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東依士 王獻華
33‧葛根粉粥
葛根為豆科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葛根的塊根。葛根粉是將葛根切片,經水磨而澄取的澱粉。葛根粉粥在《太平聖惠方》等書中有記載,是用葛根粉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透疹止瀉、降低血壓的功效。
適應症:
熱病煩渴、斑疹不透、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虛瀉痢、夏令口渴多飲等症。
煎煮和服法:
將葛根切片,水磨澄取澱粉,每次取葛根粉30 克,選用粳米50 克(浸泡一宿),同入砂鍋內,加水500 毫升,用文火煮至米花粥稠,當半流飲料,不計時稍溫服食。
論治解說:
葛根味甘性平無毒,歸脾胃二經,能解肌退熱,鼓舞胃中清氣上行以輸津液,使肌熱退,清陽升,津液得以上承,故生津而止渴,與米煮為薄粥,更增益胃之功。《太平聖惠方》中說:「葛根粉粥:治胸中煩熱或渴、心躁。葛粉四兩,粟米半斤,以水浸粟米經宿來日漉出,與葛粉同拌令勻,煮粥食之。」其民間亦常有人以新鮮葛根蒸熟吃,謂其「味道甘美」。若以此煮粥,則既可治病,又可充飢,真是兩全其美呢!
葛根善入脾胃經,而以陽明胃經為主。陽明主肌肉,故有解肌退熱,透發斑疹。煮成粥後,凡有邪熱鬱於肌表,身熱不退,無論口渴或不渴,有汗或無汗皆可食用,尤其表症而有項背強者最為適宜。
現代研究:
本品有含黃酮類及澱粉,有較強的解熱作用,又能緩解肌肉痙攣,並有擴張腦及冠狀血管,所以近來,把它用於治高血壓、冠心病和心絞痛。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忌食。
34‧薄荷粥
薄荷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莖葉部分。薄荷粥首見於《醫餘錄》一書,是用薄荷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疏風解熱、清利咽喉、透疹辟穢等功效。
適應症:
外感風熱、頭痛發熱、目赤、咽喉腫痛及麻疹切起、透發不暢、夏季風熱感冒等。
煎煮和服法:
取新鮮薄荷30 克,或乾薄荷10 克,煎取濃汁,去渣得150 毫升,以晚粳米30 克,加井水300 毫升左右,煮成稀粥,然後對入薄荷湯一半量,再煮一沸,加入冰糖少許,即可食用。每日早晚2 次,溫熱服食。
論治解說:
薄荷辛涼,質輕氣香,輕清涼散,善散風熱,透疹利咽。晚粳米性涼微甘,煎湯煮粥,既可辛涼解表,清熱利咽,又可益氣生津,養胃止渴,對患有風熱外感及小兒麻疹透發不暢而體質不強者,尤為適宜。
《醫餘錄》說:「薄荷粥通關格,利咽喉,令人口香。」《本草綱目》亦說:「薄荷煎湯煮飯能去熱,煮粥尤妥。」從而說明,前人早有說明。以其臨床觀察,薄荷粥對治療風熱外感、咽喉不利及小兒麻疹不透者,效果較為理想,且取材容易,製作簡便,方便服食,又無副作用,確是一味治療風熱外感的理想藥粥。
薄荷粥和桑葉粥同可散風清熱,但是薄荷粥偏入氣分,辛涼解散的力量強;而桑葉粥偏入血分,涼血清熱,疏風明目較為理想。
薄荷與粳米同粥,一方面借米香之氣以助藥力,更加鼓邪外出;另一方面又可防其過汗而傷正,如此,深得其配伍之妙。
現代研究:
本品含有大量的揮發油,藥理實驗證明,能使毛細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而起發汗、解熱作用。
注意事項:
1、因薄荷含有揮發油易揮發,故在煮粥時,薄荷湯下鍋後,不宜久煮,以防降低效力。
2、薄荷粥切忌選用糯米。因糯米滋膩,恐有戀邪之弊;
3、本粥因能發汗,故對虛弱多汗者不宜服。
35‧蒲公英粥
蒲公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種同屬植物的帶根全草。全國各地均有分佈。蒲公英粥為一民間方,是用蒲公英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適應症:
急性乳腺炎、乳癰、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部炎症、疔瘡熱毒、尿路感染、傳染性肝炎、膽囊炎、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結膜炎等。
煎煮和服法:
每次取鮮蒲公英30 克(連根較好),洗淨切細,煎取濃汁,去渣約200 毫升,入北粳米50 克,冰糖適量,再加水400 毫升,煮成稀粥。每日2 次,稍溫服食,3~5 天為一療程。
論治解說: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民間俗稱「黃花菜」。味微苦,微甘,與粳米、冰糖煮粥,則失其苦味,增其甜味,而且蒲公英性偏寒,善瀉胃火,與粳米同煮為蒲公英粥,既能瀉火,又不損土,有瀉火安土之功。
蒲公英是中醫常用的消炎解毒藥,由於它具有藥源廣、療效高的特點,所以,蒲公英粥在農村更有其現實意義。遇各種感染性炎症,如乳腺炎、乳癰腫疼痛、扁桃體炎。各種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疔瘡熱毒、尿路感染等用之,則花錢少、療效好,食用方便,且無副作用。
蒲公英善入肝胃二經,涼血解毒,散結消腫,根據經絡分佈,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若見乳房紅腫,癰毒等各種炎性疾患,則蒲公英粥為首選之藥。
現代研究:
本品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菊糖、果膠、膽堿等物質。藥理實驗證明:有較強的殺菌作用,特別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明顯的殺滅作用,故為一種較為理想的抗菌藥物。另外,肖口有利膽、利尿作用,故常用於治療膽囊炎和泌尿系統感染等疾患。
注意事項:
1、蒲公英用量不宜過大,若見緩瀉,便為劑量過大;
2、本粥以稀薄為佳。
本文只提供資訊不負責醫療行為, 為確保安全,最好在醫師指示下進行