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09 07:56:47瀏覽388|回應0|推薦2 | |
第一章 美元霸權與新型全球帝國 美元霸權是有史以來最複雜的金融體制。在人類金融事務中,首次出現了由一國不兌現紙幣通過浮動匯率和自由兌換強加的貨幣霸權,全球化的金融市場使這種貨幣霸權的形成成為可能。在美元霸權的作用下,全球資本主義成為世界各經濟體臣服於美國經濟的工具;世界貿易現在是一種美國發行美元紙幣,世界上其他國家生產美元紙幣可以購買的產品的遊戲。美元霸權使美國金融霸權成為可能,從而使美國例外主義和單邊主義成為可能。全世界低工資的出口國,在過去的二十幾年不惜一切代價地自殘性出口競爭,不明智地以“高消耗、高污染、低工資”增長模式為美國源源不斷地輸送真正的產品財富,而換來在國內不能使用的美元紙幣,並造就了它們現在敢怒不敢言的美國全球霸權。 一、美元霸權的起源、演變和影響本部分內容初次載于《亞洲時報》2002年4月11日的“美元霸權必須終結”(US Dollar Hegomong Has Got To Go),後經多次修改、補充,先後載于《亞洲時報》2005年6月16日的“即將到來的貿易戰和全球性的經濟蕭條”(The Coming Trade War And Global Depression)和2006年4月1日的“美中貿易失衡”(The US-China Trade Imbalance)。 經濟學教科書上常常說外匯匯率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並且傾向於無視影響市場供求的社會政治因素。 現存國際金融體系結構建立在以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基礎之上,美元占全球貨幣儲備的比例從10年前的51%增長到現在的68%。80%的外匯交易是通過美元進行的。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全部貸款都是以美元標價的,大部分外幣貸款也是如此。然而,美國占全球商品和服務出口的比例只有11%(世界總量是9.1萬億美元,美國總量為1萬億美元),占全球進口的比例是13.8%(1260萬億美元)。商品價格和匯率的變動導致2003年的世界商品貿易價值比2002年提高了10.5%。自1995年以來,農產品和工業品的美元價格第一次全面提高。2004年,世界人均商品出口額達到1562美元,也就是說每天4.30美元。而在64億世界人口中,30%的人一天生活費不到1美元,不足人均出口商品價值的四分之一。 (一)美元霸權的起源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在持續的財政和貿易逆差將掏空美國黃金儲備的壓力下,放棄了美元同黃金掛鉤(1盎司黃金=35美元),此後,美元成為一種無任何國家財政和貨幣紀律約束的不兌現紙幣。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召開的佈雷頓森林會議將由黃金支撐的可靠貨幣美元確立為國際貿易融資的基準貨幣,其他各國貨幣都以極少發生變化的固定匯率盯住美元。固定匯率體制的目標是維持貿易國家的誠信,防止其陷入長期的貿易逆差。人們並沒有料想到它會支配貿易國家的生活標準,因為後者是由匯率之外的許多其他因素衡量的。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國際經濟學界傳統智慧構思下形成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沒有考慮到世界貿易融資所需求的跨國資金流動。從1971年開始,美元就從一種由黃金支撐的貨幣轉變為一種只有美國可以任意發行的全球性儲備貨幣工具。同時,美國繼續承受著經常專案赤字和財政赤字。 這就是美元霸權的開始。美元霸權本質上是一種地緣政治現象,即作為一種不兌現紙幣的美元擔當著國際金融體系結構的首要儲備貨幣的角色。具體而言,自1971年以來,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一直不是以黃金為基礎,而只是建立在迫使所有關鍵商品都以美元標價的美國地緣政治實力之上。 現實的運行情況就是如此的荒謬。自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元一直是全球貨幣儲備工具。美國,也只有美國,才能夠依法生產不需要黃金支援的美元紙幣。儘管最近有所調整,美元的匯率還是維持在18年中貿易權重的高位,而毫不顧忌美國早已是世界最大債務國,其財政赤字和經常專案赤字已經創記錄。截止到2004年9月15日,美國的國債是7.38萬億美元,以每天16.9億美元的速度增加,同期,其國內生產總值只有8.73萬億美元。 第一章 美元霸權與新型全球帝國(2) (二)美元霸權的演變和影響 1991年冷戰的結束推進了解除管制的金融市場全球化,這使大多數經濟體允許不設限地通過電子網路操作跨國界資金流動。