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有研如玉
2009/10/23 01:16:14瀏覽1788|回應2|推薦16

 
 



◎玉底石硯板,尺寸:215*132*33mm,接近黃金切割。




◎滴2cc水在硯堂上,研鳳池春墨,約200旋墨成,但我又加磨了50旋。




◎這方玉底石硯適合寫秀麗一路的字,3cm以下為佳;寫7cm以上的魏碑,有點吳儂軟語敲鐵板唱大江東去之況味。



  
  古名研,研又可當動詞用,故磨墨亦稱研墨。

  童幼時讀書,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句,以為真有其事。念了四十幾年書,豈止書中沒有黃金屋,現實人生也沒有顏如玉。所幸2009年9月20日到婺源,找到一方玉底石硯。故爾雖然書中沒有顏如玉,我的書桌上卻有一方研如玉。

  這方玉底石得諸浸石硯藝堂,從大畈硯台新街到浸石硯藝堂約莫十來分鐘,一棟座落於山邊林間的二層樓房子,浸石自己造的獨立屋。

  在浸石工作室試了幾方硯,最後選了這方玉底石硯。我對玉底石、玉帶、彩帶、龜甲紋之類的硯台,基本上沒有什麼好感,雖然它們看起來很漂亮,但實用不佳。一般玉帶、彩帶、龜甲紋下發墨都不是太好,雖然我並沒有試過幾方,但在有限的經驗裡,總覺得硯還是素樸些管用。我手邊倒是沒有玉底石硯,但腦子裡出現的玉底石,約莫就是故鄉所產豐田玉的樣子,有點透光,晶晶亮的外觀,顏色有綠有藍。

  浸石硯藝甚工,但近來喜做花硯,剛好和我喜歡的素硯背道而馳。幾次看到浸石在網站貼出的硯台,總覺得多了點什麼。事實上,有很多買硯的人是不用硯的,收藏或觀賞,好看就好。我是用硯的,硯堂起碼要占2/3,不要太難洗,網路上看到的一些海天旭日砚和蘭亭硯,材料這麼好,石品這麼美,硯堂又大,應該很好用。但看到那海浪、山水,洗起來會要命的。浸石有很多硯都是正面很棒,邊兒上或背面做太多,觀賞或收藏極佳,但對用硯者來說,就有點主客易位了。我當然可以理解,市場上觀賞和收藏者多,用硯者少,乃店家考量之重點。

  我向浸石兄訂的第一方硯是長方門字硯,第二方是松皮羅紋硯板,都是素樸無華的硯台。這次親訪浸石硯藝堂,看到了蘭亭硯、圓首硯;最後選了這方玉底石硯,是一方平板。平板的好處是兩面都能用,而且整個硯板都可以磨墨,算是最大面積的利用。那天是好歙之徒吳根青兄陪我到浸石兄的林中小屋,選這方硯的時候,吳根青兄本來要阻止我,因為他知道我是用硯的,不是賞硯藏硯的。後來他將這方玉底石硯拿到手上轉了轉,點點頭。根青兄說:「這方玉底石一層是廟前紅,一層是廟前青,值得收。」

  秋日十月該當小陽春的季節,卻是雨意霖霖。我到研究室時已經接近中午,取出昨天剛到的玉底石硯研將起來。雖然在婺源已經試過墨,知道這方玉底石的硯墨相吸之感甚強,但在自己的書桌上研墨,感覺別有一番親切。在研墨之前,我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硯堂,絹雲母極為豐富,我有點耽心其利如吳鉤,研磨時卻倒沒有太鋒利的感覺。硯石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沒有絹雲母肯定不成,因為絹雲母是發墨的基本條件。但絹雲母太多,折光太強,研磨時若磨礪石,雖下墨如飛,磨出來的墨往往較粗。最好是絹雲母細細,分布均勻,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下墨不慢,發墨細糯,乃我心中之佳硯。這方玉底石雖然在放大鏡下看起來絹雲母有點偏多,折光甚強,所幸絹雲母粒甚細,發墨頗為細糯。

  2cc水研200旋成墨,但覺得稍不夠濃郁,於是再研50旋。用冬狼長鋒勻至調色盤;寫兩張草書約200字;寫一通〈蘭亭序〉324字;墨盡。再滴2cc水,研200旋,寫350字〈九成宮醴泉銘〉,墨將盡。重滴3cc水,研300旋,用右將軍寫〈鄭文公碑〉,70字墨盡。可能因為發墨過於細糯,寫〈鄭文公碑〉時老覺得有點太女兒意,嫋嫋婷婷,殊乏北碑之壯廓。我想這方玉底石硯還是適合寫秀麗一路的字,寫7cm以上的魏碑,顯然有點吳儂軟語敲鐵板唱大江東去之況味。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gmf&aid=3428924

 回應文章

林圓圓
我也有研如玉-2
2009/11/13 04:21

多年前在彰師大參加寫作研習營,有幸由吳老師領班,親切的吳鳴老師今日練著相同的字帖,真是有同一國的感覺,吳老師的魏碑應當是細緻又粗獷的,為了更進一步表現,後來我用大方格墊布加上大筆,雖然寫後四肢疲軟,但終於也寫出老師點頭可以書會友會(書藝會)的作品。

但是,有同感!用了細緻的硯,不容易表現魏碑,後來學生改用硯池,就快樂、豪邁多了。希望有機會能看到吳老師的魏碑作品。


林圓圓
我也有研如玉-1
2009/11/13 04:05

我有研如玉,一方端硯,簡單雕刻,長有兩顆不知是真是假的眼睛,多半是挖洞填進去的。

認真看吳老師這篇文章不是為硯,是因為桌上那本鄭文公碑。我沒寫過永字八法等基本款,入門就寫魏碑,因為畫了多年國畫老師特別任由我選字帖,近一年來一直在寫鄭道昭歌頌自己父親的文字,剛開始感覺像老牛拖不動,看不懂拓碑情況下,只得當畫字認了,畫了數個月,終於像是在寫字了,有了字意、結構,但是當耗體力!(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