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2 16:48:53瀏覽3002|回應17|推薦88 | |
就是在現在這種的大冷天裡,節氣開始漸入冬序的冬至, 一個多月之後就要過年, 家家戶戶開始忙, 找時間在家裡徹底的洗刷大掃除, 也開始磨米作各式的米食. 冬至就要作冬至湯圓,阿嬤會差遣我們提著泡過水的白米裝在小鉛桶內, 帶著一個乾淨的布袋和小桶, 到有石磨的街坊家前磨米. 這時候家家都忙, 磨米有很多人排隊, 大人忙著其它的工作, 排隊的事就交給我們小蔔頭, 我們可樂意得很. 輪到我們家時,管磨的大人一小杓米一小杓水的倒進石磨的空心裡, 一邊推動轉軸, 不一會兒就看到流出乳白色的液體, 由石磨嘴接進小桶再倒入布袋口, 一小點一小點的接著. 磨完了的布袋打個結,水淋淋的提回家去. 回到家後看見阿嬤拿個重物壓在布袋上,或是綁支扁擔壓在長凳上的幾個米漿布袋上, 讓布袋出水.小時候一直很奇怪水淋淋的米汁是怎麼變成糯米塊的 ? 直到媽媽教我紅豆洗沙作紅豆餡.才知道布袋是過濾用的. 這些磨米的事到元宵作完才結束, 從前這些湯圓 甜年糕 菜頭粿 包餡的紅龜粿都是自家作,再不是受饋贈的 沒有賣的. 看阿嬤作冬至圓是將濾過水的糯粉塊分成幾個小塊, 將其中的一團丟到水裡煮熟, 這團熟粿當成揉壓黏合的母團, 和著其它的糯粉塊就可以和成柔潤的粿團, 取一小塊將食用色素略搓進去, 就成了紅湯圓. 將粿團搓成細條再一粒粒的捏斷分成大小相似的小團, 放在掌心搓圓了就是湯圓, 阿嬤能一手搓圓三四粒呢, 有甜糯糯的冬至圓可以吃, 我們這些小蘿蔔頭乖乖的幫忙, 一旁耐心的等著. 過年前更忙, 磨出不同的米作年糕,紅龜粿和蘿蔔糕, 阿嬤在廚房裡忙個不停. 糯米粿粉沖入熱紅豆湯攪拌不沉底,, 就成了紅豆年糕糊; 沖入紅糖水就是甜年糕; 在來米粿粉沖入熱蘿蔔絲水, 攪成適當濃度的糊狀, 倒入墊上玻璃紙的大蒸籠抹平,玻璃紙和 籠邊插入幾個作為均勻通氣的短竹管, 搭上蒸籠架, 可以架上兩三層,蒸上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出爐了 . 過年前還有一樣大事~ 一定要蒸出一碗碗裂成花瓣樣的發糕來拜神. 這蒸發糕就更加慎重了, 阿嬤在掀蓋子之前會唸唸有詞, 祈禱觀音菩薩保佑啊, 要讓她順利作成功,一個個都能漲起裂開. 發糕發得漂亮表示一年都會發, 發糕發不起來或者不會開口裂花, 就表示來年的運氣不會好, 這發糕就好似神明對家運的應許和預言, 所以大家都格外用心,格外提心吊膽, 等待著神明的提示. 過年前阿嬤的大爐灶開始沒停的熱鬧.大爐灶可是不容易生火的, 古時候的媳婦兒不好當哪, 沒升過大灶的火,就不知道我們一點火就自來的瓦斯爐有多方便 . 小時候阿嬤教我起火,要有耐心一道又一道的作~先準備兩三張A4廢紙揉成稍緊一點的紙團露出一角 , 放在最底層做引火用, 上面架設劈過的細柴棒, 細心搭成中央集中高起的帳篷型, 木柴上面再鬆鬆放幾塊木炭。 擦火柴點燃紙團後, 引燃細木棒,再將炭塊燃著. 有時起火時木頭會起煙, 燻得人眼睛睜不開. 若是木頭快燒完了, 炭火卻不濟事轉黑了, . 這時候要夾炭到柴火旺或炭火苗已出的位置,也要煽火將木炭燒紅. 若是火苗太弱還是煽不起來, 還有法寶~ 一支長長的竹吹管立刻伸到弱火點,死命的吹氣救火, 說也奇怪, 吹啊吹的,這就能救回來了, 所以升火的時候要仔細守候觀察,吹火煽火弄得火星子滿天飛, 腮幫子漲得發紅, 鼓得發酸. 