此後,以不兌現美元紙幣為基準的巨大外匯市場發展到日交易量超過2萬億美元。隨著外匯和金融市場的解除管制,許多貨幣開始以美元為基準自由浮動,這不是對市場的力量做出反應,而是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力。為了維持其出口競爭力和抵制美元霸權對其國內生活標準的影響,許多貿易國家將政府干預外匯市場作為其經常性且最後訴諸的選擇。 自1991年以來,金融全球化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具有最大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其雙重赤字均是以美元紙幣融資的,而美元不僅繼續充當國際貿易的主要儲備貨幣,而且更重要的是繼續充當國際金融的主要儲備貨幣。美元霸權的形成使美國能夠以其資本帳戶盈餘消除國際收支失衡,以此平衡否則將造成美國與其交易夥伴之間國際收支失衡的持續性貿易和財政赤字。 美聯儲擴大貨幣供應的放鬆銀根政策,為從貿易赤字中分離出的財政赤字融資,這導致了資產價格泡沫。資產價格泡沫可以吸收日益攀升的債務,卻不改變債務與資產比率,並造成被重命名為“增長”的、事實上但非公開的通貨膨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將這種虛幻的增長吹捧為外國投資被吸引到美國資產的原因所在。美元霸權所做的是將以美元標價的美國國際收支赤字失衡轉變為美國經濟中以美元標價的債務泡沫。美元持續地喪失購買力,而以美元標價的資產價格日益攀升,反映這種資產價格的經濟高速增長又為美國債務和資產的持有人帶來了名義上的高額回報。 美元霸權下的世界貿易是一種這樣的遊戲:美國發行美元紙幣,世界上其他國家生產美元紙幣可以購買的產品。全世界相互聯結的經濟體不再為了獲得李嘉圖式的比較優勢進行貿易;它們在出口行業競爭,獲取所需的美元清償以美元標價的外債,並積聚美元儲備以維持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匯率。 為了防止本國貨幣在解除管制的市場上遭受投機性和操縱性攻擊,全世界的央行必須獲得並持有相應數量的美元儲備,以預防其貨幣流通的市場壓力。某一貨幣貶值的市場壓力越大,其中央銀行必須持有的美元儲備就越多。只有美聯儲免於這種壓力,因為美國可以不受限地任意印發美元。這就為強勢美元提供了內在的支持,反過來又促使所有的中央銀行持有越來越多的美元儲備,使美元更為堅挺。這種反常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美元霸權,其得以建立,是由於地緣政治建構的特徵,即關鍵性的商品,尤為突出的是石油,是以美元標價的。每個人都接受美元,因為它能買到石油。自1973年以來,美國容忍石油出口壟斷,而美國向那些產油國攫取的籌碼是以美元標價的石油和石油美元的迴圈。一國貨幣的交易價值不再取決於該貨幣發行國的生產率,而是取決於其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儲備規模。 諷刺性的是,在產油國從以美元標記的油價突然上漲中獲益的同時,它們促成了維持美元價值的需求。從而,三個條件造成了20世紀90年代的美元霸權:首先,1971年,由於美國海外開支造成的財政赤字引起美國黃金儲備的大規模銳減,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拋棄了佈雷頓森林體制,並中止美元與黃金相掛鉤。其次,石油是在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之後以美元標價的,隨後是其他的關鍵商品。第三,1991年冷戰結束後,解除管制的全球金融市場開始形成,推動跨國界的資金流動成為常態。 在匯率自由浮動的背景下,對資本和外匯控制的總體放鬆使得各國貨幣遭受投機性攻擊經常發生。此後,各國中央銀行一直被迫持有越來越多的美元儲備,以備消除本國貨幣在金融市場中遭受突發的投機性攻擊。從定義上看,美元儲備必須投資于以美元標價的資產,從而為美國經濟製造出資本帳戶盈餘。因此,美元霸權阻止了出口國在國內消費其從對美貿易順差中掙得的美元,並迫使它們為美國的資本帳戶盈餘融資,從而把真正的財富輸送到美國,而換來為美國債務融資,進一步發展美國經濟的特權。 第一章 美元霸權與新型全球帝國(3) 即使在經過長期的大幅調整之後,美國股票的價值仍然位於25年來的高點,其交易溢價比新興市場的平均值高56%。1996年到2003年,美國股票資產的價值上升了約80%,歐洲上升了60%,而日本下降了30%。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使亞洲股票資產縮水一半以上,其中80%左右的為美元形式,即便當地貨幣也經過了大幅貶值。