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24 11:45:11瀏覽4317|回應24|推薦105 | |
孤山路上的西泠印社, 一直給我神秘的印象 .在台灣時UDN裡看過許多人提起它, 可是還是不知道它. 曾經誤解過 , 以為是像我們的商務印書館, 是個印刷出版書籍的地方 。 其實不是。到杭州的 第一天就以他為目標探訪, 可是時間不夠, 沒有深入就折回當了待宰的冤枉羊. 印社是愛好印刻的文人結社.1904年 由上海已成社團的(題襟社)浙派篆刻家多人所發起, 為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 而成立. 後來二次有備而來, 我喜歡的清晨 對它是太早了. 柏堂展覽館尚未開門. 沒有遊客的清晨特別安靜清冷, 一池小塘在柏堂前, 原建築為宋代所建, 因種有兩棵古柏而得名 . 滿眼的綠意沁人心胸, 牆壁上一大幅西泠印社的緣起與印社風光~濤聲聽東浙 印學話西冷. 雕花曲廊 掩擁著碑刻, 名為印人書廊, 印入書廊記 刻寫著來由. 海拔才38公尺高, 登上鴻雪徑, 不旋即就上了孤山頂. 果然是個斯文所在, 山上地方不大, 處處都是綠意書法對聯 與摩崖石刻入眼來.清早已多人在此 下棋打橋牌談天乘涼. 下圖黛瓦白牆與左方題襟館圍起一圈眺望西湖的舒適高台. 四照閣向湖面 可眺望西湖三島~小瀛洲,湖心亭 阮公墩 (加上最大的孤山 便是西湖四島). 在最佳高點的四照亭 , 是一座可以喝茶歇息遮蔭的舒適所在, 可惜還未開門. 宋朝時候就建有四照閣, 位於如今華嚴塔的位置 更高更遠, 但因年久傾毀, 後重新建此四照閣.
孤山以梅花著名, 暗香疏影其來有自 . 唐朝白居易 有詩 : 三年閒悶在余杭 曾為梅花醉幾場 ; 伍相廟邊繁似雪 (伍子胥), 孤山園裡麗如妝. 唐朝時候 已種滿梅花 ,宋朝林和靖歸隱於此 廣植梅花更加出名, 現代加種各色各種梅花. 早梅冬至開放, 晚梅可開到清明節. 林和靖結交 范仲淹 梅堯臣等正直文人, 梅花盛開時, 開放園籬讓人盡情觀賞, 僅手寫告語 " 休教折損, 盡許人看. 不送不迎 恕我癡頑" 其人傲骨可見一般. 閒泉內的成群金魚活潑的在水中穿梭, 劃破靜寂 點綴著一池碧水.
須彌座上的華嚴經塔呈八角形有11 層高, 飛簷掛著鈴鐺, 屹立在孤山頂. 底層刻著捐款人與華嚴經 , 也有李叔同的"西泠華嚴塔寫經題偈, 第二層金剛經 ,第三層是華嚴三聖, 4-11 層是浮雕的佛教故事. 西泠印社是研究金石篆刻書畫 鑑賞 考古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 由第一任社長~浙江篆刻書法家 吳昌碩集結上海題襟社書畫家 在孤山上築 題襟館, 成為西泠印社最早的雅集之地 . 西湖的湖光山色果然不同凡響,當時加入的篆刻名人有 : 李叔同 豐子愷 吳湖凡 楊守敬 盛宣懷 康有為等.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稱, 1924年連印度詩人泰戈爾也到此落座, 還在此得到印社所刻的中文名"竺震旦"方印 (梁啟超為他取的中文名). 創 棣書楷書行草 新氣象的清代碑學書法家篆刻家鄧石如 石像.棣書 "石淵"大字下, 吳興張鈞衡 小字石刻 "閒泉記". 孤山上的巖石多 , 紀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 號龍泓 的 小龍泓洞. 洞內甚為蔭涼清雅.
罐亭石像~ 吳昌碩號罐廬 , 規印崖裡的石龕是少了頭的吳昌碩像. 友人王一亭刻楹聯 : "金仙閱世 , 石室遁形" . 詠讚吳的甘於清貧 不眷戀功名利祿 ,潛修金石書畫. 王一亭畫的送子觀音像, 吳昌碩為觀音巧妙題字 ~ "行善知人善結果, 贈以佳兒佛曰可, 觀世觀人更觀我 ." 文人們善於運用文字 為畫作畫龍點睛, 也為我們留下當日的唱和即景 以樂觀為題扁的吳昌碩博物館, 漢朝三老石室藏有東漢遺物的石碑是研究古碑的重要文物.將使命吟成楹聯~ 東漢文章留片石 , 西泠翰墨著千秋. 拾階而下, 四照亭下就是涼堂. 涼堂前的棚架上也是一樹老紫藤. 看介紹才知道這九片龍飛鳳舞的草書是岳武穆 書寫的,韓愈 "洗 (ㄒ一ㄢˋ)馬賦".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向來以諫官自許, 不要命多次貶官. 為民喉舌 或不贊成皇帝花費巨資迎拜佛骨 上疏直諫. 古代這些文人特有使命感. 以為為官須 "文死諫 武死戰"為盡忠愛國的職守 . 苦悶的岳武穆找到知音, 引韓愈為知己, 書寫他的詩文 神交其人吧. 中段迴廊除了接上日本觀光客有興趣的寶印山房, 另一端是 山川雨露圖書館, 門上楹聯是清朝張之洞舉為清朝第一的書法金石家~ 陶淵明後代 陶在寬 手書~ 湖勝瀟湘 樓若煙雨 把酒高吟集遊客;峰有南北月無古今 登山遠覽數騷人" 字跡秀麗. 下得山來 柏堂大門已經打開了, 這是 西泠印社的史料館, 也陳列多方玉石印章. 可惜我非此道中人, 也就走馬看花掠過了 . 被古人帶領著 遊了趟他們盤桓過的孤山, 心頭很是舒暢.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