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八集A)
2003/5/2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08
(說明:在學經時,我習慣看到自覺有感悟的文字或重要的章節,總想用不同的顏色標誌出來,故把原講經內容引用來我格格,當做是學經的筆記園地。影音無法引用過來,對此也有興趣之佛友請至原影音講經處賞閱: )
原影音經文:http://edu.hwadzan.com/play/20/15/0/8144
諸位同學,請看「繫念佛事」,《彌陀經》序分裡面的菩薩眾:
【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是菩薩眾。前面介紹過,聲聞眾介紹了十六位大阿羅漢,主要是表信。菩薩眾只列了四位,文殊、彌勒勸願,乾陀訶提、常精進勸行,和前面十六位尊者勸信。「信、願、行」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個重要的條件,這三個條件缺一個都不行,一定要具足。所以全經無論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我們統統都看到勸信勸願勸行。經文雖然不長,它的章法結構,思想體系,非常精密圓滿具備,我們在這裡面要認真的學習。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中國人喜歡簡單,菩提那個尾音省略掉,薩埵那個埵也省略掉,菩提薩埵我們稱「菩薩」。『摩訶薩』是大菩薩,摩訶是大,菩薩跟大菩薩。大菩薩通常是稱地上菩薩,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稱大菩薩,稱「摩訶薩」。這個前面,前面有三十個位次,如果加上信位就四十個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統稱菩薩。「菩薩摩訶薩」就從初信位到等覺全都包括。
梵語「菩提薩埵」,中國翻經的時候,古時候翻作「大道心眾生」,蕅益大師註解裡頭還用古譯的,「大道心成就有情」。菩薩還是有情,不像佛,佛是情完全變成智慧了。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我還記得,我曾經向章嘉大師請教:菩薩跟佛差別在哪裡?章嘉大師給我做了一個比喻說,因為那個時候客廳裡掛的鐘錶,都還要上發條的,沒有用電的,要上發條。這個我們都知道,這個常識都知道。發條是一根鋼條捲起來的, 它有彈性,你把它轉緊,它慢慢向外擴張,這個力量就推動這個擺動。你完全打開的時候,它還是捲起來的,它不是完全鋪的很平。章嘉大師用這個做比喻給我說, 菩薩就像發條一樣,雖然把它鬆開,還是有一點捲捲的,它不是很平的。佛這個發條展開之後它是平的,用這個比喻告訴我,意思就是說菩薩的情沒有能百分之百的 轉變成智慧。
譬如等覺菩薩,他九十九分是智,還有一分情。它擺在那個地方好像是平了,仔細觀察還差一點兒,不像如來果地百分之百的轉識成智。所以智跟情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覺的時候稱它作智,迷的時候稱它作情;情是迷情,智是覺智。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還是情。那一品無明要是破盡了,智慧就究竟圓滿。
所以菩薩翻作「大道心成就有情」。大道心,就是後來玄奘大師翻譯,他不用大道心,他翻作 「覺有情」。我們把新舊這兩種說法合起來看,意思就更明顯。什麼是大道心?覺悟就是大道心,覺心是大道心,覺而不迷。玄奘大師把菩提薩埵翻作「覺悟的有情眾生」,古時候翻的是「大道心成就有情」,這兩個合起來看,意思我們就明瞭。
菩薩地位愈高智慧愈大,情執愈少。凡夫完全不覺,說凡夫有覺悟了、聰明、他有智慧,在佛法裡面講他那個覺是相似的,他不是真的,不是正覺。正覺的標準是什麼?見思煩惱斷了才叫正覺,所以六道凡夫見思煩惱沒有斷,用《金剛經》上的話來講,這個標準來講的話,六道眾生,他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要四相具足,沒有覺。就是很聰明,很有智慧,在佛法叫相似覺,不是正覺,相似的。
正覺必須四相破了,四見破了,人的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才叫菩薩。為什麼六道眾生不能稱正覺?六道眾生只要有我,有我就有私念,就有自私。換句話說,起心動念頭一個問題,他會想到「我的利益」。只顧我的利益,不顧別人利益,所以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
實在講,好人、惡人只是程度上的差別。好人,損人利已這個念頭跟行為淡一點、少一點;不善人,損人利己的念頭很重,造的這個事很多,差別在此地。不像菩薩,菩薩完全沒有自私自利。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到這個世間來是度眾生的。什麼叫度眾生? 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如果他還有一點自己的利益在裡頭的話,怎麼能幫眾生覺悟?這個道理要懂!世間跟出世間差別就在此地,這一念之差。
什麼叫出世間?無私無我為一切大眾服務,不管你是什麼身分,男女老少,是哪一個行業,統統是菩薩。如果還有一念自私自利,還有一念為自己,你就是住在寺廟裡頭,住在深山裡面,住在寶剎裡面,你還是在世間,你沒有出世間。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菩薩比前面聲聞高得多!聲聞是「相」出世間,「心」不見得出世間。你看很多出家人(古人所講,穿的是圓領大袖,圓領大袖現在代表出家人),「身出心不出」,心 裡面還是人我是非,還是貪瞋痴慢,念念還是照顧自己的利益,「心」沒有出!身好像像一個樣子,出家人,心沒有出。
菩薩多半示現在家,他是「心出身不出」,比聲聞高!看他是個在家的樣子,有妻子兒女,他從事於各種行業,跟世間人過的日子沒有兩樣。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不自私自利。他在商界,他是商人,他是菩薩商人;他是工人,他是菩薩工人;他要是個公務員,作官的,宰官,他是菩薩宰官。無論在哪一個行業,菩薩!