雖然自1986年以來美國就成為淨債務國,但其國際投資的淨收益還是保持著正增長,美國海外投資的回報率一直高於在美國的外國投資回報率。這反映出美國經濟的總體實力,而其實力源於美國是唯一能在累積外債的同時,還能享有由主權信貸帶來的收益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美元霸權的存在。 貨幣數量論顯然在起作用。美國資產的增長和美元數量的增長並不同步。儘管所有部門的價值下降了80%,美國公司仍占全球市場資本的56%。從1990年至2001年,道鐘斯工業指數(DJIA)的累計回報率為281%,而甚至在不計算日本的情況下,摩根斯坦利資本國際(MSCI)發達國家指數的回報率也只有12.4%。摩根斯坦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僅有7.7%的回報率。 美國的資本帳戶盈餘轉而為美國的貿易赤字融資。而且,任何資產,不論位於何地,只要以美元標價,本質上就是美國的資產。當美國政府採取措施使石油以美元標價時,鑒於美元是不兌現紙幣,美國本質上就無償佔有了世界的石油。貨幣數量論主張,美國印發的美鈔越多,美國資產價格上升越高。根據新古典主義的界定,只要工資不提高,資產價格的上升不是通脹。從而,強勢美元政策為美國帶來雙贏,而世界各地的工人,包括美國國內的工人,交出了兩倍的損失。 歷史上,全球化過程一直是國家行為的產物,各國一直採取行動抵制國家主權遭受市場力量單方面的壓制。貨幣壟斷無疑是單個國家對貿易施加的最根本限制。1776年,也就是美國獨立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11年後,美國的建國者在斯密的思想的深刻影響下,制定了美國憲法,成文、理性地表達了對貿易壟斷和政府限制貿易政策的憎惡。斯密最憎惡的政策就是當時所有強國推行的重商主義政策。我們需要記住,斯密有關限制國家行為的觀點只是適用於關於貿易限制的重商主義問題。斯密從不支援政府容忍貿易限制,不論該限制是來自大企業壟斷集團,還是來自其他政府。 重商主義的核心目標之一是確保一國出口額高於進口額,在當時,貿易盈餘都是以金屬貨幣來結算的,也就是以黃金支撐的硬通貨,而不是不兌現紙幣來結算的。以黃金支撐的貿易盈餘使英國等順差國家能夠投資於更多的工廠,製造更多的出口品,從而為本國帶來更多的黃金。而美洲殖民地等出口地區,不僅耗盡了維繫其貨幣的黃金儲備,導致本地貨幣的自由落體式貶值(這與當今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所面臨的情況並無兩樣),而且缺少多餘的資本來建造工廠,生產出口品。因此,美洲儘管擁有豐富的鐵礦石,還是只能出口生鐵到英國,來換取英國的鐵製品。 1795年,當美洲人最終意識到他們處於不利的貿易地位,並開始募集歐洲資本(主要是法國和荷蘭的)以著手建設製造業時,英國頒佈了《鐵製品法》(Iron Act),禁止在美洲製造鐵製品,這導致了新興的殖民地居民的巨大不滿。斯密贊成與英國政府所持立場相反的政策,即支持促進國內經濟生產和自由的對外貿易,這種政策後來被稱為“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因為英國無法接受這種異端思想,所以拒絕以英文命名。雖然字面意思是“放任不管”,但自由放任的實質意思根本不是那回事。它意味著政府採取積極的政策來抵制重商主義。推崇新自由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在宣傳“自由放任”就是政府不干涉貿易事務時,都暴露了其根本性缺陷之一:他們是完全不合格的歷史學者。 強勢美元政策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它能通過低成本的進口維持美國的低通脹,也使以美元標價的美國資產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說十分昂貴。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國會聽政會上自豪地將這種安排稱為美國的金融霸權,它使得美國經濟在其他國家紛紛爆發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繁榮發展。它扭曲了全球化,使之成為一種為了得到自1971年以來就不再由黃金支撐、近十多年來也不再由任何經濟基本原理所證實的全能美元,在全世界範圍內利用最低的勞動力成本和最高的環保代價生產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商品的“向底線競爭”過程。
