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古坑鄉大尖山
在現在潮流社會的意識中,是謙卑只是理想狀況的,因為“謙卑”是不符合現實的,而且是違反常態的。因為以在易經中十五卦的謙卦角度解釋,它是由“地山”組合而成。地在現況中,原本比山低,但是在卦爻中,地爻卻在山爻的上方。在這種狀況中,是不合常理的。中國的古聖先賢,把這種不合理現況,定位為“謙”,可見古聖哲人也是有很高的智慧,在環境中,怎會有此想法。
在以前人類,形容能力強的,武功高的,學問好的人,可以說是比一般人高很多的,就好像“艮山”一樣的崇高;也因此,大部分的人就會比別人高而驕傲,且沖昏了頭。但就是因為他有這本事,理所當然地可接受此殊榮,受到別人的敬重,如同聖山一樣地受人類的崇拜。“坤地”在易經當中,被人類認為是卑微的,原因很可能是被人踩在腳下,任憑你踩它罵它,“地”都不會反抗,總卑屈居於下,也無怨言,因此被稱為“母親”,這是我的臆想。 “艮山”因居高而自傲,“坤地”為平常無奇,這讓人習以為常,也因此被稱為“普通的一般人”。成語中有一句話叫做“傲視群峰”這是基於同等地位下,有更遼闊的眼界。“山”也因此常常被尊崇,“地”有承載萬物,厚德而不居功,反而被濺踏。 這是表面的假象,也是錯誤認知的開始,眼見為憑,更是被眼睛和頭腦欺騙了。最近學了養生法,讀了“經典”,才了解這個道理,光用眼睛看表象,是沒有智慧的,當我感受到這個。智慧時,更是有股非常大的震撼產生。。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別用單一的角度,對人、事、物,下結論。仰慕聲望的人,這是常態,但也是錯誤的變樣,要有一體的對待。 我們都看到山的雄偉,但那只是一小土堆,若沒有地的負載,既使。再高的山,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多高,因此,有智慧的人,能看清楚自己的侷限,也看到別人的無限。有人會問,既然是“無”,那怎能看見,這就是智慧的差異。天地間沒不可能的事。因為比我們有更高的人,大有人在,同時也應自許千萬不能驕傲。謙卑是很難做到的,也很不合理,因此很少人能認識它,那怎樣做才稱為謙卑呢?甚麼的人真正做到謙卑呢?。
大多數的人在眾人的前呼後擁之下,容易迷失自己,自認為了不起。卻只有先賢們例外,更心甘情願地付出個人最可貴的生命,一個人怎麼能有那麼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