所以在中國,你看造菩薩的像,中國最著名的四大名山四大菩薩。四大菩薩的像,你仔細去看看,只有地藏王菩薩示現的是出家相,觀音菩薩在家相,文殊菩薩也是在家相,普賢菩薩也是在家相。彌勒菩薩,印度的造像是在家相。中國人造彌勒菩薩都造布袋和尚的相,這出家相。為什麼造布袋和尚相?布袋和尚是南宋時候的人,跟岳飛同一個時代。出現在浙江奉化那一帶,這麼一個出家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每天都背一個大布袋,別人供養他的,他就往布袋裡面一放。所以一般人就稱他作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出了名了。提起布袋和尚大家都知道。
天天在外面遊化。有人問他佛法,他總是笑咪咪的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兩個手往下一垂。你問他什麼叫佛法?他就做這個樣子給你看,別人一看:放下,佛法是放下。那放下以後怎麼辦?他把布袋提起來,背在肩膀上就走了。他教你什麼?佛法是先教你放下, 一切放下,放下之後,放下之後幫助一切眾生,你要提起。所以說放得下、提得起,這是菩薩!一句話不說,用意很深,把你的問題都解決了。
他往生的時候,他沒有生病,說走就走。告訴大家他是彌勒菩薩發心再來的,說完之後他就走了,這個不是騙人的。臨終的時候把自己的本來面目說出來,所以以後中國人造彌勒菩薩的像,就造他的像,是這麼回事情。在全世界其他各個國家地區造彌勒菩薩像,不是造他的像。我們在北京雍和宮,雍和宮供養一尊彌勒菩薩像,很高。我去參觀的時候,那個彌勒菩薩像是印度傳過來的,他那一尊像是一棵樹雕的,很高大的一棵樹,大概有六、七層樓那麼高。我去看的時候,方丈(他是喇嘛),告訴我這個像埋在地下面還有八尺。
菩薩無論示現在家出家,你細心去觀察,一定顯示出定慧等學,悲智雙運,自利利他。自利就是利他,自己時時刻刻、在在處處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是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的。無論是什麼身分,都是從事於教學工作,這就是社會教育,我們今天講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文殊師利』稱『法王子』。佛為法王,菩薩繼承如來的事業,弘法利生,所以稱「法王子」。 「文殊師利」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八十華嚴》翻作「妙德」,也翻作「妙吉祥」。在中國,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在菩薩眾裡面他代表智慧第一,就像聲聞眾裡面舍利弗代表智慧第一。經裡頭上首的名號是表法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代表這一部經、這個法門,這種理論修學方法,智慧第一。聲聞眾、菩薩眾 都把智慧第一的代表人擺在第一位,這個用意很深。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非勇猛實智,不能證解淨土法門」。這一句話說得好,不是勇猛真實的智慧,你就不能夠證實、明瞭淨土法門,所以用文殊菩薩代表證明。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菩薩自己本人發願求生淨土,為我們示現的真正是不可思議。在我們《研習報告》裡面,文殊「表無上正等正覺」,這是這個法門《彌陀經》、淨宗法門是表無上正等正覺。
第二位『阿逸多菩薩』,「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有人說彌勒是菩薩的姓,阿逸多是菩薩的名,也有人說阿逸多是菩薩的姓,彌勒是菩薩的名,到底哪個是名哪個是姓,實在講這個不重要,我們不必去分別執著。在中國,我們習慣稱彌勒菩薩,在印度當時稱「阿逸多」的很多,稱這個名號。阿逸多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無能勝」,說他的慈悲沒有人能夠超過他。他的慈悲是真誠的慈悲,是清淨的慈悲,是平等的 慈悲。慈悲心確確實實遍法界虛空界,所以在中國又稱他為「慈氏菩薩」,慈悲第一。
