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雷思海:2019破局來臨
2018/06/15 18:26:57瀏覽676|回應0|推薦8

第一章:債務巔峰的破局點

 

       一位企業家朋友,開的工廠,年產值過10億,但是,利潤還沒他夫人的成績好。他夫人是全職太太,過去十年來就喜歡買房子,在一線城市買了很多。

 

       房子本質是個財富再分配管道,他夫人通過財富分配得到的收益,遠遠強于她的先生辛苦創造財富的收益。

 

       在糧食等基本生活物資的充足保證,再窮也不會餓死人的今天,財富再分配,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可以更加肆無忌憚,超乎想像。

 

       過去的十年,是中國主導的全球財富、國內財富換主的時代。美國因為次貸危機,陷入了債務鏈條的深坑,被動讓位,中國暫時主導。但是,這個情況要變了,因為胡漢三要回來,美國要重新主導世界財富分配。

 

       10年後,當世界回想今天的模式切換時,一定避不開一位普通的老人。他的名字叫蜜雪兒,他無意中種下了今天美國戰略重構的最初DNA,為美國奪回全球財富分配的主導權,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蜜雪兒,生於1917,比鄧小平小15歲,美國工人,他發明了新的抽取葉岩氣方法——水壓技術。

 

       1997年,蜜雪兒用這個技術,打出了第一口岩氣井。美國能源大躍進的門打開了。葉岩氣開始爆長之路,1997年到2007年,10年間,產量增加了30倍,從1年不到100億立方米,升到了3000億立方米。

 

       這是什麼概念?2016年,中國一年消耗天然氣2050億立方米。僅僅葉岩氣增量,就夠全中國用一年!而這個產量,也僅占美國天然氣總產量不到30%

 

       2007年,水壓技術用到了原油開採。葉岩油也爆發了。2017年,美國原油產量達1000萬桶一天,是2007500萬桶的一倍,與俄羅斯、沙特,只相差100萬桶左右。保守估計,美國將在2020年超過沙特與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

 

       一個油、氣雙霸升起了。它的結果是美國內外戰略的新變化。許多事情的發生,預示了這個變化,無可避免地到來。

 

       2016年初,一項工程在美洲的另外一個小國悄悄竣工,巴拿馬運河航道拓寬完成。

 

       20166月,一艘美國天然氣船,第一次經過巴拿馬河道,進入太平洋,將美國的天然氣,運送到了深圳的鹽田港,買家是中海油公司。不論是油還是氣,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都是美國的最大市場。運河之國巴拿馬,做夢都沒想到,被這個飛來橫財砸到。

 

       於是,一年之後,20176月,這個小國踢開了老金主臺灣,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5個月之後,巴拿馬總統巴拉雷訪問中國,而他到來之前2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從中國前腳剛走,總統夫人還在逛八達嶺長城,美國與中國簽了2500億美元的大單,一半是天然氣與葉岩氣。

 

       蜜雪兒種下的DNA,在美國經濟的肌體裡,繼續生長。2017年,美國GDP增長約2.5%,油氣貢獻了大半壁江山,達1.4%。最終為金融危機後,處於戰略迷茫中的美利堅,送來了新的戰略重構,它就是華爾街+油氣戰略。

 

       它同時為美國的另外一把利器,作為全球信用貨幣之母的美元,再次打開收縮之門。

 

       2019年,全球債務巔峰時刻的破局,本質是一場未來全球財富分配主導模式的大爭奪,將由此展開。我們每個人的財富命運,也極可能將由此而變。

 

第二章:最深機密,貨幣第五性

 

       在描畫這扇門之前,我們要先談一下我們熟悉的貨幣。這一節非常重要,貨幣分配財富的最深秘密,就在這裡。理解了它,任何政府的貨幣政策,是什麼意圖,就大致可以自己判斷,因為財富之路,都是講道理、講邏輯的。

 

       讀過《資本論》的人,都知道,貨幣有四大屬性: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

 

       老馬寫《資本論》的時候,貨幣還大都是金本位,所以,老馬沒有寫出貨幣第五屬性。這個第五屬性,就是財富分配。只有在信用貨幣時代,它才大放異彩,超越其他四大屬性的重要性。

 

       為了便於理解,我給大家先假設,有一個世界,只有一家央行,一家商業銀行,只生產一種東西,叫糧食。

 

       根據這個世界裡,收穫的一桶糧食,央行印出了100元的鈔票,它被不同的生產者,存進了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是20%,那麼,銀行可以把80元貸出去。

 

       貸款的是路人乙,手裡拿到了80元貸款,路人乙買糧食,貨幣轉到了其他人手裡。不管如何,這貸款出去的錢,最終又被其他人存入銀行。那麼,銀行的資產與負債,就變了。

 

       先看沒有貸出去之前,銀行的帳本,也就是資產負債表。負債 100元(所有人的存款,相當於銀行借的),資產100元(銀行借來的錢,可以處置了,相當於自己的資產)那麼,第一筆錢貸出去後呢?

