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認知心理學 ] 團體決策
2019/08/25 23:48:48瀏覽837|回應0|推薦15
「團體合作可以促進決策的有效性...這個團體可以從每個成員的專長中獲利」

摘錄、註釋/蔡瑋

n
『團體合作可以促進決策的有效性,就像它可以促進問題解決的有效性一樣。...這個團體可以從每個成員的專長中獲利。資源和想法也會增加。...另一個團體決策的益處是團體的記憶好過個人的記憶。...決策成功的團體有幾個類似的特徵,包括:小團體、公開的溝通、成員有共同的心向:認同團體和對團體可接受行為有共識...。』頁,560,認知心理學,Robert J,Sternberg著,李玉琇、蔣文祁翻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2010年。
———————————————————————

1.如果將團體決策與獨裁體制決策做個比較,會發現後者缺少前者先天的優勢,導致獨裁決策缺少團體決策所具有的有效保證。如:
1.1決定權因制度設計對掌權者過度加權,無法客觀反應每個成員的專長。
1.2獨裁者或許能輕易動員絕大部分社會的資源投向同一個目標,但這種強制力對資源與意見的開放與流通十分不利、影響資源與意見自動產生的機制、與源源不絕的持續供給。尤其他個人可能誤導、扭曲了資源配置的過程、或讓後者處於隨時可能被剝奪的不穩定狀態。最終導致資源與意見的持續減少。
1.3獨裁者個人的記憶不如團體的記憶。他個人的成長過程可能影響他決策的心向,忽略了與他已經形成的心向牴觸的經驗、與事實訊息。
1.4獨裁者可能偏愛小團體的討論決策方式,後者可能產生自他的親信。
1.41因為是親信,無法反應意見的客觀性。
1.42為了防範背叛、腐化,獨裁者可能鼓勵成員間相互監督,這違反公開溝通的原則。
1.43恐懼輿論的挑戰因而加重對洩密的防堵,公開討論變得越不可行。
1.5親信與親信之間的遇合並非基於共同的心向。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可能只是獨裁者私人的好惡。
15.1親信間對團體內部能接受的行為缺少共識。必須仰仗獨裁者維持紀律。它可能是十分真實、實際的考量,因為成員間可能互相猜忌、爭奪核心地位、或者虛偽效忠自我壯大以挑戰掌權者。這些都是獨裁體制決策的隱形成本,而由整個社會大眾來負擔。不幸的是,這成本只會持續的增加,不會也不可能自動的減少、或消失。
16這顯示出團體決策與獨裁體制、或領導終身制的優勢與弊病:
16.1前者享受決策資源的增加、與多元意見的交流。
16.2後者的資源則不斷的減少、同時須付出龐大的成本防止決策的失敗。而這過程又間接導致決策品質的持續惡化。
17這不是十分眼熟嗎?在過去,一個王朝的興亡,多多少少總是不斷重複從團體決策到實質的獨裁體制的循環。
17.1修正主義大國議會倉促立法將集體領導改成領導個人的終身制,難道不是這惡性循環的又一例子?
(20190825團體決策)
(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laywright&aid=12883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