布袋和尚的像,古德有兩句話讚歎他,「生平等心,成喜悅相」,這兩句話說的好。這兩句話就是教導我們,我們對一切眾生要生平等心,對一切眾生要歡喜,喜悅相就是今天講的愛心,喜愛。大乘佛法裡面常講的慈悲,慈悲就是喜愛。但是這個喜愛,這裡頭不是感情,所以佛法不用喜愛用慈悲,怕人看到這個名詞產生誤會。
這個喜愛是真誠的,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智慧的,這個喜愛佛家就稱它作慈悲。由此可知, 世間人的喜愛不具足真誠,不具足清淨、平等、智慧,不具足這個。所以他那個喜愛不是永恆的,他那個喜愛常常會變化的。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喜愛永恆不變,你 要問為什麼?因為他沒有自私,沒有自利,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愛、喜愛,是自性裡頭流出來的,與真誠清淨平等智慧相應;換句話說,也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 覺的落實。沒有慈悲,什麼叫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都是抽象名詞!從「生平等心,成喜悅相」,從這裡落實。這個要懂得,要明瞭。
菩薩在這個地方表的意思很深,彌勒「表一生補處」,這一點很重要。彌勒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第五尊佛,現在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住在兜率內院。我們在講席也常常提到,成佛,要具足什麼條件才成佛?知足!知足的人就成佛。所以補處菩薩他不住別 的地方,他一定住兜率,兜率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知足」,兜率天就是「知足天」。知足才能成佛,不知足不能成佛。知足的人沒有求了,不知足的人還貪 求,你看表這個意思多好!彌勒菩薩在此地代表什麼?代表這個法門,修學這個法門的人就如同補處菩薩,這還得了!這個真正是難信之法。可是事實是這樣。因為 你修這個法門,一生成佛,這不叫補處,叫什麼?
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將來下生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我們修學這個法門往生到極樂世界, 在極樂世界跟著阿彌陀佛學習,也是一生圓滿成佛,不要等第二生。所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就是等覺菩薩。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我們統統都可以稱他作等覺菩薩。他將來到哪裡成佛?不是在極樂世界,是在遍法界虛空界各個地方,哪個地方有緣,他就到哪裡去成佛去了。所以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廣結法緣,重要!你的法緣殊勝,你將來成佛的地方就很多。為什麼?經論裡頭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你要度有緣的人,那你就得要與一切眾生廣結法緣,你不結緣不行。
下面有個括弧,「中國造像表平等喜悅—極樂之意」。剛才我跟諸位說過,古德讚歎他的像是 「生平等心,成喜悅相」,成就喜悅的相。我們修淨土的人要像彌勒菩薩,無論在什麼處所,無論跟什麼人見面,總是合掌笑咪咪的:阿彌陀佛。這修淨土的人。不要去分別別人的言語善不善,都不相干;他講的話善,「阿彌陀佛」,他講的話不善,「阿彌陀佛」。一切是非善惡到我這個地方來,統統化成阿彌陀佛,大慈大悲!
