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05/15 18:04:20瀏覽2813|回應39|推薦148 | |
我們在這個酒莊餐廳享受母親節午餐。 這一陣子在 udn 讀到很多文章論「禪」。格友吳怡仁的部落格一向談電影,最近有一篇文章談到一本叫做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的書。他說書名源於 1948 年德國哲學家 Eugen Herrigel 寫的 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 (日本弓道的禪)。 我讀文後的直覺反應是,雖然沒讀過這本書,但是我知道人生本來就充滿禪機。 讀文同日才發現,我家廚房桌上就擺著這本 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我卻一直視若無睹。這本書是女兒讀後留在家裏的,寶物就在眼前,沒人點醒的話,我還不知道那是寶 - 這事本身不就是有禪機嗎? 寶物就在眼前,是真是假,開卷閱讀才能分曉,才能收穫。 認真讀了這本書。書中有一句話 He who has a hundred miles to walk should reckon ninety as half of journey 讓我一讀再讀,再三推敲。 走一百里路,要把九十里當成一半?所以最後十里需要的投入等於前面九十里花費的力氣總和?換個角度說,前面九十里的路況是平坦大路?平坦的,要走九十里也是不簡單。經過九十里的磨練,體魄肯定不一樣,十里豈是難事? 我越想越糊塗了。最大的關鍵是毅力,毅力不夠,不管難易都可能走不完最後幾里路。這句話強調「一半」的用意是什麼?我想是等量的意思吧? 吳怡仁回覆我的關於翻譯成中文的疑問,提到戰國策的「行百里路半九十」。我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是是中國古人說的話。中學國文課讀「行百里路半九十」,有現成的白話翻譯,我不求甚解,倒也覺得簡單明白。怎麼經過洋人的簡單英文說法,我卻一頭霧水? 今年的母親節跟我的生日非常接近,我們選在星期六合併慶祝。我跟女兒說,這個德國哲學家說 「 He who has a hundred miles to walk should reckon ninety as half of journey。」真巧,今年我們母女的合計年齡也是九十,表示百年人生才走了一半? 再過五年,母女年齡合計就是一百,再五年 110,再五年 120........。哦,往後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還是越來越容易? 關於 The Art of Archery 談的弓箭道,老公說,跟打高爾夫球的訣竅相似,不管是推杆還是揮杆,瞄準目標後,眼睛要注視球,不是目標。 書上說射箭時,拉弓瞄準後,什麼時候放箭全憑身體的感覺,該放就放,放得非常自然,一點都不需要意識思考。 作者的放箭理論與我的人生心得不謀而合,人生正是如此。65年的歲月,一路走來,就是這樣的理論印證。年輕時,我努力學各種技能,不談工作的技能,我覺得最好的例子就是我會因為自覺,而選讀不同的書,譬如:聖經、宗教的哲理、研究血型、說話的技巧、人性的弱點......等等,都是因為生活遇到瓶頸,需要自我突破。人生的學習就是如此,一個腳步一個坑。 陷入坑裡的時候,廣求智慧靈感。走過的坑就好比武功秘笈的每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接著一個,練就一身武功之後,再遇到類似的坑景,就會視如平地,輕鬆跨越,毫無障礙。 「你上山修行後得到的禪其實是你帶上去的.(The only Zen you can find on the tops of mountains is the Zen you bring up there)」 一步一腳印,生命的存在就是生命空間的融入,跟著生命成長的同時也是人格的塑造,塑造再塑造,最終成就 transformation。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不是原來的自己,歷經蛻變。變成什麼,是自己要對自己(年輕的自己對年老的自己)負責的。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