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兒時記趣 (一)
2009/12/14 22:46:03瀏覽2134|回應26|推薦109

五歲時隨著爸爸的工作搬到淡水. 沒有自己的房子之前,三民街斜坡旁的重建街住的最久.房東老太太對我們一家很好, 我們都隨著她的孫女喊她"阿媽". 媽媽上班去了 , 阿媽也幫著看管我和弟弟. 我們倆天天黏著繞著阿媽,問東問西.

雖然是住在人口眾多的重建街上,阿媽有古早女人的刻苦勤勞 , 在一樓後方的天井邊, 居然能圍出一個石砌的小型豬寮來, 有食槽有豬舍 抱來兩隻小黑豬,就開始耐心的守著小豬每日切蕃薯藤, 配一些剩飯剩菜餵養. 阿媽愛乾淨, 每天清理沖洗豬寮, 所以家有豬寮也沒有甚麼異味. 

這幾隻小豬是阿媽的寶貝, 準備養來作拜拜豬公的, 知道我們好奇, 告誡我們小蘿蔔頭看小豬要安靜, 不能嚇到了牠. 阿媽偶爾出去會朋友, 我們也會偷偷的帶著厝邊隔壁的玩伴小朋友去看那幾隻"幗 幗" 叫的阿媽寶貝. 以前的人養寵物的少, 這幾隻阿媽的小黑豬, 成了我們一起長大的神秘小動物.  偶爾幫著在附近的草地上, 尋找開著小黃花, 細葉厚實的矮莖, 折斷後會泌出乳汁的"豬母乳"回家給阿媽煮豬食.

(豬母奶又名馬齒莧)

有一天小豬不見了, 問了才知道賣給人家了,  我們若有所失, 阿媽卻是笑容滿面心情很好 ~ 多日的辛苦總算有了代價, 也不必天天忙著大灶煮豬食了. 勤儉的阿媽手頭鬆了, 就會買一瓶紅標米酒給阿公加菜.

我的幼稚園就在重建街後方的天主堂, 只有報到當天是媽媽牽著我的手去, 以後就和鄰居小朋友手牽手自己去. 我們沒有制服, 連圍兜都不記得是不是要天天穿, 但是記得一定要用別針別上一條手帕, 擦手擦臉, 必要時還可以擦擦鼻涕 .

幼稚園內有修女嬤嬤教我們唱歌跳舞, 點心時間大家乖乖坐好吃果果, 每人一小杯熱牛奶配餅干, 哪是平常吃得到的 ? 所以我喜歡上學,下課時間還搶著跑第一, 去佔後院的鞦韆, 將鞦韆盪得老高, 耶誕節時大家粉墨登場, 一夥人分演天使, 小羊兒, 曠野中的牧羊人, 三位博士先知, 瑪麗亞和約瑟, 熱鬧又好玩,  給我一個印象~上學的滋味真好.  跟著大家排隊,領回一包脫脂奶粉,煮成熱牛奶 ,爸媽阿媽都很高興嚐.

這條街上的小蘿蔔頭自動匯成玩耍隊, 每天在不同的鄰居人家穿門踏戶. 對門的大雜貨店, 斜對門是位眼科醫生, 脾氣很好, 忍受著我們在他身旁, 好奇的看著他替病人洗眼睛.

隔壁的糖果柑仔店, 稍遠的同學家. 前門進後院出, 淡水老街沿著山坡地造房子, 後院出口通下一條斜坡小巷. 就這樣在門戶中穿來走去好似捉迷藏, 百玩不厭.

同學家也好玩, 她們家姐妹多, 妹妹淘氣調皮和我們混在一起, 找蝸牛切碎了餵她們家後院裡養的小鴨子. 她們家還種了 一顆葡萄藤, 我們眼巴巴等著它長大, 籐葉爬滿架, 開花結小果, 小果也慢慢長成一串串結實的綠葡萄. 充滿期待, 摘下一粒來嚐, 這個稀奇的水果怎麼又酸又澀 ?

又隔了一陣子, 平日靜靜繡花的大姐姐, 也很會作花, 看她耐心剪出甜心型的通草花瓣, 染上色, 壓伸花瓣拉出弧狀, 再一片片綴合, 成為漂亮的花朵, 姐姐是個師範學生, 她跟我們都不一樣,很嫻靜坐得住 .  有一天還讓我們嚐到了一種甜味的飲料, 才知道是拿那些葡萄作的, 原來酸酸的葡萄放久了會變甜的.

重建街很長, 街尾往下走經過魚攤肉攤和老大的一家水果店,通到中正路老街大市場.  

看到攤上陳列的紅蘋果也只能看上一眼, 知道蘋果很貴, 聽大人說是給生病的人吃的.  一般買片隔壁小店的抹鹽鳳梨, 西瓜片全家分享就已經很滿意了,   聽說一粒蘋果要五塊錢, 可以買兩三個鳳梨吧, 當時一斤的豬肉也才十元錢吧.  不敢和爸媽吵, 終於有一個夜晚,全家看電影後回家, 經過時爸爸買回來一粒蘋果, 給大家切開分著吃 , 終於嚐到蘋果滋味. 大家這麼重視的禮物水果,  為甚麼嚐起來沙沙軟軟的, 也沒有想像中的香甜.

重建街往上走先經過一家燈火詭異的棺材店, 平日老闆忙著刨材作木工, 阿媽不讓我們去這家玩, 隔壁是家賣銀紙香燭的. 再往上有幫人刮鬍子掏耳朵的男子理髮店, 也有賣菜蔬和豆腐的攤子,鍋碗瓢盆店,  麵包房, 糕餅店.

