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パン達人與蟹老闆:背後的行銷陷阱(2)
2013/08/30 23:30:33瀏覽17779|回應1|推薦33
接續「パン達人與蟹老闆:背後的行銷陷阱(1)


回來談パン達人以及基因國際,以及後面的行銷操弄。

如何設計

這群看似光鮮亮麗的資本市場的「總設計師」,其實跟金光黨也沒什麼兩樣。要騙愚夫愚婦上鉤,一定要有好的題材,好的包裝,好的故事,然後要引起別人的貪念,才能順利釣到凱子。パン達人與基因國際簡直集了行銷操弄之大成。


「來源國效果」

パン達人與基因國際這些個名字取得真好。

——台灣是一個哈日哈到不理性的地方,君不見台灣還有很多廣告,例如大金空調,找了2個假日本人在那裡說大部分台灣人僅會的幾個日文單字,如:柑芭茶,偶依稀等,實在低級又難看。類似的廣告還有美國福特的子公司MAZDA,廣告卻全篇假日本的人事物。台灣還有很多人掛了歐盟的車牌,歐盟旗幟下卻是日本的膏藥旗,還寫了個J。恕我孤陋寡聞,還真不知道日本何時加入了歐盟,掛這種不知所云的車牌,顯示車主的程度還不是普通的Low,真是貽笑大方


但在台灣,只要是日貨,或消費者覺得是日貨,或跟日本有關聯,都可以多賣不少錢(premium pricing)。因此,パン達人的「パン」與「達人」都特地用日本平假名及和式漢字,明顯操弄國際行銷裡面的「來源國效果」。所謂的來源國效應涉及消費者如何看待來自某個特定國家的產品的想像,例如日本的產品時常就是高質量的保證,而德國產品也給消費者精密可靠的印象,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圖。


印象工程


同樣的,「基因國際」就是在糊弄消費者或投資人的「印象工程」。首先,「基因科技」給予人強烈的未來感以及高科技的印象,政府以及媒體不是麼天都在灌輸下一個工業革命就是基因革命嗎?說實在的,一般人那裡知道基因国际這樣光鮮亮麗的高科技公司原來在賣麵包?


其次,「國際」這兩個字更是塑造與「國際接軌」,或是「國際資本」「外資法人」的錯誤刻板印象,配合賣麵包賣出來的EPS還有2-3元的「亮麗前景」,所以,基因國際與其他的生物科技類股相比起來,還真可謂是「優等生」啊!「日本」「達人」「基因」「科技」「國際」「天然」「純手工」「限量」「高價」,再加上「名人」,難怪可以騙得投資散戶一愣一愣的,順利地將股價拉抬到2-300元出貨。不過,台灣的生物科技類股,大部分連一元都發不出來啊!難道大家不覺得其中也是大有問題嗎?

名人代言的「聚焦效果」

名人代言來自所謂的來源效果(Source Effect),你可能不相信我說的,但是,某個名人說的你就信了。因為你相信這位名人不會騙你,或者,因為你關注這位名人,所以連帶的,她代言的商品你注意到了。因此,名人代言還有所謂的「聚焦效果」,降低了商業溝通過程中的干擾雜音(Noise Level)。HTC找熱賣的鋼鐵人代言,就是希望能夠趁此聚焦。パン達人找了小S代言(雖然她一直否認),小S以及她的兩岸姐妹團一起搖旗呐喊,パン達人要不紅、不被聚焦也難。


定價策略


台灣的社會很奇怪,往往還迷信價格。我看電視節目,新聞往往有意無意在灌輸「貪小便宜即會因小失大」的歪理,例如「一分錢一分貨」「低價無好貨」。但是實務上卻往往不是這麼回事。化妝品業的EMBA同學告訴我:在化妝品業,一樣相同的內容物,往往越貴越有人要。原因是當我們無從分辨好壞的時候,只能從其他的管道來理解產品,例如價格就是給消費者很重要的信號:更高的定價隱含著更高級的食材,更精緻的做工,更天然的原料。但是,這一切都僅止於你自己的想像而已。因此,聰明的廠商往往會在定價上做手腳。


我剛從俄羅斯回來,俄羅斯的物價比台灣貴,但是超市裡面好吃的麵包價錢是台灣的三分之一價錢,靠!憑什麼這些人哄抬民生必須的麵包到這等價錢?


