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1 12:02:38瀏覽3175|回應0|推薦4 | |
越南 峴港 會安 自助旅行 占城 海上貿易 越南中部 根據wiki,會安市 (Hội An) 是位於越南中部濱臨南中國海的一座小市鎮。它隸屬於廣南省,居民有88,000 多人。這座城市在公元第1世紀時即擁有東南亞最大的港口。 如果WIKI的記載屬實的話,公元一世紀,會安尚屬於西漢的日南郡。那麼當時的漢朝爲了與帝國最南端的日南郡聯係,可能必須仰賴海運,因此,才會形成這樣海上交通路線。西元三世紀當東漢日南郡被占城人所攻滅之後,此地才改稱為林邑或占城。會安是屬於河運港,靠近峴港,周圍的腹地其實并不大,物產應該并不豐饒。海船沿著越南海岸航行到東南亞的中途,會在這裡進行交易會補充。 我在這裏碰見一位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歷史博士生,我們在火車上以英文聊了占城的歷史,東亞的海上貿易等等的話題將近5小時。他會說流利的越南文。他認為占城在15-16世紀的興起與中國的海禁有關。中國沿海的海上貿易既然無法進行,就需要另一個交易的平臺。那就是會安。他說很多中國輸往日本的產品反而都是先輸入的會安。再由會安的日本商人裝船運往日本。使得這裏一度是東亞貿易的重要轉運點。 這裡曾經有大量的中國人社群。古城區中最繁華的建築幾乎均是華商會館,包括福建、潮州、瓊州、肇慶、明鄉等會館。然而1975年之後,越南開始『打資產階級』『排華』,大量的華人淪為船民(這就是南海血書的時代背景吧)。現在留在這裏的華人幾乎都不會說華語,資產被剝奪,無法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因此,學歷或社經地位還要低於一般的越南人。面對祖宗留下的精美匾額,題字,均無法辨識。算是徹底的『本土化』了吧。 不曉得林濁水委員看到了會不會覺得很開心。 不是我我挖苦林濁水,2001年他訪問馬來西亞時,面對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時曾說:『你們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麽還要學華文,為什麽不徹底本土化融入當地?好好當個『愛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人?』聽在那些馬來西亞華教鬥士的耳中,格外覺得心酸。 有趣的是,我在旅館裡面碰到幾個中文挺流利的海外越僑青年,他們原本是越南華僑子女,在1978年後,流亡到澳洲,特別的是他們的第二代多還會說越文及中文(包含廣東話、客家話以及國語),但是最流利的還是英文。這次回來是要看看『爸爸媽媽以前的家』。但是他們的家早就被越共沒收了,轉而分配給越南『榮民』(就是老越共啦)了。 我在會安的中華會館裡面,看到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的字樣,以及中華民國的國徽痕跡。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