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名一般人應該會很陌生,也許有人會猜這是本教科書,其實,真的算是教科書,且算是醫療用書,嚴格來說,算是精神醫學的「聖經」!對心理學或人際互動有興趣之人,再續看內文。
一般讀者雖不會看這本書,但書籍內容卻常出現在報章內,例如常在報紙社會版面上會看到記者詢問精神科醫師,列了一堆症狀,解釋新聞主角的特性,或是罹患該疾病會有哪些症狀,那些條文就是源自於這本書內,只是大家都過於簡化,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符合該症狀就是有該項疾患,其實不然。
舉例而言,對於對性比較「多元」的女性,一般人多稱為花癡,只是有時候這女性犯花癡也是身不由己,可能是得了狂躁症,有可能是自戀型人格作祟,亦有可能是妄想症發作,但不管如何,都是疾病的徵兆---不同的症狀自然要不同的方式治療,若對相關知識不熟悉,反而容易被誤導。
另外,許多藝人動不動就說因為受不公平待遇而罹患憂鬱症,其實憂鬱症也不容易得到,再說若真的罹患憂鬱症,症狀幾乎都是退縮、沒自信、自戕,是不會有攻擊的行為產生(說泛焦慮症還比較貼切)---若你對本書有某種程度的瞭解,就會對這些胡扯之人感到不屑。不過有時候也會有意外的「收穫」。
約四年前,一天抽兩包新樂園的小丌,突然想戒菸,但菸癮太大怕戒不了,就跑到某大醫學中心看戒菸門診,但戒菸口香糖嚼嚼停停的方式太麻煩,就憑著意志力不抽,但回診的菜鳥醫師卻一副條子辦案模樣,態度高傲得不得了,但在問完我的症狀後,整個態度就改變了,「DSM IV所載的尼古丁戒斷症狀如失眠、易怒、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小丌哇拉哇拉的說完後,那醫師就很客氣的問我是否為同業,因為這位菜鳥醫師始終不信怎有外人會對這種書有興趣!
若你對心理學略有基礎,人際接觸也多,同時工作上也須面對各種人物,這本書是可以當成案頭書參考,會讓你對不同人格特質之人的互動更得心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