當個聰明的消費者


歸根究底,就是台灣消費者跟比其堡的顧客一樣不理性,太相信這些標籤符號,諸如「日本」「達人」「基因」「科技」「國際」「天然」「純手工」「限量」「高價」,再加上「名人代言背書」,所以被當傻瓜一樣地痛宰了。你看基因國際這個「經典案例」上面的符號一個不缺。但若是台灣消費者習性不改,未來沒多久,就會再有賊性不改的廠商繼續推出有沒有內容、但卻堆砌符號的惡質商品一次次地重現江湖。


很多人都相信名人代言,相信來源(國)效果,我不信。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代言是昂貴的,這只會墊高廠商的銷售推廣費用,降低了CP值,何苦呢?名人代言我就想到林志玲代言免痔馬桶的案例。我就覺得很奇怪:一個馬桶在那裡,然後林志玲笑眯眯地看著你,旁白是:「就這樣愛“上”了」。我總是會不自覺地想到她坐在那個馬桶上面~~拉屎,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這種錢她也要賺?實在是反形象的代表作。但她又沒有用給我看我怎麼知道她用了沒?好不好用?


其次,我在歐洲住過那麼多年,我一點也不哈日,而且坦白說我比較哈德,哈英。近來同學間瘋傳「拓也哥」,我開始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後來努力做了一點功課,才知道原來拓也哥也是一號「日本」「純手工」「達人」。幸好!我對這些日本符號是免疫的。


消費者因為懶惰,不願意自己做功課,只好相信價格,相信名人代言,相信來源國效果,相信資訊「懶人包」,盲目相信「XX科技」包裝的題材(例如基因科技,奈米科技等)。其結果就是我們的消費者跟海綿寶寶卡通影片裡面的不理性群眾顧客一樣,跟風地呼嘯而來,呼嘯而去地瘋狂搶購,你問他為什麼?大家也都答不出什麼所以然來。


因此,聰明的消費者應該具備一下特徵:

(1)不要去購買名人代言,過度行銷的東西,

(2)不要迷信堆砌符號的商品。

(3)過簡單的生活,就會減少對新產品的依賴,同時累積消費經驗。

(4)相信自己的需求與判斷,其實你自己心裏很清楚這個東西值不值。


不過我承認我還是買了德國車,並對它讚不絕口,但是我是做了好幾年功課的。

パン達人與蟹老闆:背後的行銷陷阱(1)パン達人與蟹老闆(3):資本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王秀毓行銷啟示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wh&aid=8279790

 回應文章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31 01:09

當社會走到無法相信任何人的地步其實是非常悲哀的;高品質的東西造價高原本只是實際反應了原料成本或是製作成本的現實,同時也算是消費者給優良商家的一種回饋。一旦消費者必須每一件事都自己做足功課,那真的很辛苦。

講到盲從,大前研一舉過一個有趣的例子:日本人都相信本國貨才是最好的,牛肉也不例外;有一次某電視台請了幾位家庭主婦上節目試吃事前並未標記的美國牛肉,日本牛肉,還有澳洲牛肉,要她們選出自己覺得最好吃的牛肉,結果當節目公布他們的票選冠軍是澳洲牛肉時,居然有自己也投票給澳洲牛肉的人馬上改口說「難怪我當時覺得有某種味道...」

Pan(panwh) 於 2013-11-06 01:14 回覆:
我只是覺得台灣的消費者也太懶惰盲從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