這種形式的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它剝奪了它們大量的出口成果,使其國內經濟缺乏資金,因為所有盈餘的美元都必須重新投向美國國庫券以防止本國貨幣的崩潰。 這種形式的全球化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也很明顯。為了充當全世界最後訴諸的消費者,美國經濟已被推進了因揮霍消費和帳目欺詐而日益擴大的債務泡沫。由於沒有得到國家稅收或利潤的支持,美國的資產淨值和房地產價格不可持續和不合理的增長意味著美元事實上的貶值。諷刺的是,最近美國的資產淨值從2004年的頂峰跌落下來和預期中的房地產價格下滑反映出美元更為走強的趨勢,因為同等數量的美元可以購買更多縮水的股票和財產。美國國內美元購買力的提高造成了它與其他貨幣購買力之間程度不同的差距,致使實行可自由兌換貨幣和固定匯率的經濟體的物價高度不穩定,如香港和一直持續到最近的阿根廷。對美國來說,美元匯率的下降實際上會帶來資產價格的上升。從而,由於美國經濟中存在債務泡沫,強勢美元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債務已將美國的美元政策推向極端。
貨幣匯價的規定已不僅是主權國家對本國貨幣行使主權的實踐。美國借助于美元霸權,在全球自由貿易的名義下,篡奪了其他國家為支持其民族經濟規定本國貨幣兌換價值的特權。美國對匯率的立場一直是不一致的。80年代美元升值時,美國為了保護出口貿易,將固定匯率奉為至理名言。近年來美元不斷貶值時,美國為了轉嫁對其貿易逆差的責難,抨擊固定匯率是在操縱貨幣。現在,它的目標是盯住美元已長達十多年時間的中國人民幣。當其貨幣在很長時期內一直以固定比率釘住美元時,該國如何能夠操縱其貨幣的匯率呢?所有的操縱都來自于美元,而不是人民幣。 世界經濟通過技術進步和無管制的市場已經進入一個生產能力過剩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總需求管理是明顯的解決辦法。然而,目前情況是,生產這些產品的人買不起這些產品,從商品生產中獲得利潤的人消費不了更多的商品。美國市場規模儘管很大,但也不足以吸收全世界不斷增長的新的生產力。隨著世界經濟的增長,全世界人口需要公平地參與消費。然而,經濟和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卻繼續將充分就業和工資上漲視為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而通貨膨脹被認為是貨幣穩健的威脅。 二、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美元霸權的實質 本部分內容初次載于《亞洲時報》2002年7月23日的“中國與全能的美元”(China Vs the Almlghty Dollar),後經修改、補充,2005年12月7日以“中國與新的國際金融體系結構”(China and a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e Architecture)為題載于美國“安全天堂”網站(SAFEHAVEN.com)。 美元的霸權地位使美國能實現單邊政策自主,本質上能對持有或使用美元的經濟活動徵稅和掠奪,這導致:一方面美元強勢,全球2/3的資本流入美國,使美國經濟泡沫化、腐敗化;另一方面亞洲等發展中國家,不是出於比較優勢,而是為了穩定貨幣和賺取外匯還債,不得不採取過分出口導向的工業戰略,以自殘性的價格向美國出口,最終使國民買不起自己生產的商品或進口的商品,需求一直不振,同時教育科技等長線建設萎縮,人民福利下降。 (一)新自由主義和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文化霸權 義大利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安東尼·葛蘭西(Antonio Gramsci)被法西斯主義政府監禁于獄中時,提出了文化霸權這個概念:控制了人的思想,也就控制了人的心靈和軀體。葛蘭西解釋了,一國統治階級如何可以通過意識形態的支配,來確立它對其他階級的控制。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力量塑造了社會結構,而葛蘭西認為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他指出,一旦建立了意識形態權威或“文化霸權”,就沒有必要公開使用武力。 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在新自由主義鼓吹下,市場占絕對優勢,競爭十分激烈但並不公平,社會公正被踐踏,暴力被合法化。各國的許多公共和私人機構都真誠地認為,他們正致力於創建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卻無意地促成了新自由主義的暴力勝利。然而,現實證據表明,在市場原教旨主義之下,永久繁榮對任何國家來說都只是新自由主義的空頭承諾,更不用說對所有國家了。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