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QE退出可能需要20年,蘭德“朝鮮崩潰”報告有深意
2015/01/07 16:20:29瀏覽125|回應0|推薦0

天下縱橫談9月22日:美國QE退出可能需要20年,蘭德“朝鮮崩潰”報告有深意

(2013-09-22 22:45:12)
 
轉載自  雷思海   新浪博文 
分類: 天下縱橫談

毫無疑問,美國的QE是不能無限期搞下去的,美國遲早是需要縮減QE規模,乃至退出QE的,但是這個縮減與退出的過程有多長? 卻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也許美聯儲希望在短期內完成,但評論員認為,這個過程也許會長的出人預料,它不是1年2年的事情,而非常可能是15年、20年的事情。

1、全球資本領教美聯儲失信,美國的忽悠還將繼續


據中新社9月22日報導: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聯儲9月18日召開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決定維持現有QE規模不變,每月仍將購買850億美元的資產。 此前,市場幾乎已經形成一致預期,認為美聯儲將於9月開始收縮QE,引發全球資本回流,令新興市場資產價格遭遇重挫。 
美聯儲的決議令市場感到意外。 受此影響,全球主要市場大幅波動。 聯儲決議公佈後,黃金創下2009年1月以來最佳單日表現;5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創2009年3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美元創今年第三大單日跌幅;道瓊斯和標普雙雙創歷史新高。 次日(19日),新興市場貨幣無一例外上漲,美元對印度盧比下跌2.5%,對土耳其新里拉下跌0.6%,對馬來西亞林吉特下跌2.7%;再加上巴西雷亞爾,這些在資本回流中嚴重受損的貨幣,多已收復了自5月以來一半的跌幅。


評: 
在5月19日的《天下縱橫談》中,評論員曾經談到:“QE對美國實體經濟的作用其實是非常小的,這一點從美國金融機構的存貸比仍然處於次貸危機以來的極低水平,就可以得知,美國實體經濟投資活動非常微弱,QE給美國經濟帶來的唯一的效用,就是資產價格的上漲,尤其是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在實體經濟沒有復甦的情況下,如果支撐金融資產價格的QE就此而退出的話,也許更著急的不是其他國家,而恰恰是美國資本自身。”“美聯儲一些委員所釋放出的美國將很快退出QE的言論,此類信息釋放的一個重要的目的便在於測試其他國家資本的反應,如果其他國家資本相信美國經濟是真的複甦了,那麼,早就知道QE本無效用的美國,也許會小規模地做一些降低QE力度的嘗試。但是,評論員認為,這樣的嘗試目前看來,仍然為時尚早,各國尤其是中國千萬不可輕信美國經濟真實復甦的言論。” 
在6月23日的《天下縱橫談》中,評論員再次談到:“中國不必將伯南克縮減乃至退出QE的講話看得太重,只要搞清楚美國經濟的真實情況,我們就應該不會跟著他人後面,高喊美元反轉的狼來了。美國資本市場對伯南克講話的反應,再次證明美國經濟復甦的遙遠”。 
9月18日,在全世界幾乎都認為美聯儲會正式提出縮減QE政策的時候,美聯儲卻令人大跌眼鏡,黃金價格應聲大漲。 不過,隨後美聯儲有關官員再次表態,稱美聯儲可能最早於10月開始縮減QE,於是黃金價格又大跌。 
美聯儲將全世界資本市場玩弄於股掌,根源在於一個字,那就是全世界資本市場對美聯儲的“信”! 認為美聯儲官員所發出的有關美國經濟復甦的信息,都是真實的,所以,才會如此認定美國會很快開始削減QE規模。 
毫無疑問,美國的QE是不能無限期搞下去的,美國遲早是需要縮減QE規模,乃至退出QE的,但是這個縮減與退出的過程有多長? 卻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也許美聯儲希望在短期內完成,但評論員認為,這個過程也許會長的出人預料,它不是1年2年的事情,而非常可能是15年、20年的事情(這一點,在本人的新書《大對決:即將爆發的中美貨幣戰爭》一書中有具體深入的分析)。 下面再看一條消息……

