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10集B)
2013/12/18 04:00:12瀏覽245|回應0|推薦0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10集B)  

2003/5/2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10

(說明:在學經時,我習慣看到自覺有感悟的文字或重要的章節,總想用不同的顏色標誌出來,故把原講經內容引用來我格格,當做是學經的筆記園地。影音無法引用過來,對此也有興趣之佛友請至原影音講經處賞閱:   )

原影音經文:http://edu.hwadzan.com/play/20/15/0/8149

 

     這樁事情是方東美先生跟我講的。因為早年我在台灣,道安法師主持佛教會,中國佛教會大專佛學講座請我擔任總主講。我就很想在我們這個講座裡頭開一門「因明」,因明就是邏輯,就是辯證法,這同類的,是屬於科學的方法。我非常希望能請到方東美先生來給我們講這個科目,我去找他,方先生說佛法講到高一階層的,這個東西沒有用,因明、辯證法、邏輯統統都沒用。沒錯,他說的一點沒錯。在高級佛法裡頭確實沒用。對什麼人講的?初學。初級、中級有用,高級沒有用了,超越了,這些都是科學的方法論。所以,以後這一門功課就沒有開了。

    高級的佛法用什麼?用禪定,用清淨心。禪的意思是「靜慮」,靜就是止,慮就是觀,所以禪也 叫止觀;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能見到事實真相。所有世出世間這些方法論,都沒有離開意識。交光大師註《楞嚴正脈》,真正的原因也是為這個道理。《楞嚴經》是般剌蜜帝尊者傳到中國,是武則天的晚年來到中國。《楞嚴經》翻譯完成,是中宗時候。翻了之後,《楞嚴經》所有的註疏、講解都是用天台三止三觀的原理原則來解釋。

    交光大師是明朝時候人,跟蓮池大師同時的。他認為這一種思路不是《楞嚴》的旨趣,因為三止三觀是用的意識,沒有離心意識。所以他老人家的主張,應當用《楞嚴》本身的教義,「捨識用根」,完全不用第六意識。用什麼?用六根根性。這個說法正確,得到證明。交光也是個念佛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大概他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來接他。他見到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說,《楞嚴》是大乘佛法裡頭重要的一部經典。 非常可惜自古以來,許許多多人註解這部經,都沒有把它真正的旨趣掌握住。他想重新給它寫一部註解,向阿彌陀佛請假:現在暫時不去,等我把這部經註解好了, 再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准了他,佛就走了。這個故事寫在《正脈》的序文裡頭,我們相信交光大師不是騙人的,不是在編故事。

     捨識用根,說的是不錯,但是難,沒有人能夠修!用三止三觀的方法,中上根性的人,行,還有能力修學。如果捨識用根,那就跟禪宗一樣,上上根人才行,不是上上根人,沒分!《楞嚴》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在佛門裡頭這一部書很出名,古來祖師大德常常說開智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這兩句話一般學佛的人都知道。開智慧的《楞嚴》。為什麼說成佛的《法華》?

     因為佛過去在許多經上都講,一闡提不能成佛,一闡提是什麼?這是梵語,一闡提,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沒有善根的人,或者翻作善根斷了的人。沒善根他怎麼能成佛?這是佛常說的。但是在法華會上,佛就講,一闡提也有佛性,一闡提也能成佛,那就沒有不能成佛的了。跟《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意思相應。

    世間造作五逆十惡,這些惡極之人都有佛性,不能說他罪大惡極,他不能成佛,沒有這個道理; 他有佛性,他要遇到緣一樣成佛。善導大師的話講絕了,「總在遇緣不同」。他沒有遇到緣,他所造的罪業,他要受果報,果報有受完的一天。什麼時候果報受完? 沒有一定。這個話怎麼講?他要覺悟了,這個罪報就消了;他要不覺悟,那他的罪報就有得受。就好像作夢一樣,做惡夢苦得不得了,他要一醒過來,這個夢就沒有了。看他什麼時候醒來?他醒來得快,他受的罪就短,很快離開了。他要醒來得慢,那他受罪就長。

     所以,罪大惡極之人墮阿鼻地獄,什麼時候出來沒有一定。就看他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懺悔、回頭,自己真的知道錯了。這一念懺悔,佛性就浮起來了。因此,佛在經教裡頭常常教導我們不要輕視惡人,為什麼?說不定他將來成佛在我前面,我還要做他的弟子,大有可能!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真的知道錯了,真的回頭。我們中國諺語常講,浪子回頭金不換。所以「信願」是比什麼都重要。

    交光法師是我們非常敬仰、讚歎的一位大善知識。圓瑛法師一生研究《楞嚴經》,我們從他傳記裡面看到,他二十五歲對《楞嚴》就非常有興趣,立志專攻,到七十五歲,他《楞嚴經》的《講義》完成,現在流通的本子。我們仔細看看這個本子,裡面十分之六以上都是依據《正脈》的,可見得他受《楞嚴正脈》的影響之深。我們現在學《楞嚴》,學圓瑛法師的《講義》,好,他是近代人,文字比較淺顯。交光大師明朝時候人,文字確實是比較深。