最喜歡幫媽媽跑腿,大約下午四點多左右去到那家沒店面, 可是空氣中飄著稀有的 "巴打" 香味 ( Butter ), 總有一長列等待隊伍的麵包房. 買回來的 一小節 軟綿綿, 香噴噴讓人口水直流的"胖 "土司,  每人分食著一小塊, 全家就很快樂開心了.

後來爸媽在重建街上方, 晒米粉的米粉埔買了一小塊地, 和同事們一起雇人蓋了兩棟雙拼的獨立的小洋房, 每家都有個小花園和大門.一大片空曠的山崗上就只有我們四家, 其他是一片蕃薯田.

剛搬過去時我小學五年級,功課慢慢變重了 , 也開始要補習了. 吃過飯後要出門參加補習. 去程時家家燈火通明, 倒也還好 ; 等到下課時, 大多數的人家都滅燈睡了, 四遭一片黑暗. 我們家大人都沒有想到小孩子會害怕, 來補習處接, 只好自己硬著頭皮闖啦..

從黝黑的米粉工廠到我家, 才二十公尺左右, 因為聽媽媽說過, 這片地上曾經是日據時代的墳場, 當初蓋房子挖地基時, 就挖出過骨頭罈子, 送到廟裡去焚香安置了.

知道之後,白天一個人走, 想到都毛骨聳然,何況是晚上. 要走這一段"瞑仔埔"時, 只好假裝勇敢的大聲唱歌和吹口哨.  胡思亂想到怕了, 實在唱不下去了, 就抱著頭 用最快的速度衝回家去,生怕後面就伸出一隻手來揪住, 直到按著家裡的電鈴,才鬆口氣,覺得自己總算脫離險境 , 安全了.

備註: 為了活潑版面, 本篇的照片均取自於網路, 或有今古交錯, 請見諒.                  新增背景音樂- "返璞歸真"  詞曲:鄭智仁  唱者:知音合唱團 歌詞~

有田嬰 (蜻蜓) 和獵鳶 (老鷹) , 有田蛙仔與白翎鷥 ; 有流水 有翠青, 暗瞑有蚯蚓的聲.   有流星和月圓 , 有日頭和落雨天; 有歡喜 有仰望  養飼阮大漢的天 .

囝仔兄 , 問人客你對叨位來 ?  我講~ 我對遠遠所在  ; 囝仔兄 , 擱要請問人客 你為甚麼代, 來到阮這麼田庄的所在  ?


( 心情隨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salice&aid=3585446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花蔭深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珍貴
2009/12/15 12:08

這些老照片是小時候的照片翻拍的嗎?

那些灶和老房子看起來又像是新照片呢!

好珍貴的記憶和影像,謝謝你寫下紀錄並與我們分享。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12-15 14:48 回覆:
殘念ㄋㄟ ~ 那些照片是我想給大家一些影像, 從網上偷來的 (噓~小聲些 ,別給人發現了 ) .

仔細想想 , 古早的日子很多有趣的事: 像是商家的鳳梨西瓜 , 一定要抹層鹽在上面,  才顯甜; 眼科醫師看病不像我們現在, 自箇兒拿藥水回家點, 而是病人拿著個像酒器樣的金屬杯,擱在眼下接著, 眼科醫師再拿著個噴擠器, 幫病人沖洗眼睛哪.

可憐的眼科先生 , 這樣不是很容易被病人感染到喔 ?  


水雲瓶子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12/15 12:05

小時候的事可以記得這麼清楚,好厲害ㄟ。

我也很膽小,小時候經過會隨風發出怪響的竹林叢旁,都會跑得飛快。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12-15 13:49 回覆:

哎喲~ 就是得了老人家的通病  " 淨講都講過去"啦 .

小時候人小吧, 總覺得甚麼都可怕 , 有聽過虎姑婆  林投姐的故事嗎, 那會伊伊  ㄍㄨㄞ ㄍㄨㄞ的 竹林子當然可怕 , 到現在我都還避著呢.


薄扶林89號/指甲印VS.白骨爪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寫得真好
2009/12/15 09:29
感動!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12-15 13:40 回覆:
謝謝 Grace ~. 趁著腦海裡的畫面和氛圍還在, 想試著記下來一些 .

竹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兒時記趣
2009/12/15 09:25

我們那個年代的兒時記趣 大概只有我們能體會

妳還比我好  有念幼稚園 

我住鄉下  沒有幼稚園可讀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12-15 13:25 回覆:

我算幸運的, 當年的學校少 , 幼稚園更少, 所以喝熱脫脂牛奶的味道到現在都還記著 . 兒子女兒長大後好命的只樂意喝鮮奶, 不喝沖泡的奶 , 我倒還好沒有這個問題 .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類似的恐懼
2009/12/15 06:48
五六年級補習回家時,也很害怕走夜路。我家在村子最後一排,每隔兩排房子才有一盞路燈。有時爸爸或哥哥會騎腳踏車到村大門來接我,但也有很多天是自己走回家的。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phsalice) 於 2009-12-15 07:13 回覆:
有大人接真好, 小時候很羨慕那些父母會來接的. 奇怪的是風氣很好吧, 很少見到ㄟ, 只記得住在很遠的油車口的 (現在的漁人碼頭附近)一位同學, 有家長接. 補習的地方靠重建街, 住在中正路老街和清水街或重建街上的, 就一群人一群人走. 我也有同學相伴到米粉埔和重建街口, 再進去就要自己走了. 我也沒跟爸媽開口要求接, 就這麼硬闖了.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