2、普京打出中東核武牌,加大美國對敘動武難度

普京提“以棄核” 將敘化武與以核問題掛鉤

據俄新社9月19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天稱,出於軍事技術優勢,以色列已不需要核武器,而敘利亞正是為威懾以色列核武才發展化武的,以色列也應放棄核武器。 以色列是美國整個中東戰略的基石,它也不可能聽美國的話放棄核武。 
美國許多人想把普京拴在敘利亞化武上,準備一旦巴沙爾當局食言或作弊,就藉機毀了普京的信譽,但現在,責任被推到美國肩上。 與此同時,美俄的直接交鋒仍在進行,美國參議員麥凱恩19日在俄羅斯媒體上撰文猛烈抨擊普京,試圖為普京此前一周在《紐約時報》上發文批評美國“撈回面子”,但遭到俄多方嘲笑,被認為“就像一個傻瓜”,“文章連評論都算不上”。 而讓西方很多人更憂慮的是,他們同普京打交道的日子可能要延至2024年,因為普京表示不排除參加2018年總統選舉的可能。

評: 
在8月25日的《天下縱橫談》中,評論員曾經談到:“一旦美國經濟的真實復甦情況,無法支撐美聯儲的縮減QE規模的計劃的話,那麼,美國就有動力在對外政策方面,來尋找替代品,而這個替代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中東地區,另外一個就是東亞地區。目前看來,美國最有可能選擇的就是中東地區的敘利亞,敘利亞的政治內亂為美國這樣的戰略提供了這樣的天然的良機。”當然,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所面臨的最大阻力,來自俄羅斯。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普京在表態將軍事援助敘利亞之後,很快使用了另外一招,那就是讓敘利亞政府主動提出交出化學武器,最終銷毀化學武器。不僅如此,普京還親自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直接向美國民眾剖析敘利亞化學武器被反對派使用的種種可能,並將敘利亞反對派力量中一些組織,實際是基地分支的情況,甚至反對派有可能襲擊以色列的情報,與美國人分享。普京這一手,可以說切中了要害,讓奧巴馬政府一下子無所適從。因為,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敘利亞政府主動提出化學武器核查,加入銷毀化學武器公約,最終銷毀化學武器等等建議,都是一個非常有誠意的姿態,美國沒有理由拒絕這個姿態,而直接發起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 
俄羅斯對敘利亞戰爭的新狙擊手法,是高效的,也是成本最小的,但是,它最終能否奏效,依然非常難說。 因為,在敘利亞如何交出並銷毀化學武器的具體程序上,美國仍然有很多文章可做,美國有很多的機會,設計出讓敘利亞政府無法銷毀化學武器的程序,如此一來,美國這場本質上為配合其內外金融戰略而需要的軍事打擊,仍然保持著很大的上演機會。 實際上,對於這一點,俄羅斯也是相當清楚的。 
因此,俄羅斯也在為敘利亞無法交出與銷毀化學武器,尋找新的騰挪空間。 這個空間就是以色列,俄羅斯將敘利亞擁有化學武器與以色列擁有核武器掛鉤,如此一來,敘利亞問題最終將與中東和平問題掛鉤起來,與中東核問題掛鉤起來。 這是一個將局面攪混的手法,一旦涉及中東核問題,那麼歐元區、中國以及其他各方都將更深入地捲入進來,美國發動武力打擊的難度屆時就會更大一些。 下面再看一條消息……


3、蘭德公司報告,意在搞亂東北亞

美機構報告稱朝鮮政權可能突然垮台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研究機構蘭德公司近日發表報告,警告朝鮮政權可能就像當年東德垮台一樣,在毫無預警下突然垮台,建議美國應當考慮開始與中國磋商在朝鮮設立隔離線,以免一旦金正恩政權垮台,中國部隊會與美韓部隊發生衝突。 
報告稱,一旦金正恩政權突然垮台,將帶來嚴重人道危機,甚至是核武、化武擴散等災難性後果。 中國可能會在朝鮮邊境設立緩衝區,控制朝鮮難民湧入邊境,及防止美軍靠近朝中邊界,甚至可能向朝鮮派出部隊,導致與美韓軍隊發生衝突。 報告表示,朝鮮政權垮台的其中一個可能性是金正恩遇刺身亡,但其政權在未來幾年垮台的機會率,只有約2%。


