、主筆室;待過晚報的副刊、編輯檯、主筆室;待過周刊;待過出版公司。在中時的相關單位裡,做過財經記者、出版記者、消費記者、副刊編輯、主編、採訪組副主任、主筆、副總主筆、總編輯 …
一路走來,照表操課,真的不需要做所謂的「生涯規畫」;我是被中時報系寵壞了,前半生不大用腦子。 忽然之間,我開始思考所謂的未來了;那是在一連串的事情發生之後。 我在二○○三年末進教會。五年後,許多「結」才漸漸打開,覺得人生不能這樣下去。 這才了解,原來信仰並不是某種特效藥,好像一「服用」,人生的種種困惑,就可以藥到病除 ──雖然,剛到教會時,我也曾這樣期待過。但事實是,我在接觸信仰後所自訂的「 request list 」,上帝一樣也沒有給我我想要的那種正面回應。 這五年的時間,我在《中國時報》的工作只能以「每下愈況」來形容;然而,我的人生,卻開始撥雲見日;關鍵不在於我的願望實現了,前面說過,我想要得到的東西,全然落空。但是,回頭看看這五年的歷程,清楚看見上帝不斷地在調整我,用各種方式,也用了很多人;我看見自己,儘管有時帶著埋怨、有時也帶著不安,我慢慢把捏在手上的人生藍圖交了出去。 這些年,我常在想,我是拿著一張寫好內容、數字的支票請上帝背書,還是 … 交給上帝一張空白的支票?
這人生中珍貴的十八年,報系慷慨地給予我各式各樣的訓練和機會,打開我的眼界,讓我學習到很多很多。我原本以為,更趨於嫻熟的傳媒經驗可以繼續發揮一些戰力,不過,半年多的時間以來,我心裡愈來愈清楚,我使不上力、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這就是離開的理由。 三月二十五日起,沒有一個「大機構」罩著我了;大學畢業後第一次,月初時,我將沒有薪水匯入帳戶;《中國時報》的名片當然也不能用了;識別證已被消磁,要進報社辦什麼事,我得用「來賓證」。 來‧賓!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時間消化;一切的一切,都不免有所感傷;但我一分鐘也未曾後悔。 四年前,有個機構找我,我卻怎麼也離不開,主管千留萬留,讓我實在難以說走就走,就留了下來;這次離開報社,一路順暢到完全無牽無掛,無人挽留讓我內心滿是感恩,總要因緣俱足,事情方得以成就;我把這樣順利的過程,視為是上帝心意的體現。 前幾天去看《一路玩到掛》( Bucket List)。這雖是一部充滿好萊塢「陳腔」的電影,卻剛好吻合我此時的心境;劇中兩位得了絕症的老人決定在死之前,完成一些瘋狂的夢想,玩賽車、攀珠峰,之類的。但我認為許多事,不該等到快「掛點」之前才匆匆忙忙放在 Bucket List 上,現在就可以去做了。更何況,我的夢想並不瘋狂;我只是想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練習,將自己全然交託仰望上帝。
時間開始了。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