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02 11:51:00瀏覽188|回應0|推薦3 | |
民主制度的觀念很早就有了,但真正落實實行僅一百年左右。雖然現代世界認為「民主」是普世價值,但是其實它有許多缺點,在近幾年浮現。 民主簡單來說,是國民對國家的政策有決定權利。這其實是很理想化的,在實行上有很多問題。主要原因是: 人民對決定事項的理解不一。如一些專業性的問題或是影響極其深遠的事物,如核能,就算甲和乙是大學教授,但一個是物理專長和一個文學專長,對核能的理解能相同嗎?如果一個人不能了解事物為何,那如何對那件事物做出決定? 代議政治能代表民意嗎?由於一個國家人口小如中華民國在台灣也有二千多萬人,如果每次政策決議都是全民公投,那這個成本太大了,決策效率也很差。何況是人口更多的國家?所以必須要由代表人民來參議的人士,議員來執行政策的決議。以目前的小選區選制,地區選出一個議員,約過50%的選票即可。而國會議員的通過決議,也是過了50%即可決定。這二者相乘起來,只要25%的民意基礎就可以決定國家的政策,那它真的能代表民意嗎?如果國會為了效率進行了任務分組,那只要幾個議員就可以決定政策走向,其所代表的民意就更低了,這還沒計上投票率的再次打折呢!所以每個議員的權利都非常大,他們週遭的利益運作交換談判非常的多。如果把世界上民主國家的議員的身家和其國民財產來做比較,絕對議員是財富是在那1%的有錢人範圍中的。 人民對政策的實際影響力極小,幾乎是零。台灣人民笑稱民主是「人民一日做主」很有道理的,因為人民實際上沒有決定政策的權利。而且候選人就是那幾個人選,人民沒有選擇(這點很重要!)。如果對議員不滿意,罷免作業難度極高,成功例子少的可憐。 民主的約束力很低。決策方式是「少數服從多數」,但是如果少數不服從多數的時候,並沒有解決的辦法。如同道路規則,如大家都不守規則,結果道路的交通運輸效率會大打折扣一樣。 民眾易受引導。光為了生活就很忙了,所以也無時間對政治活動進行專業的研究,就算要「監督」也沒那個時間。所以民眾對政治人物的理解很少,只剩下精心包裝的印象。所以易受到迷惑和操弄。媒體的表現很重要,但通常媒體生存需要資源,資源又是極中在「1%」手中,所以要有公正的大眾媒體難上加難,所謂「真相」能有多真?紅樓夢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是真知灼見。電影Matrix所描述的世界是虛幻的一樣,民眾看到的新聞是事實嗎? 所以「民主」對小民的幫助有限的。如果「極權」能帶來良好的生存環境,「極權」也會受到民眾的擁載。如果「民主」帶來的盡是紛擾不休,那麼「民主」自然會被人民放棄。「民主」和「極權」看似相反,本質又十分相似。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