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歸阿彌陀佛,萬法歸一,一歸淨土。禪宗裡頭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我們有答案,「萬法歸一,一歸淨土」。那個歸一就是歸這一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執持名號,歸心淨土。
所以這兩位菩薩,勸願,勸我們發願,一定要肯定、認知這個法門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法門 「生平等心,成喜悅相」,就是一生補處的法門,你到哪裡去找!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圓證三不退!證三不退,圓教初住菩薩就證 得的,就證得三不退,但不圓滿!圓證三不退,那是什麼菩薩?祖師大德跟我們講的七地以上。不是普通菩薩,就是無生忍位的菩薩,叫阿惟越致。阿惟越致裡頭也 分上中下三品,下品七地,中品八地,上品九地,再上去如來果地。你看這個法門多殊勝!不必經歷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不必!一生成就。不必經歷菩薩五十一個階級,不必,這個法門是圓頓法門,無比希有的法門。
第三位菩薩『乾陀訶提』。「乾陀訶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不休息」,勇猛精進。第四 位菩薩『常精進』。你看看「不休息,常精進」,這兩位菩薩代表行門,勸行。「如善財之參學,一生修證寂光淨土」。《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示 現出不休息,常精進。善財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一生圓滿成就。
這四位菩薩,蕅益大師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文殊是古佛再來,這個大家都知道,過去七佛之師;換句話說,他的學生裡頭有七個人都已經成佛,七佛之師。今天到這裡來為我們證明,這個法門智慧第一,無比殊勝,他有資格來跟我們做證明。
彌勒是等覺後補佛,不休息、常精進都是深位菩薩,深位就是指的法雲地、等覺。為我們示現, 勸導我們這個法門不容易遇到。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清朝初年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千萬劫來希有難逢,我們遇到了。一般人講你是多麼幸運!遇到了怎麼樣?要相信,要發願求生淨土,要勇猛精進,不能辜負這一生,好好去念佛!把這個事情要當作自己這一生當中第一樁 大事來辦。怎樣能辦得好?記住印光大師的話。
印光大師出現在近代,許多同學都知道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在現在這個時代,什麼樣的道場最適合於修行、辦道,保證你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指出我們的原則:小型道場,共修的不超過二十個人。道場小人少,生活容易維持,不化緣、不做會、不做 超度的佛事,也不傳戒,也不講經,每天功課就跟普通佛七一樣,常年佛七。因為佛七是七天,我們這個地方提倡的十個佛七,七十天,常年的,一年到頭就跟打佛 七的功課一樣。萬緣放下,一心求淨土。
這樣的同參道友也不好找。我們的道場可以完全遵照印光大師的指示,但是這個裡面我們加了一堂講經。為什麼要講經?如果淨宗道理要不明瞭,境界要不清楚,往往退心。經聽多了,道理明白,幫助你放下,幫助你斷疑生信,堅定你的信願,保證你一生成 就,道理在此地。其他的我們統統不做,這個道場是講經、念佛,心永遠是定的。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通序第三段: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這就是一段。『釋提桓因』這是梵語,意思是「能為主」。他的智慧,他的德行,足以能夠領導大眾,是這麼一個意思。就是忉利天主,我們也稱為忉利天王,中國民間稱他作玉皇大帝,就是他。
『等,無量諸天大眾俱』,「等」是等同。下面有四王天,上面還有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 在天,再上去有色界,有無色界,「無量諸天」,用他來做一個代表。天人這麼多,為什麼用他,單單用他來做代表,總得有個道理。第一個,他距離我們人道不太遠,你要說更高層次的天,說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天,色界、無色界,這個世間很多人不知道,他距離我們太遠了,不曉得!大家都知道忉利天主,都非常 仰慕忉利天主。忉利天主在人間知名度很高,緣很勝,所以用他來做代表,這是一個意思。
第二個,他是世尊很得力的護法。當然諸天都是世尊的護法,佛法也不離人情,我們要懂這個道 理。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世間人都尊敬忉利天主,都供奉玉皇大帝,釋迦牟尼佛恆順眾生,用他來做代表。「表一切宗教之士應修」,他裡頭有表法。所有宗教教學目標都生天堂。現在「釋提桓因」也參與了這個法會,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念佛求生淨土。你們要到天堂,你們的天主現在念佛,要求生 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朋友當中有不少基督徒,我們都是很好的朋友。我學佛之後,我勸他們認真要照基督教經典好好的去修學,我不勸他們學佛。所以有很多人奇怪,你為什麼這樣教?我說忉利天主常常禮請佛菩薩在天宮裡頭講經說法,他現在跟佛沒有緣,我們勸他都不相信。他到天上去,到天上去,你看看天主、許許多多天人都在聽經聞法,拐個彎!沒有關係,一樣的事情。所以我不勸他們學佛,這個不好,在倫理上講不過去。勸他學佛的時候,就叛教了,這個對社會不是一個好影響。勸你認真學,真的你生到天堂,佛在天堂裡頭也講經說法!
未完:續結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八集B)
編輯:─上善若水 文章圖框引用:─靜慮華園Yahoo部落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