直到炭火旺紅了才算成功. 看過小阿信在幫傭家裡升火也是要吹火的鏡頭, 原來古時候大家都一樣的起火作飯呢, 覺得很有意思. 其實阿嬤很少讓我起大灶的火, 可是媽媽的小炒菜爐常讓我起火. 從前租用的家裡沒有廚房, 我們住在阿嬤的二樓, 上面沒有水, 燒菜作飯就在一樓客廳. 媽媽的爐火由我管, 大人要我將炭爐搬到外面街上, 放入團紙, 木柴棒, 炭塊, 等爐火燒旺了再抱進屋來. 後來木炭改為煤球更經燒, 煤球叫一堆在一樓等著用 , 可是生火的煙就更大了.一直只有我家在門口街上升火, 奇怪的是, 沒有左右鄰居來抱怨過, 現在回想才知道當時的鄰居們容忍,人情味真濃啊. 直到有一天爸爸帶個爐子回來, 他示範著火柴一點就行了, 再不用紙團火柴了, 那是一只煤油爐. 這個煤油爐使用起來比較危險些, 大人不放心小孩作事, 都是大人自己來. 可能怕不小心爐子翻倒了更危險吧, 沒有用多久又回到煤球, 長大些初中時記得家裡改用沒有煙火的電爐. 阿嬤教我的起火術很有用, 高中後和同學門出去玩, 用來煮餃子還是烤肉的炭火別人起不著, 用上阿嬤這一套,保準生得出火苗來. 媽媽那時候為了貼補家用, 考上北投的中影製片廠當雇員, 每天打扮好提個皮包出門. 四十年之後我的小學同學告訴我, 她說媽媽穿著淡水人少見的旗袍,蹬著高跟鞋提著個白色皮包, 從住老街的她家門前走過,去等公路局班車到北投. 她說妳媽媽好時髦哪 , 我自己或許天天看, 居然忘了上班的媽媽是個甚麼樣子, 只知道那時候的媽媽怎麼都吃不胖, 中老年時就沒辦法了. 有一天媽媽還沒有到家, 有交待我起火洗菜, 我正在門口起火, 這時候來了一個身裁好,個子高大,穿著合身旗袍, 蹬高跟鞋提皮包的漂亮阿姨, 一看就知道找媽媽的. 果然是, 這阿姨告訴我她姓馬. 馬阿姨大概是北方人, 個性爽朗親切, 我一下子就喜歡她了. 貴客臨門了, 得好好的招待啊. 我先給她泡杯茶, 請她到樓上坐著等, 怕她等得無聊, 我居然到媽媽的牌褡子鄰居家搬救兵,找人陪這個阿姨打牌,鄰居媽媽很賞面子都來了 . 我幫她們攤開媽媽的墊布毯子, 鋪上白色的道林紙桌巾, 奉上茶水, 看著她們坐定了, 有聊天洗牌的聲音, 我也放心的下樓去, 等著媽媽回來. 媽媽回來後自然是又驚又喜. 住重建街的鄰居玩伴們平日不是赤腳就是穿了一雙厚木屐. 雖然五隻腳趾露出來, 腳踝處不像皮鞋被固定住,這雙木屐在我們的腳上可靈活了, 蹬著木屐爬坡,跑步,踢銅罐子都沒有問題. 只是孩子玩得兇,木屐也耗損得快, 很快就變薄了. 最容易損耗的其實是鞋面, 雖然木屐的兩側各加強一塊軟皮, 釘上三個小釘子. 我們天天趴趴走, 又跳上跳下的, 木屐帶子很快就在釘孔附近斷裂掉. 剛開始是找阿公幫忙修, 後來知道剪去斷裂部份, 再小心的找新的屐邊釘回去就好了. 再後來,弟弟的 我的 鞋帶斷了就搬出阿公的傢私頭,給它這麼修回去, 到兩側屐邊破爛到沒處可釘, 才會要求大人給我們買新的. 跟其它人比, 我們還有鞋穿啊. 多年之後看到日本片裡浪人劍士, 著個高木屐"ㄎㄧㄚ ,ㄎㄧㄚ,ㄎㄧㄚ"的快跑避敵, 或者是上前舉刀追敵, 猜想跟我們小時候一樣, 已經人屐一體啦.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特別記得民國四十八年這個數字, 有一天從屋旁的三民路斜坡走上來一個高頭大馬的外國人, 居然邊走路邊撒錢, 在我們家看得到小鈔票像蝴蝶一樣的在斜坡上飛, 一路上緊跟了一群人忙著接, 或是蹲在地上揀錢搶錢. 