評: 
在上期的《天下縱橫談》中,評論員曾經談到:“在中東方向的敘利亞戰爭方案,暫時受到俄羅斯的有力狙擊之後,那麼,另外一個方向的地緣政治事件的醞釀,就有可能會加速,從最新的這條消息來看,朝鮮半島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地方。” 
“這一次,在美國民間人士羅德曼訪問過朝鮮之後,朝鮮重啟核反應堆的消息再次傳來,評論員認為,這恐怕不是空穴來風。美國非常有可能在敘利亞戰爭方案最後難以走得通的情況下,尋找替代方案,這個方案很有可能就是一場以朝鮮半島為中心的東北亞新動盪,與中東動盪相比,東北亞新動盪,所起到的資金驅趕效果,那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對美國縮減QE政策的配合效果,自然是更為有力。不過,東北亞動盪方案,需要朝鮮的“戰略糊塗”,才能兌現,在中俄近在咫尺的情況下,朝鮮會輕易“戰略糊塗”而起到實際配合美國的作用嗎?” 
在朝鮮經過一年多來的內外政策的震盪考驗之後,評論員認為,朝鮮在行動方面無疑會理性很多,尤其是在朝核問題上,朝鮮應該更為顧及自己的兩大鄰居中國與俄羅斯的真實感受。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若要讓朝鮮成為中國的更大負擔,或者說成為整個東北亞地區的更大負擔,從而擾亂中國以及東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前景的話,一個更符合邏輯的選擇,也就浮出水面了。 那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美國蘭德公司的這個有關朝鮮會“突然崩潰”的政策報告了。 
蘭德公司之所以聲名鵲起,是因為當年準確地預測了朝鮮戰爭的爆發,因此,蘭德公司此時此刻出台這個有關朝鮮問題的報告,是有著深刻的政治與經濟含義的,它帶有強烈的暗示意義,甚至不排除美國當前正在力促朝鮮發生一場其所期待的“動盪”。 
當然,蘭德公司所提出的中美共同應對可能的朝鮮不測事件的建議,也是一個大陷阱。對於美國方面突然拋出的這個大陷阱,中方不妨以靜制動,繼續觀察,並適時做好相關政策預案。 
下面再看一條消息……

4、上海自貿區推動金改深入,中國金融走向大未來

上海自貿區掛牌在即,各銀行搶灘佈局

據財新網9月22日報導:22日,工商銀行位於浦東新區的外高橋保稅區支行已悄然改為“上海市自由貿易區分行”。 工商銀行當天正式回應,稱“為支持上海自由貿易區發展,工行上海分行擬將外高橋保稅區支行改為自由貿易區分行,各項手續正在審批之中。”該自由貿易區分行隸屬工商銀行北京總行,級別與上海分行同級,暫由浦東支行籌建和託管。 工行自貿區分行將獨立於工行支付系統,屬於境外銀行,與工行香港分行或紐約分行性質相同。 
上海自貿區在金融領域的進一步改革開放備受期待,包括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先試先行”、區內利率市場化等重要議題。 其中,試點銀行將試辦相關業務,為客戶提供離岸、跨境人民幣結算、融資等服務。 

評: 
在往期的《天下縱橫談》中,評論員曾經談到:“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可以說是全球性的,各種中國製造在全世界攻城略地,並逐漸吃掉美日歐的各種產業,中國製造業對發達國家的赶超,現在只是時日問題了。但在金融業上,中國可以說是大而不強。一個數據就可以說明這一點,中國約2萬億美元的對外淨資產,每年是虧損的,也就是說,中國借了2萬億美元的貸款給別的國家,但是還要為此每年倒貼別人數百億美元。” 
“做金融強國是下一步中國所必須走的道路。過去是製造業的改革與開放,現在輪到金融業了。所以要搞這樣一個特區,因為金融業的強大與高效,是不可能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獲得的,而是要在一個高度開放,高度自由化的環境中錘煉得來。這就是我們要搞這個自貿區的真正原因,有人說中國搞上海自貿區,是為擠壓香港,擠壓新加坡,那都是很庸俗的角度來解讀上海自貿區,用一句話說,就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上海自貿區,是中國從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的第一聲響亮的號角。在這個自貿區裡,中國會最大限度地容許中外金融企業,進行各種金融創新,各種金融活動高度自由化,是中國特色的金融自由化與大改革之路的發軔之地,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以上這條消息,所體現的就是這樣一種前景,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中國所有的銀行,都將可以在這個自貿區去開設分行,享受自貿區的金融自由化政策,進入這個自貿區,就等於進入了全球性的金融自由競爭場所。 中國的金融機構,需要在這個自由的環境中,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從而為將來中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的大時代做準備。 
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金融業大改革,大開放與大發展的一幅前景: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拉開,各種影子銀行的大發展,已經成為現實,它實際上也是金融創新,不過,它既受到銀行無限信用的擔保的支撐,同時也受到銀監會與央行的高度嚴格監管,當然,它們的環境依然是封閉性的,而自貿區的環境,則是開放性、全球性的、高度競爭的。 兩者共振,將極大地推進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效率與深度!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enchien&aid=20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