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9/10/09 13:47:15瀏覽2216|回應1|推薦10 | |
從「為行善作惡的一篇戲言」,蛻變出「為行善作惡的一場激辯」 撰文/蔡瑋、圖/網路 私人十分鍾意的題材。而且除了表現時代的氛圍,也顧慮到戲劇的發現、轉折。可說是今年最滿意的觀影經驗之一。 我鍾意表現狂放不羈的青春的作品。青春,可能是每個人必選的課程。但狂放不羈,則未必。那需要具備一定的環境。看翁鬧的〈東京郊外浪人街-高圓寺界隈〉,曾經讓我對故事的場景心動不已。是否藝術家就必須在那樣的環境裡吸取養分,答案應該也是不盡然。但曾經嚐過箇中滋味的,大概都很難回頭。高更是一個(巴爾加斯˙尤薩,《天堂在另一個街角》)。在地的畫家裡,我知道席德進。作家裡面,我私慕的是施明正(〈我、紅大衣與零零〉)。郁達夫嗎,我以為只能算是半個(《沉淪》),可能有人不同意。 這些人裡面,多數有厭世的傾向。厭世可能很容易,因為易受他人的感染。但創作的狂熱,則未必。重點是兩者的比例,與發揮的舞台。如果是打破一切、再造一切的瘋狂,那就暴民與獨裁者一色的特質(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起源》)。放下個人的狂放不羈不提,如果是一群人,在一起熬過「最闊綽是時間」的年輕歲月,無論白晝或黑夜彼此的創作欲望互相激盪,那又是狂不不羈體驗中的極品。就像片中戰後的日本,在抗議日美安保條約下的反政府浪潮中的若松獨立製作的日常。細節就不提了,光是女主人翁出場、獨自一人在咖啡廳裡吸著一根煙,臉上寫著悠遊釋放的模樣,立刻觸動了我內心久被遺忘的頻率。對了,就是這種感覺。 說到戲劇的「發現」,在片中就好比說是針對「狂放不羈對女性真正意味的是什麼」的嶄新啟示、見地。如果沒有了「發現」,若松獨立製作每日上演的只能說是一場不怎麼殘暴、專制的獨裁者若松孝二的(黑色)喜劇日常。也因為這樣,本片可說是將喜劇素材與女性受難的議題結合得最巧妙的作品之一。導演白石和彌一如往昔,並沒有預設立場。沒有像【凶惡】主要依靠敘事技巧、對白的表現,來推進一個議題的討論。我以為將討論與情節不著痕跡的結合在一起,是十分緊要的。導演曾經做過若松孝二的助導,說不定就是從若松製作「為行善作惡的一篇戲言」,蛻變出「為行善作惡的一場激辯」的個人風格吧。 「為行善作惡的一篇戲言」,我以為是自由主義創作者最重要的實踐與貢獻之一。試想,在主流社會呈現一言堂的情況下,稟持「作惡」的熱血、引誘,打破主流意識的虛妄、自滿,以此實現「行善」的宗旨,這樣的顛覆性的作為,唯有用戲言的包裝才能行世吧。在華人世界總是無法站穩腳跟的B級片製作,即使只是務在建設性的破壞,還不到「文以載道」的頓悟,一樣有存在的理由。顛覆性、打破現狀的破壞固然有存在的必要,觀者接受的思辨習慣與素質也是缺一不可。我以為那會是一種不輸給任何名義正當、光面堂皇的另外一種可貴的個人實踐—從戲劇裡擴延出去、最終造成一個更具有智慧、思辨能量、與包容心的社會的努力。這就是我始終私慕、無緣企及的「狂放不羈」。 (20191009若松獨立) 若松獨立Go Go Go Dare to Stop Us 止められるか、俺たちを 監督 白石和彌 脚本 井上淳一 出演者 門脇麦 井浦新 音楽 曽我部恵一 撮影 辻智彦 編集 加藤ひとみ 製作会社 若松プロダクション / スコーレ 配給 若松プロダクション / スコーレ 公開 2018年10月13日 上映時間 119分 製作国 日本 言語 日本語 キャスト 吉積めぐみ - 門脇麦 若松孝二 - 井浦新 足立正生 - 山本浩司 沖島勲 - 岡部尚 大和屋竺 - 大西信満 秋山道男 - タモト清嵐 小水一男 - 毎熊克哉 高間賢治 - 伊島空 福間健二 - 外山将平 荒井晴彦 - 藤原季節 斎藤博[要曖昧さ回避] - 上川周作 磯貝一 - 柴田鷹雄 レコード店々主 - 川上泳 伊東英男 - 西本竜樹 ミキサー助手福ちゃん - 満島真之介 松田政男 - 渋川清彦 赤塚不二夫 - 音尾琢真 大島渚 - 高岡蒼佑 吉澤健 - 高良健吾 前田のママ - 寺島しのぶ スタッフ 監督 - 白石和彌 脚本 - 井上淳一 音楽 - 曽我部恵一 撮影 - 辻智彦 照明 - 大久保礼司 美術 - 津留啓亮 衣裳 - 宮本まさ江 ヘアメイク - 泉宏幸 編集 - 加藤ひとみ 録音 - 浦田和治 音響効果 - 柴崎憲治 配給 - 若松プロダクション、スコーレ (ja.wikipedia.org)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