    尤其現在我們對於中國古文學疏忽了,沒有漢學的底子,讀古人東西比較困難。學《楞嚴》應該是先從圓瑛法師的《講義》下手,然後再看古人的註解。你先有基礎了,你讀交光的,讀長水的,《楞嚴經》註解很多,著名的註解有二、三十種。開智慧的《楞 嚴》!但是這些大家、善知識,最後都是求生淨土。交光是往生淨土的,圓瑛法師你看他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淨土」。真正有智慧、有見地,沒有一個不是 求生淨土的。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我們在《無量壽經》讀得很多了。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過 去講過十遍,現在在新加坡講的是第十一遍,還沒講完。每隔一、兩個月,我要到新加坡去續講。這一次我們沒有時間限制,可以細說,那一邊的同修歡喜聽,聽經大概都是一、兩千人。《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品位高下這個事情怎麼形成的?蕅益大師講「全由持名之深淺」,他說的不是沒有道理,是有道理。

    至於四土、三輩、九品,善導大師講「總在遇緣不同」,蕅益大師講「全由持名之深淺」,兩位大師所講的並沒有矛盾,可以相輔相成。持名深淺,也就是說你念佛會不會念?真的是遇緣不同。為什麼?你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他教你的方法就不一樣。緣裡頭最重要的,老師!你跟哪個學?這個人修行的功夫怎麼樣?其次的,同學。同學也是非常重要的緣,同參道友互相的砥礪,切磋琢磨。再其次的,學習的環境。這都是遇緣不同。

    環境裡面,大環境是我們今天居住的地球;其次的環境是我們現在生活的地區;小環境是我們的道場。善緣是對我們修學有幫助,不善的緣是常常誘發我們阿賴耶識裡面的煩惱習氣,那個緣就不善!善緣是什麼?能化解我們煩惱習氣,增長我們的道心,增長我們的信願行,這個緣殊勝!所以一切緣都殊勝,都能夠得到,這個很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我們看到有許許多多開始學的時候,很好!有學個十幾年之後,甚至於二十年之後,三十年之後,遇到障緣,他放棄了。不再學這個法門,去學別的法門去了,這種人很多,我們在國內國外都看得很多。豈不是遇緣不同嗎?

    最根本的還是師承,他沒有師承;或者是遇到好的老師,對老師沒有信心。智慧不開,感情用事,禁不起誘惑,這些在佛法裡面都稱之為魔障,他遇到魔障。這些魔障從因果上來看,我們明瞭,過去世生生世世有過節。總是我們障礙他,這一生我們在修道, 再遇到他,他又來障礙我們,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所以真正的善根,世出世間法都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真正善根是孝道。這個事情難!我們這一生遇到的障礙很多,挫折很多,打擊很多。還有信心,還有願心,還不退轉,還能夠精進努力,什麼原因?確確實實就靠小時候那一點基礎。我這個基礎不是在學校 學的,在私塾學的。什麼時候?六、七歲的時候,那個時候扎的根。

    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從那個時候扎的根。如果我今天對老師不尊敬,對道業不重視,我就曉得這對不起父母,不敢!這是中國古人常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兒童教學影響一生!我這一生這一點點成就,是靠童年時候,那個時候的學習大概是兩年的時間,住在鄉下。以後就受學校的教育,學校教育這些講得就很少。

   所以印光大師講得好,「成就與否,在於誠敬」,真誠、恭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不誠不敬,那就不足以為觀也!換句話說,沒有成就了。所以我們能夠禁得起打擊,禁得起挫折,別人爭,我們讓;別人罵我們,侮辱我們,我們決定不還口;別人打我們,我們決定不還手。經論上告訴我們,不但沒有怨恨心,而且還有感恩的心,感什麼恩?消業障。他毀謗我,侮辱我,他為什麼不毀謗別人,不侮辱那個人,單單對我。如果我要是有神通,我知道過去生中的事情,可能我過去曾經這樣對他,今天他這樣對我,這回報!一報還一報,明白人接受了,就化解了。來生來世見面就是善友,報掉了!

