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對馬英九計畫籌辦「台灣書院」的倡議⊙陳復
2008/04/06 11:06:29瀏覽2802|回應1|推薦12

我對馬英九計畫籌辦「台灣書院」的倡議

⊙陳復

據聞當選第十二屆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在其競選時的文化政策白皮書內,主張設置境外的「台灣書院」,來與大陸政府現在正在全球各國廣設已有一百五十餘所的孔子學院分庭抗禮。敝人覺得台灣書院的存在,主要目的本不該在於跟孔子學院去惡性競爭,然而,面對過去阿扁對國本的消耗,尤其是狂亂去中國化的浪潮,導致中華民國政府逐漸喪失對海內外華人的號召性,此刻卻更應該重新彰顯台灣對中華文化的繼承與開創,這纔是中華民國政府能重新獲得全體華人的信賴,並維持其文化正統的象徵於不墜的根基。

因此,對於台灣書院的實質工作內容,敝人有三點倡議:

第一,推廣正體中文,傳播古典文化。

大陸至今依舊使用簡體中文,這固然對於掃除文盲有很大的績效,卻對於古典文化在深層面的理解與涵養產生困難。這點論者已甚大量,敝人茲不再贅言。這十餘年來,大陸國學的倡導者幾乎一面倒跟其政府倡議恢復正體中文,至今尚未獲得正面回應,反觀台灣,從政府到民間,卻已然保存正體中文的使用快要六十年。正體中文承載著傳統的積澱與情感,台灣有完整的政府機制,過去更有著素質整齊的中文教育,培育出大量能推廣中華文化的菁英,不僅不應該妄自菲薄,自承能量微弱,更應該在其台灣書院裡積極回應全球正在席捲的中文熱,讓各國想認識漢學的學生,都有機會學習最能象徵正統的中文。再者,對古典文化(尤其是歷史)的詮釋,基於對共產主義的堅持,大陸政府至今尚未完全放棄基於意識型態而發展出來的階級史觀,台灣書院有責任在海外推廣來自於傳統的角度,讓大家認識不受意識型態框架限制的中華文化,果能如此,這不僅與孔子學院的發展路向做出市場區隔,還能讓外國人領略真正溫柔敦厚的中華文化,並鼓舞飄零異鄉的海外華人,能增強對於「文化中國」的嚮往,更能激勵大陸內地長年在奮勉提倡華夏復興的士人,更有信心跟其政府倡議恢復最古典的中華文化。

第二,闡發心靈思潮,落實復本開新。

恢復中華文化,不該只是基於身為中國人的宿命與責任,我們更該深度瞭解中華文化內在的肌理,來自於對全體生命的尊重,由此開出心靈恢弘的視野,發展出精確應用於人事的智慧,最終成全出生機盎然的德性秩序。對於最古典的中華文化的繼承,本不應該繼承其教條性或過時性的內容(這正是過去台灣積極在島內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浪潮引來的情緒反彈),而是掌握根本觀念,因應時空的變化,闡發出能相應於當前社會環境的理想,指引人離開心靈的困境。因此,台灣書院的存在,不該視作只是去跟「外國人」介紹「自己」的文化,而該有更寬廣的視野,相信中華文化的資產內含著人類前景的明燈,要跟全人類共享這能讓生命獲得幸福的寶藏。如何用現在的人類普遍能理解的語言與觀念,對古典的中華文化做出嶄新的詮釋,讓台灣書院能成為全球各國的社會裡中西交流最尖端的輻射點,由此蛻變生發出嶄新的思想能量,這是主事者應該預先做好規劃的要點。我們已經脫離「全盤西化」的悲情,現在,台灣書院應該肩負起「全盤化西」的使命,讓人類正處在資本主義釀就出各種深重災難的時空裡,能透過對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認識,重新覓出與自然甚至整個宇宙和解共生的可能性。

第三,推廣覺知民主,傳播台灣經驗。

台灣最寶貴的經驗,並不是曾經創造出的經濟奇蹟,而是它不僅是華人社會裡第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更是人類社會裡極罕見能用極短暫的時間,就發展出成熟民主機制的國度。這裡面的台灣經驗,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經驗,都應該做詳細的研究,跟世界各國介紹其發展民主的歷程。值得細思的一點:資本主義的社會裡,公民對於民主的渴望,總不脫來自於個人具體利益的不斷獲得(包括經濟利益的擴大或政治利益的確保),這種可稱作「利益民主」的本質性態度,即使美國的各級民主選舉都不能例外,或許,這正是個人主義的思維慣性使然。台灣經驗裡的民主政治,本來同樣無法掙脫這種結構,甚至在過去的執政黨惡意操縱民粹手法的過程裡,變本加厲的腐蝕掉整個社會仰賴維繫的倫理。正因如此,這反而提供公民深沈反省的機會,使得西元二00八年的立委選舉與總統選舉,操縱族群主義或國家主義不再有效,公民對國民黨的再度支持,背後並不單純來自於恢復凋蔽的經濟的渴望,更有著對於阿扁的政府團隊摧毀華人甚至普世價值觀的集體反彈,這就使得台灣的民主政治再蛻變出「覺知民主」的性質。如何促進人類民主政治的觀念再深耕發展,台灣書院應該架構出個平台,提供其經驗。

敝人是中國書院教育的研究者與實踐者,曾經寫過《心靈的學校:書院精神與中華文化》一書,十年來辦盤古講堂的心性講學,深知書院本是宋明時期士人傳播新思想,師生在裡面認真涵養心性,共同闡發德性能量於人間的學校,這是中華文化曾經能影響東亞與東南亞各國人民的思維與生活的關鍵平台,其意義迥然不同於世俗義的知識殿堂。因此,據聞馬英九計畫在全球籌備「台灣書院」,敝人深感高興,更希望未來的馬總統能真實體認到書院存在的深意,從這三個角度去開創其新生,並期許他不僅能幫台灣人民覓得「活路」(這是他競選時常用的術語),更能幫整個中華文化覓得活路。因此,台灣書院的名稱,其「台灣」兩字,就不該只是個地理名詞,而該是個具有磁吸效應的文化名詞,意即台灣如果能對全球華人產生號召性,甚至對全人類產生號召性,就要具備某種極特殊的人文氣息,這個台灣內具的精神,當是能繼承自身來自於中華文化的傳統,與人心當前的需要相應,而具有思想的前瞻性與開創性。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提醒:台灣書院不應該只辦在海外,更應該辦在島內,就在我們自己的國度裡,馬英九應該先把台灣那僅存的快二十間自清朝即有的書院給再度「活化」,重新讓那裡的環境能面向人間,開辦創造性的講學,而不是只做為平日供人觀光與瞻仰的「紀念性建築」而已。台灣只有跟大陸在和解的環境裡去做「良性競爭」,在爭取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詮釋層面做不懈的奮勉,甚至比大陸更能象徵中國,且爭取的具體對象不僅是各自的國人,甚至不只是全體華人,而是全體人類,纔能換得自身受世人尊重的生存空間。台灣是開創「文化中國」因緣最成熟的環境,希望這回台灣書院的籌辦,能把文化中國的火焰,在島內與海外都點燃。

民國九十七年四月五日清明節陳復寫於風城

(本文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盤古講堂山長,國立交通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kutze&aid=1758077

 回應文章

張黎晞(若竹)雪之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深深
2008/04/09 05:09
深深附議
若竹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