資產是180100+貸給路人乙80元),這路人乙的貸出的錢,遲早也要存進銀行,因此,負債最終也是180元。

 

       如此迴圈下去的話,銀行的帳本上,最終是負債500元,資產500元。在這個過程中,銀行收取利息,如年息10%,一年後銀行負債500,資產就到了550元。這是良性迴圈的過程,是上升螺旋。這時,如果糧食還是那一桶,那麼,糧價就會漲5倍。100元漲到了500元。(信用貨幣擴張帶來資產價格上漲or通貨膨脹)。

 

       最後的倒楣鬼出場了,他是最後從銀行貸款的那個人,我們叫他接盤俠,大俠認為,糧價還會漲,於是從銀行貸50元,買了十分之一桶糧食,打算一年後,糧食再漲1倍時賣掉,5塊錢付銀行利息,白賺45塊。是不是很酸爽?!

 

       但這時,由於存款準備金約束,銀行沒有更多貸款額度了。這麼貴的糧食,不貸款買不起,沒下家,糧食就砸在大俠手裡。一年後,就是糧價不跌,他也要虧5%,因為利息還是要付的。貸款到期,必須還款。那些剛賣出的人,不會傻到更高價格買回。大俠只好降40塊賣掉,最多只能還銀行40,欠下10元本金與5元利率,銀行壞賬出現。

 

       至此,銀行的帳本,又有了新變化。負債那塊,還是500,但是,資產這邊只有490元。根據央行的要求,帳本至少要做平,不然儲戶擠兌,銀行就破產。

 

       銀行無奈,提前收貸,路人乙的80元貸款要收回來。路人乙的貸款,實際上是他人在銀行的存款,因此收貸多少,也就意味著,存款減少多少(帳本的負債端),收貸後,資產端那筆貸款就劃掉,利息計入。

 

       銀行的帳本記成了這樣:負債從500變成了420元,資產則變成410+利息比如3元(貸款還回來之後,就從資產表裡抹掉,利潤納入資產)。銀行還虧7塊,資產負債相差7塊。在帳本做平之前,這個過程不斷持續,最後以銀行的帳本重新達到平衡:負債100元,資產100元。

 

       可見,銀行收貸的過程,就是信用貨幣的收縮過程。銀行的資產、負債同時進入下降螺旋,同時,糧食價格不斷下跌。這就是,央行行長在今年大會後,所說的明斯基時刻!也是我們所說的通縮的原始模型。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種美好想像,在貨幣的世界裡,是斷無可能。經過這一輪通脹與通縮之後,這個世界的貨幣還是100元,糧食還是一桶,但有人已經成為巨富,有人已資不抵債。

 

       100元的分配,可能是這樣一種情況:路人甲乙丙丁,擁有100元現金,此外還有債權400元;接盤俠ABCD,負債400元,現金為零。

 

       銀行在信用頂峰,創造的信用貨幣,對應的是同樣多的債務,這些債務是不會因信用貨幣收縮而消失,而是一分錢都不會少的落在了某些人的頭上。巨大的貧富分化出現!

 

       而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不過是這個假想世界的升級版。產品萬萬千千,但可以歸類成物質財富;銀行不止一家,但銀行總存款與總貸款,總是確定的。

 

       因此,當一個國家的信用貨幣過度擴張,最終在頂端崩塌,兩大惡果必然結伴而來:一是通縮,二是貧富分化。通縮加劇貧富分化,劇貧富分化又加劇通縮。就像兩個傷心欲絕的人,相互感染,最終都會哭死。

 

       通縮+貧富分化,到無法跨越的地步,這個體系就藥丸,不能再重啟,需要格式化,也就是債務一筆勾銷。在國民之間,大規模的債務勾銷,這種事情,只有改朝換代,才能完全做到。

 

       兩次世界大戰,根本上說,都是信用貨幣擴張,在頂峰崩塌,造成貧富鴻溝與通縮無解,最後不得不以最殘酷的方式,完成所有的債務勾銷。

 

       所以,任何一個政府,都不能印錢無底線,坐視杠杆的無限抬升。也是所以,判斷信用週期的頂部,至關重要!不管你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知道它,你就知道命運的軌跡所在。甚至你能因勢利導,影響千千萬萬人的命運。

 

       現在我們的經濟、金融界,提各種週期,什麼產能週期,出清週期,政治週期,科技週期,新週期,老週期,把人周糊塗。其實這些週期說到最後,只有一個信用週期。誰在這個週期上占主動,誰就是財富的收割機。

 

       無獨有偶,就在本文的修改階段,中國央行首提金融週期(也就是信用週期)。125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首次表示,在貨幣政策目標方面,其調控目標已不再局限於資產價格等因素,而是要看金融週期。

 

       而在中國央行提出從金融週期出發,進行調控之前,美國央行——美聯儲已經開始付諸行動。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enchien&aid=11251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