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提問:有關布偶
2010/01/04 23:01:02瀏覽900|回應3|推薦1
 

提問:有關布偶

關於個案自己選擇並命名的布偶每次來談時,說話時(如做情緒卡)個案都會一邊說一邊扭著布偶,扭到都快壞掉了,我替布偶表達他的不舒服或以布偶身分表達痛、懇求或想法,個案依然會如此,雖然不是非常粗暴,但是不是有何含義?還是我未讓布偶與個案的關係建立好,該怎麼做?請各位給予意見指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laywithyou&aid=3654992

 回應文章

沙漠駱駝
另一個想法
2010/01/10 13:35
      看了小咪的回覆,很贊同也覺得回答很好。我自己有一點想法,供大家參考,因為會一直捏一直捏,是不是有可能兒童焦慮的表現?

   第二個就是,若他只是捏布偶娃娃,但態度都還好,我到覺得你不要擔心是不是關係未建立好,在兒童中心的遊戲治療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要能忍受模糊與曖昧,或許很多事情不時要弄得完全清楚,因為很多內在感受的反映,孩子也講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但老師真誠移至的陪伴及接納,或許這就是促此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平常他捏布偶的行為可能會被罵,但你卻接納及情感反映,我想就是給孩子一個更自在及自由的治療環境了

不錯!


小咪
回應:有關布偶...2
2010/01/05 22:47
        我有類似的經驗。案主先是答應進行活動,但進行了一會兒,案主便自顧自的和布偶玩起來了,或是布偶向我發問一些與活動主題不相干的話題(此時案主布偶不離手,且不斷的擺弄布偶的四肢),當我同理案主很喜歡跟布偶互動的感覺後,想將主題拉回時,常無勞無功。幾次後,我猜想案主不停玩弄布偶可能是在表達他的抗拒,所以我就請布偶傳話:「熊熊,請你幫老師告訴oo哥哥,如果有一些活動他不喜歡,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尊重oo哥哥的意見,不會強迫他」幾次之後,案主先是透過布偶表示「oo哥哥不想做這個」,後來案主會自己說「我不想做這個,我想做」此時,伴隨著案主的抗拒越來越少,案主花在擺弄布偶、顧左右而言他的時間也減少了,而進行豐富情結、具滋養內容的遊戲變多了。

 

        我的例子是案主以轉移注意力到布偶上來表達抗拒,不一定就是您的個案如此行為的原因,但提供您參考!!


小咪
回應:有關布偶...
2010/01/05 22:37
有關布偶的部份,在如老師的「學校遊戲治療實務」第六章「過渡客體的建構」中有很詳細的介紹,建議您可以參考一下!!

 

        我認為個案自己挑選並且命名的布偶對於個案來說,就是有意義的(雖然不確定是案主正向或負向情感的投射物,但是人之常情,大家通常會選自己喜歡的吧!),而案主對於布偶的揉捏行為,有許多可能的原因,或許是個案還在探索這個客體布偶、或是個案利用觸覺在與布偶建立關係,也可能是藉著擺弄布偶感受控制感或發洩情緒,無論原因為何,我想對個案的自我表達都是有幫助的。相信在提問夥伴的細心覺察、同理之下,是可以找出可能的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