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7 00:12:23瀏覽514|回應0|推薦2 | |
我已忘記是誰說的了,大意是這樣的︰儲蓄是了本的,因為利率比通膨低,所以錢如果存起來留到未來才花就是虧了;所以如果錢立刻用掉,才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借來花,那你是現賺的,因為你還給銀行的錢會因為通膨而沒有價值。 真的是這樣嗎? 通常保險業務員或是貸款專員會用這個理由來說服客戶,這話很有引誘性,很容易讓人想去做無用的消費如買保險,貪心的真的去借款做過度消費,先花錢已經賺了,借來花賺的更多。可是這裡通常沒有考慮到借錢是要付利息的,而且所買的物品也會貶值以及意外風險。 例如甲君借了一百萬元買車子,年率利率是5%,十年還清…每個月甲君可能要付一萬二千元來還這筆貸款,也許負擔不重,但他如果月收入五萬元,他十年的消費支配有20%要受到影響,而且還多出養車所需的額外支出,也許又佔去收入的5%,加起來佔去收入的四分之一了。 所以從上例看出,甲君的生活品質已嚴重受到影響了,實際能支配的金錢只剩下收入的75%,而且影響達到十年之久。也許甲君根本不需要買車子,其生活品質反而因為買車而變的更差。何況十年後,車子價值也許剩下十萬元,十年後如順利還款,仔細一算,甲君最後可能花二百萬元買了價值十萬元的舊車,真的有賺到嗎? 借貸對生活的品質影響非常大,而這個消費如果又是非必要的話,其實是很不值的。也許有人會認為買房子土地股票黃金等還能增值,那不是賺的更多?這麼想的人通常都會忽略了風險﹕這些有也可能貶值,而且還有很多的意外未考慮進去,天災、火災、失竊、生病…貸款使借款人的應變能力變的更差了。 通常預期會有足夠收入,而這時又有機會時,借貸會有很大的幫助。如乙公司接到訂單但產能不足,那這時借貸能幫助公司營運;丙某放款將入帳,但臨時手頭資金不夠,需借款調度等等。通常使用貸款的原則是,你本來就是有錢夠花的,使用貸款才會方便。 正確的消費觀,應該就是﹕身上有多少錢,就只能買多少錢的東西。分期付款消費通常有錯覺,認為負荷不大,其實這如溫水煮青蛙,讓人不知不覺越借越多。即使利率再低,到了無法負擔利率或遇到意外事件時,馬上就會被借款燙死。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