也有街坊鄰居看見了 ,忙著參進去的, 爸爸不讓我們去, 只跟我們說" 不許去 , 老美最壞了 ". 不懂是怎麼回事, 只好忍著乖乖不出門. 長大之後也沒問爸爸, 猜想大概是不喜歡渡假美軍手上有點錢,就這樣撒著錢看著人群為之瘋狂, 簇擁著他讓他因為有錢而瞬時成為高一等的施捨大爺吧. 小時候地方上的大拜拜是件大事, 淡水自己有個端午節之後的五月初六清水巖祖師公白日出巡大拜拜. ( 端午節當晚 由清水巖祖師的黃昏出巡展開大拜拜的序幕). 常看到舞龍舞獅,七爺八爺遊街, 有八仙過海踩高蹺, 也有美麗的蚌殼精一搧一搧的開合著蚌殼, 忘了有沒有唐三藏 孫悟空 豬八戒與沙悟淨了, 也有宋江陣 八家將護航, 嗩吶鑼鼓樂社助陣.清水街祖師公廟前 廣場上放滿了祭神的貢桌, 貢桌上堆滿紅龜 糕餅 還有蓋著繡花錦緞,口含橘子的大豬公, 旁設戲棚, 熱熱鬧鬧獻給神明. 淡水當年的大拜拜真是敗錢啊, 當年明明大家都窮, 可是五月初六清水祖師大拜拜花錢絕不手軟, 聽同學說很多人家是借錢來作拜拜的. 也是古時候人人畏神敬神, 一心祈求神明保佑家有好運, 窮只能窮家裡, 對神明可是傾家蕩產都要無限量奉獻. 大拜拜是家家戶戶從中午到晚上廣設流水席, 識與不識的賓客經過門口都要強拉進門, 人客多才表示敬神的誠意足.. 菜餚不夠豐富, 就沒有人願意上門作客, 多沒面子啊, 拼死命都要花錢辦豐盛, 大拜拜才熱鬧. 後來政府不忍大拜拜的浪費風俗影響到人民的生活, 提倡節約, 聯合幾個鄉鎮輪流迎神送神接受大拜拜, 八, 九年一次, 神明有熱鬧的祭拜到, 人民也比較不受大拜拜的超支影響, 要長時間咬牙借錢過日子. 八庄九地的大道公(保安大帝~黑面醫藥之神明)生日農曆三月十五大拜拜, 是三芝附近的小坪頂, 北新莊 , 水硯頭,小基隆,中田寮, 淡水...幾個村里輪流作爐主承辦大道公生日的大拜拜, 八庄今增為九庄, 九年一次. 神明輪流到這幾地去出巡作生日, 當庄爐主聯同地方大老頭家主辦殺豬公設戲棚神壇的大拜拜的慶典. 中田寮古照~ 水硯頭古照~ (古有水源用水車打水) 下為2006年三芝的大道公神壇與供桌 戲棚. 民間的求神敬神的心濃, 迎神拜神送神都極為熱鬧.生日前的三月十四日拉開序幕~ 午後一點由鎮公所派人來監秤最受注目的磅豬公, 普通豬為兩三百台斤重, 想要獲選為千斤重的第一名的豬, 敬獻給大道公成為神豬,可以得到爐主和當地信眾獻上的各式金牌, 這神豬不好養, 拜拜前三年就要特別選種悉心餵養照料, 給與特殊好食, (水果是蘋果級的),像照顧兒孫一樣小心伺候才能養成健康的一千台斤的神豬. 各家獻豬較勁的味道濃, 所以秤磅大豬要有人監看.當日傍晚宰殺豬公為次日祭祀作準備, 舊爐主設宴請客. 三月十五當日 將大道公(保安大帝)神尊共九尊 (大帝 二帝 三帝,..九帝)由庄內頭家和信眾幫忙, 請到爐主厝家廣場, 也連同大爐,神桌. 請神的陣仗內還有: 三位鎮妖(也是嬰兒守護神)的太子爺~中壇元帥, 哪吒太子,羅車太子 ; 黑虎將軍三尊~老虎爺公, 大虎爺子, 二虎爺子, 五營令旗等相關物件,延請至旁設演戲棚的神壇內, 佈置好戲棚, 請神欣賞歌仔戲, 歌舞團, 舞龍舞獅等, 設神壇迎神外, 也讓庄內信眾與來賓頂禮敬神. 神壇內有道士搖鈴作法,唸符咒,鞠躬,焚紙錢接引眾神享用.