    不能爭,不能有一點點怨恨心,有一點怨恨心,這個結永遠存在,變成什麼樣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才不得了!生生世世彼此雙方都痛苦,這才叫大錯特錯。覺悟的人,明白人不會幹這個傻事。所以保持自己心地的清淨,決定不迷,決定不亂,決定不顛倒,永遠在清醒狀況。我們在受果報,受果報就是消業障。業障消了,福慧就現前。世出世法沒有例外。所以持名功夫的深淺還是需要智慧,需要善知識的教導。這裡頭最重要的是能夠避免一切的障難,這要靠智慧,要靠定功,要靠忍辱。真正學習古時候的修道人,做學問的人,永遠守住「於人無爭,於事無求」。

    所以印光法師教導我們現代人,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同學在一起共修,人數不要超過二十個人,小型的道場。在中國,從前我們講住茅蓬就好!過很簡單的生活,人少!不化緣,不要去拉信徒;不做會,不做法會,不做經懺佛事;常年佛七,普通打佛七這種方式,常年的佛七。認真幹!如果真正能遵照印光大師這個方法來修學,我深深相信三年到五年,這二十個人統統往生。

    如果你聽到這個話就害怕了,不得了!這三年到五年就要死了,算了!不搞了,那就沒有法子。 為什麼?你的目的不是求往生嗎?極樂世界比這兒好,這裡苦難太多了,那裡沒有苦。由此可知,你嘴巴裡說的是往生,實際上你心裡頭貪生怕死,這不能成就。李老講的一萬個人真正往生的只有兩、三個,有道理,那兩、三個是真的想走。大多數人口裡說想往生,希望在這個地方活到一百歲、兩百歲,他不想走,那就沒法子了。

    這些還總歸都是遇緣不同,沒有遇到真正善知識,沒有聽到真正的開導。自己還是迷而不覺,對這個世緣還是有很深的貪戀,這樣念佛功夫不得力!所以今天真正修行人,志同道合,同參道友,實在講找兩、三個人都非常難得。二十個人到哪裡去找?找不到!這是真話。

    釋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加他自己一個,六個人;六個人同心同德能創教,志同道合。所以我過去也曾經說過,在早年七十年代的時候,香港洗塵法師到台灣來看我,跟我討論我們怎樣把佛教興旺起來。我跟他講佛教要興旺,要真正發心的人,真心求道。我說多少人?五個人就行。釋迦牟尼佛五個人創教,今天有五個人可以興教。但是這五個人的行持,一定要學釋迦牟尼佛。要行乞食的制度。今天樹下一宿,我們不需要建什麼道場,我說五個人遊化在人間。我那個時候建議,我們住小帳篷,一個人一個帳篷,五個人。

    現在的帳篷,你看童子軍露營的帳篷非常輕便,一個帳篷(我都問過)可以使用三年。在樹底下五個人圍起來,這個小的僧團,日中一食,出去托缽。我們這樣做,肯定能夠化到一缽飯,每天就是一缽飯就夠了。回來之後我們五個人在一起研究經教、念佛。這樣的僧團確實能把佛教興旺起來。他那個時候很有興趣,我說你回到香港籌備,籌備好的時候,找到五個人了,我說我一定來參加。回去之後消息渺茫就沒有了。到哪裡能找到這樣五個人,肯吃苦,真能放下的?不容易。

    所以我們今天有這麼一個小道場,這個小道場也是遇緣不同。韓館長建立華藏圖書館,我自己一生從來沒有建道場這個念頭。華藏圖書館她建的,在圖書館的出家眾是她選擇的,收了這麼多出家眾,她走了。走了,我不能不照顧,我要不照顧,對不起她。我的成就就是她的成就,我的失敗就是她的失敗,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她對我三十年護持,我們才有今天的成就,開一點小智慧,對佛法有少許的認知。我們感她的恩, 今天在此地建這樣的道場,道場建得這麼大,已經太過分!但是比比其他道場,我們屬於小道場。所以一切建設到此為止,我們把心定下來,研經、念佛。

    《無量壽經》跟《彌陀要解》,是我們最重要的指導原則。所以這底下這兩句,「信願為前導, 持名為正修」。正修不是講經,正修是念佛。講經是幫助我們深信切願,讓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跟現在居住的娑婆世界、以及法界虛空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有正確的認知,我們做最妥當的選擇,選擇西方淨土。你要不能夠認知,你心裡有疑惑,是不是還有比這個法門更好,還有沒有比極樂世界更理想的,你心放不下!你統統搞清楚、搞明白,死心塌地來修這個法門。下面說:

    「持名時,心如佛,願如佛,解如佛,行如佛,則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叫念佛,這叫持名。持名絕對不是說有口無心,你心是不是佛心?佛是什麼心?這個在十年前,我們就明顯的標示出來,「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們有沒有這個心?這個心是佛心。但是雖是佛心,阿彌陀佛的心比這個還要殊勝,殊勝在哪裡?殊勝在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總結:念念為救度一切眾生。怎麼個救度法?念念幫助一切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的心。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一切諸佛的心,我們有沒有?如果沒有這個心,念佛就不相應!所以你功夫不得力,你一天到晚還胡思亂想,心不清淨,心不平等,愚痴沒有智慧,自私自利沒有慈悲,頭一關就過不了。這樣念佛只能是種一點善根,這一生往生不容易。所以頭一個「心要如佛」。現在時間到了,我們這一堂就講到此地。

 

   

回至: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10集A

編輯:─上善若水   文章圖框引用:─靜慮華園Yahoo部落格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er1689&aid=998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