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6 18:11:31瀏覽1173|回應2|推薦23 | |
每年剛入冬後的這個時節,全台灣的茶山都彌漫著一股或清爽或厚實的茶香。這每年的最後一個茶季,代表的是一年來豐收與否的總結,當然,忙碌如同往昔。 一大清早天還矇矇亮,大批的採茶娘子軍便在一個地方集結,乘著貨卡往茶園出發,到了目的地後每個人就井然有條,採摘最完美的芽葉。通常是一心二葉,但如果到第三葉還是軟嫩的,那倒無妨,也一並採摘吧!否則就糟踏了。 茶園的另一頭也是一樣忙著。茶工連忙接過一簍一簍新鮮的茶菁,秤重、倒入更大的茶簍,這時是百分百的分秒必爭而且重量錙銖必較,一方面關係到採茶工資的重量馬虎不得;一方面茶菁得趕忙運回大埕曬菁,而採茶女,也急著回去繼續採茶。 這一大簍的茶葉重量可不輕,何況一次就要擔上兩大簍,重量可是逾百餘斤的,更甭提在茶山中可一定有山路要走的,但這倒也是甜蜜的負荷,越重代表越豐收。 大埕上茶工將整簍的茶菁平均灘撒曝曬、茶菁撒落的厚度以及曝曬的時間和日照的強烈、角度有絕對的關係,照得不足或太過對於後續的發酵和炒菁到成品的質地都有絕對的影響,可是得仔細斟酌的,時機一到立刻收進室內冷卻發酵。 當經過幾個小時的發效和中間的不斷翻攪拌後,已經入夜。採茶人家的重頭戲就此開始,茶的熟成度端看發酵時間長短;而茶葉成果是好是壞就要看炒菁的技巧。炒鍋的溫度、炒菁時間的長短這時還得看發酵程度還有茶葉的溼度,彼此互相斟酌,這需要很有經驗的師傅才將能將茶菁炒成完美的茶燥。到這裡,茶葉已經幾乎近成品,輕度發酵的茶葉在經過炒菁乾燥後就是青爽的包種茶,發酵在長一些則可以成為烏龍茶的中發酵茶或者是重度發酵的紅茶之類,而通常這個時候也已經接續第二天的清晨了。 第二天,當採茶的娘子軍繼續到茶山工作時,茶工繼續完成茶葉的成品,這時新採的茶菁也陸續回來大埕報到,採茶人家更為忙碌。在第二天得一直反復近行茶葉的乾燥和擠壓成茶球定型,直到茶葉成完美的半球型為止。這個時後就可以評斷茶葉的成果好壞與否,但是到真正最佳的賞味期,還得密封放置半個月的時間醒茶熟成,茶湯的色澤、香氣、甘韻在這個時候才至臻完美。 要如何泡得好茶?這還得端看個人喜好的濃度和溫度而言,講究的人茶具還得特別計較過,不那麼講究的話只要一只陶壺溫過,茶葉的量擺上茶壺的1/3泡上30秒到1分鐘,茶湯的濃淡可以隨喜好自行調整。這邊要另外提醒的是,茶葉的第一泡茶湯千萬別倒掉,因為大部份的好營養可都在這一泡。 趁著天冷,來喝口暖茶吧 阿瓦家的茶園生長在雲霧環繞之中。 剛手摘採收完的茶菁、右上角兩個就是裝茶菁的大簍。 發酵過程中得不時翻動攪拌茶葉 阿瓦家看到的山景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