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22 18:19:47瀏覽1459|回應3|推薦27 | |
完整的生命教育,如同一場接力賽跑,從初始的第一棒,一棒接一棒地交接,到了最一棒還要努力衝刺才能到達終點。如果第一棒沒跑好,接下來的又沒趕上,最後一棒就難以衝刺奪標了。
因此,生命教育不是從進入學校才開始的。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各階段都需要不同層面的教育與關懷,甚至有的人提前至受孕期就開始了所謂的胎教。在過去的舊社會裡,由於農村大家庭的生活型態,人際的關係互動有著非常緊密的連結,容或其中夾雜一些不良的陰影,但整體來說,是充滿人情味的社會制度,讓人們在關係的連動中,得以擁有完整的支持系統。所以生命教育從一出生就在家庭中不斷地進行,以形塑其人格特質和自我概念。
隨著社會的變遷,家庭結構產生了變化,人際間的互動由緊密而疏離,不安全感經常伴隨著人們的成長歷程。更由於社會偏重經濟、科技的發展,導致人文精神的匱乏,人的心靈常處於茫然、空虛的狀態。大多數父母每日忙於家庭經濟的照顧,反倒忽略了孩子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核心價值,生命教育往往仰賴學校教育來完成。倘若學校也同樣忽視生命教育的重要,一切以升學目標為導向,等到孩子長大了,進入社會後再完成其生命教育,那時恐怕為時已晚。
近來社會上利用line的普及而行詐騙的事件層出不窮,有許多人受騙,雖然每筆數額不大,然積少成多也相當可觀。網路科技的發達,使得詐騙手法日新月異,一方面不但增加了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生命教育必須及早開始的重要。
從佛典的閱讀中,深刻地感受到佛法蘊含了非常豐富的生命內涵,那令人讚嘆的慈悲與智慧,或許可以提供作為生命教育可行的方向其中之一。《華嚴經淨行品》這卷經文不長,所探討的內容共分為兩個部分,前半段是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修行的次第、方法、條件、目標和過程,文殊菩薩則在後半段給予答覆。全文又分總說與別說,總說談修行的唯一法門,即「善用其心」。至於如何善用其心,文殊菩薩則以一百四十一個「願」,分別說明若能善用其心,所能獲得的各種好處。雖然淨行品談的都是學佛人的觀念和方法,但若能從一個修行人如何進行其生命教育的方向來觀察與瞭解,或許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
921期間曾整理《華嚴經淨行品》的學習筆記,但因筆電中毒之故,儲存於筆電中的聽講筆記遭受毀損,心中有些懊惱,耿耿於懷至今。今於空大課程中又見提及淨行品的「善用其心」對心靈防護的重要,覺得有再整理筆記的必要,因此參考智光老和尚及海雲法師、宣化上人等大德僧的開示,重新整理而成,日後逐篇分享,敬請指教。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