第三日,三月十六日新舊爐主交接並進入最後的高潮~過火儀式,抬著神轎與信眾赤腳走過通紅的長長炭火龍,意指除去穢氣, 疾病,霉運...,迎接新的平安年。 出巡 ,過火 ~ 最後一日農曆三月十七日新爐主落馬安座~新任爐主清晨八點帶鑼鼓陣神熱鬧迎接保安大帝"大道公"眾神尊恭迎至新爐主家中 ~ 走最前面的是 舉"報馬"、"肅靜","迴避牌"的聽差,另有福德正神、虎爺、中壇元帥、九尊保安帝.(猜想是九庄各有一帝, 交由爐主共同供祀, 每年輪流至新爐主庄出巡進駐), 黑白無常 (高七爺, 矮八爺),.....八家將 宋江陣 , 舞龍舞獅, 鼓吹鑼鼓 熱烈護送. 報馬仔是迎神不可缺的人物,既是報馬仔必然走在最前面,早期窮是脖子上繞一串, 現在是身上揹著一袋餅(鹹光餅~戚繼光餅),傳說小孩子吃了可以得到神明的保佑,所以信眾會守在路旁,跟他要餅吃. 十七日中午,新爐主家祭祀迎來的眾神, 作午時安爐, 也供民眾敬拜. 下午一點半新爐主庄上的頭家們與民眾準備菜飯犒賞軍擔(迎神的隊伍),在新爐主家的廣場犒賞大爐看戲,下午與晚上會聘請歌仔戲演壓爐戲,當然也有豐富的宴席招待遠道邀來慶祝和觀禮的眾親友與當地庄民. 從前的迎神遊街人物更多更精美,七爺八爺慢慢踱著步子, 扮相精美的八仙~持劍的呂洞賓 ,執荷花的何仙姑 拐腿的李鐵拐, 打扇的(漢朝人)鍾離, 提花籃的藍采和, 倒著騎驢的張果老,吹簫的韓湘子, 手持玉板的曹國舅,遊行踩高蹺繞街, 美麗的蚌殼精一搧一搧的開合著蚌殼, 忘了有沒有唐三藏 孫悟空 豬八戒與沙悟淨了.最近看到的宋江陣, 嗩吶鼓樂社和電子花車比較多. 八仙過海繡像與磁像~ 平日儉省的庄民,逢上大拜拜就很熱情慷慨撒錢作熱鬧, 我那聰明靈活的阿嬤, 有一次, 也就這麼一次, 說要到小坪頂山上的拜拜廣場去作生意, 不知道是我硬要跟, 還是我可以當個小幫手, 阿嬤取得我媽媽的同意,帶著我和她的孫女兒, 我們跟著她帶著折好的攤架, 貨品 和其他人一起坐車去小坪頂. 是甚麼生意呢 ? 原來是賣香煙, 好像還有個和射香腸一樣的轉輪. 我們是下午坐車去的, 天黑了怎麼作生意 ? 阿嬤取出一個小鉛罐有長管子的寶貝, 管子口點上火,這光度比蠟燭還強, 火燄穩定不會被風吹熄了. 直到初中讀理化才知道那是乙炔燈. 陌生的地方, 不敢作怪,乖乖守著攤子, 聽著遠遠的戲臺上鑼鼓點和歌仔戲唱的熱鬧, 看著阿嬤招呼客人. 小孩子睡得早, 那個昏黑的晚上, 我只記著天黑了, 天氣變冷了, 我好睏好想睡覺. 總算等到阿嬤收攤, 等了好久還在等其他人一起上車. 坐的是大卡車的後車斗, 擠了不少人, 大家都坐在地上. 不知道是當時的馬路狀況很差, 還是司機先生也睏了想早早回家去 , 那個車的震盪讓我終生難忘. 一路上沒篷擋的冷風直灌進來, 凍的叫人受不了, 黑暗中又不停的磕磕撞撞, 很好睡的我幾次都被震醒, 心裡一直在想: 怎麼這麼久了還到不了家啊 ? 等了好久.....好久, 總算聽到阿嬤叫我下車說到家了. 好開心啊, 還是自己的家最溫暖舒服. 也是這個趕拜拜的記憶深刻, 促使我將大拜拜的民俗查出來, 好好的重溫一遭小時候的回憶. 那個物質不充裕的年代, 大家竭盡所能的虔誠敬神, 用心用時間裝點 , 懂民俗的老人家慢慢消逝了, 希望這些兒時回憶也能勾起大家心目中那個純樸又久遠的年代. 備註: 1)本文有關清水巖祖師與大道公慶典之照片與解說均參考"八庄大道公"網站 2) 難以找到貼心的台語版有關廟會拜拜的音樂, 嘗試配上知音合唱團男聲所唱的: "油車粿香擱脆". 這是作曲家~林福裕所作. 遊客絡繹不絕的淡水老街 , 舊市場的對面就是滬尾最古老的廟~福佑宮媽祖廟. 歌詞~ 油車粿 香擱脆, 土豆仁 ㄇㄧㄝ 歸把, 媽祖間 點電火, 市場內 賣芋粿.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