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心悸是什麼症狀(上)
2010/11/25 11:10:07瀏覽3325|回應0|推薦23

定義:

所謂心悸 ( palpitation ) 是病人本身感覺到心臟有不正常活動。 心悸可以反映出心臟跳動改變的狀況,例如: 心臟收縮力或心跳快慢的改變。 但對某些病人來說,非心臟方面的疾病也可能會被認為是心臟的不正常活動,而使病人誤認是心悸。心悸的原因包括: 

1.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是心悸最常見的原因,可能有潛在的危險其中竇性心搏過速是最常見的診斷,而心室早期性收縮也是常見的診斷之一。

2. 非心律不整性之心臟異常包括心臟衰竭及瓣膜性心臟病都可能造成心悸。

3.非心臟性的疾病 

非心臟性的疾病也可能會造成心悸。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包括: 發燒, 甲狀腺機能亢進,藥物影響及心理方面的問題。

流行病學:心悸其實經常發生。但是大多數健康的人不會特別理會。 只有一小部份的人會因此而尋求醫療的協助。 因為大部份心悸的病人都被診斷成其他疾病,因此並沒有正確的統計指出心悸在基層醫療的發生率有多高。 某些人發生危險性心悸的機率較高,但與性別與種族無關。 除了非心臟活動性因素,如胸壁收縮或腸道蠕動外,大部分的心悸是因為心臟跳動速度,節律, 及收縮力的改變引起的。 

. 心臟疾病

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肌病變與瓣膜性心臟病,這些疾病常常發生心律不整且被認為是心悸。有缺血性心臟病的病人,更可能因為心律不整而造成死亡。 

1.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會改變心臟跳動速度、節律、及收縮力。因竇性心搏過速而造成的心跳加快可能被認為是心悸。因心室早期性收縮而造成的心跳暫停,或隨著暫停之後而造成的有力收縮,也可能被認為是心悸( 1)

2. 非心律不整性之心臟疾病

非心律不整性之心臟疾病可能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力並因而造成心跳速度的改變(2)。如: a.鬱血性心衰竭鬱血性心衰竭會造成心跳加快而被認為是心悸。 

b. 瓣膜性心臟病

瓣膜性心臟病會改變心跳速度及收縮力而被認為是心悸。  

. 心理疾病

   例如焦慮、緊張及心身病,都與心臟性或非心臟性心悸的發生有關。 儘管這些病人並不會因此而增加猝死的機率。但他們卻是最常接受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的病人。因為這些病人會對正常的心臟活動更為敏感,而把它當成是心悸。因焦慮和緊張而造成過多的茶兒酚鹼(catecholamine)分泌也會增加心跳速律及收縮力。 

. 其它疾病

   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發燒及貧血也都可能造成心悸。非心臟性異常會進一步影響心跳速度及收縮力,並且對大部分因這些疾病而住院的病人來說,一旦詳細的詢問病史,都承認有心悸的症狀。系統性疾病如貧血或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增加心跳速度及收縮力。 

. 老年人

   老年人最常發生心律不整並且有較高的猝死率。 

. 藥物

藥物如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會改變心律,而毛地黃(digoxin)會加強心臟收縮力而造成心悸。 

臨床特徵

詳細的病史詢問是評估心悸的主要部驟。也可當成醫師尋找引起心悸原因之線索(3)  

1. 現在病史

注意病人描述心悸的感覺,可能使用的詞句例如:心臟像在賽跑的感覺,或像是有人在胸前重擊一樣,或心跳忽然停了一下。其他包括胸痛、喘息、胸悶都可能被心悸的病人拿來描述心悸。重要的是當心悸的病人主訴有胸痛喘息時,要注意是否有嚴重心血管疾病。 

2. 對於心跳節律的描述可請病人自己數出心跳的節律,對的病人來說對診斷是有幫助的。儘管大部份的病人不知道什麼是良性或惡性心跳節律,但如果病人描述的心律是快速且非常不規則的話,則病人可能有心房顫動。 

3. 加重因素

會導至心室早期性收縮或竇性心搏過速的因素都應避免,這包括了運動、抽煙、咖啡、焦慮、壓力、發燒、生理期、酒精、巧克力及某些化學物質的暴露。另外完整的藥物使用史,包括醫師處方與非醫師處方,或藥房藥物的使用都應了解。 

4. 緩解因子

包括頸動脈按摩或valsalva手法,如果使心悸緩解,則可能是心室上心搏過速(supraventicular tachycardia) 

5. 相關症狀

胸痛、暈厥或冒冷汗,通常表示嚴重的疾病,並且須要更仔細的評估。心悸伴隨著胸痛可能表示有缺血性心臟病,而大部份有暈厥或眩暈並伴有心悸的病人極有可能有心律不整。 

其他相關症狀:例如潮紅或感覺異常並伴隨心悸可能表示是停經症候群或緊張。當醫師檢查病人的脈搏六十秒鐘,如發現有不規則心律,則超過 90%可在Holter EKG上發現明顯的心律不整。在少數例子中,醫師可能會摸到與病人心悸同步的心臟額外收縮。收縮時的心雜音可能表示有心臟瓣膜性疾病。非心臟方面的發現如甲狀腺腫大、發燒或姿態性低血壓,我們應懷疑是否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感染或貧血。

實驗室檢查(接下頁)

作者:王國哲,賴世偉,劉秋松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epper460618&aid=463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